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颌下腺炎导致左颌下区反复肿胀伴耳痛1例

2018-05-02 姜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患者,女,52岁,耳鼻喉科以“左颌下区反复肿胀伴耳痛”收入院,

【一般资料】

患者,女,52岁,

【主诉】

耳鼻喉科以“左颌下区反复肿胀伴耳痛”收入院,

【现病史】

某日午餐后下颌角区迅速肿大,伴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急请口腔科会诊。

【体格检查】

检查所见,痛苦病容,左颌下区明显肿大,诉左侧耳部、及舌尖针刺样剧烈疼痛并向同侧耳颞部放射。口内检查,左侧口底区明显肿大,将舌体抬起,触诊更加加重疼痛,颌下腺导管口可见一大小约为0.3×0.5cm黄色硬物,疑为颌下腺导管结石引起急性颌下腺炎。

【治疗】

局部浸润麻醉下用一弯止血钳沿粘膜和结石之间潜行分离,夹稳后,缓慢向口外牵引,取出一长约125px梭形结石(图1),随即导管口流出带有脓血唾液,颌下区肿胀及疼痛明显缓解。颌下腺为人体第二大唾液腺,为浆液性为主的混合腺。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粘滞,钙的含量高出2倍,钙盐易于沉积。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导致全程较曲折,加之导管口开口大、位置低,口内的牙垢和异物易进入管口,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瘀滞,导致结石形成。



【讨论】

本例患者术后询问得知,左侧耳部经常疼痛,也有颌下区肿大,但每次均自服消炎药可以缓解,认为是耳部病变引起耳痛。颌下腺感觉神经来自舌神经的分支[3],结石导致“涎绞痛”放散至耳颞部误导患者以为是耳部病变。本次发病可以认为是颌下腺结石导致的慢性颌下腺炎的急性发作。患者取石一年后肿胀及耳痛症状再没有出现。

原始出处:

姜涛. 颌下腺结石1例[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7,31(05):26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16594, encodeId=13421e165945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6d41006816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颌下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0681, encryptionId=56d41006816f, topicName=颌下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12645, createdName=智智灵药, createdTime=Wed Feb 13 06:30:00 CST 2019, time=2019-02-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liment Pharmacol Therap:亚洲慢性基因型1丙型肝炎患者适合跟干扰素说再见吗?

二十多年来,IFN一直是慢性丙型肝炎(HCV)抗病毒疗法的基础药物。然而,含IFN疗法与一系列不良事件相关,探索无IFN疗法非常有必要。目前无干扰素(IFN)的DAA治疗HCV GT1感染的亚洲患者的可靠真实世界证据仍然有限。2018年3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Meta分析对此进行了调查。

JAMA Neurol: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该项初步研究吸引了意大利和全世界媒体的关注;由此促进了该项治疗的发展,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免费为患者提供该项治疗。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会阴区疼痛1例

病人男性,55岁,主诉“会阴区疼痛2年余”。

额颞顶枕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临床分析

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5岁、60岁;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外伤时间6个月和8个月。其中1例患者入院前在外院已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

Diabetes Care: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血糖升高的预后价值!

在AMI糖尿病患者中,A/C血糖比率比入院时血糖能更好地预测发病率和死亡率。

欧洲研究:近1/4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半年内死亡或住院

一项发表在Eur J Prev Cardiol上的研究显示,近25%的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半年内死亡或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