2019/2/15
[政策与人文] 7旬老人试验疟原虫治癌回家半年后复发,家属:对效果满意春节期间,一则中国科学家讲解疟原虫消灭癌细胞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主讲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疟原虫治疗癌症的历程。“疟原虫疗法治愈癌症”迅速成为热议话题。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官网显示,此项目由陈小平与钟南…
2019/2/15
[消化, 肿瘤科, 肝病]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在线发表于《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癌症特异性风险降低相关,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
2019/2/14
[政策与人文] “疟原虫治疗癌症”再调查:下结论为时尚早,患者需慎重近日,中科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在中科院一论坛的公开演讲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疟原虫对晚期癌症患者有帮助,并向外界透露了目前尚未正式发表的临床试验发现,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9/2/14
疟疾治癌症?钟南山:下结论太早 陈小平该项研究团队正在招募第二批患者参与临床实验只需要打一针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血液,就可能治愈癌症?近日,中国科学家讲解疟原虫能消灭癌细胞的视频惊爆网络,并引发网友热议。
2019/2/13
[肿瘤科, 泌尿外科] J Exp Med:骨转移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彭新生教授研究团队与肿瘤防治中心实验部宋立兵教授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Wnt5a induces and maintains prostate cancer cells dormancy in bone” 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9/2/13
[政策与人文] 疟疾抗癌被质疑“靠不靠谱”,研究团队:理解质疑但暂不回应“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在春节期间传得火热,也招致许多质疑之声。日前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微博撰文对陈小平研究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以及生物学机制研究都提出了质疑。2月12日,记者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团队一名陈姓工作人…
2019/2/12
[肿瘤科, 呼吸, 胸心外科] JTO:病例分享——见微知著,KRAS突变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是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随着免疫治疗2.0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免疫治疗耐药不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探讨免疫耐药机制、克服免疫耐药是扩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人群、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所在。肺腺癌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耐药机制之一,但肺…
2019/2/12
[政策与人文] 疟原虫可治疗癌症?只是一种尝试,还谈不上达到“治愈”效果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癌症免疫治疗以来,各种“奇思妙想”的报道接踵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最近,关于疟原虫可以治疗癌症的新闻,纷纷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对此很多人也表示质疑,这个曾经让人类害怕的“大魔头”,真的成了对战癌…
2019/2/10
[肿瘤科, 政策与人文] 疟疾真能治癌?真相来了……春节期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的演说被传播成了武侠大片,“以毒攻毒”“用病治病”对抗癌症被描述地像金庸作品里那样简单、有效,疟疾这个曾经让人类死亡率高企的“大魔头”忽然从反派化身为最大的“正角儿”,成了对战癌症的“特效药”?在对…
2019/2/10
[肿瘤科, Nature] NATURE:替代性脂肪酸代谢途径可增加癌症可塑性只有特定的癌细胞亚群对靶向脂肪酸代谢,特别是脂肪酸去饱和的方法敏感。这表明许多癌细胞在其脂肪酸代谢中具有不为人知的可塑性。
2019/2/10
[肿瘤科, 老年医学, 血液科] AGING CELL:表观年龄是移植人造血细胞的内在特性最近,基于短期观察的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重建血液的DNAm年龄反映了供体的年龄。然而,至今为止,尚不清楚供体血液的DNAm年龄是否长期与受体的年龄无关。
2019/2/5
[肿瘤科, 转化医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自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抗CTLA-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上市以来,肿瘤免疫治疗迅速发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以及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相继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2019/2/5
[肿瘤科, 转化医学] CD73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涉及肿瘤细胞、免疫微环境、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参与并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CD73-腺苷代谢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CD73是胞外5'-核苷酸酶,由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外表面,CD73分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
2019/2/5
[肿瘤科, 转化医学] 肿瘤免疫新兴靶点之一:CD73/2a型腺苷受体以PD-1/PD-L1、CTLA-4单抗为代表的第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逐渐成为肿瘤免疫(Immuno-oncology,IO)治疗的基石。而寻找安全有效的,并能与PD-1/PD-L1产生协同效应的新一代肿瘤免疫靶点,是现阶段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也由此涌现出如LAG3,TIGIT,TIM3,CD47,O…
目前,主要的微创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旋切和能量消融治疗。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
化疗引起的恶性呕吐(CINV)是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治疗相关的重要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提供了小儿肿瘤患…
2019年2月,大不列颠爱尔兰麻醉学会(AAGBI)发布了磁共振检查中安全麻醉指南,该指南是对2002年和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