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青光眼近期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2017-10-22 MedSci MedSci原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数字,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全球共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估计2020年将达到8000万。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眼科专家提醒,青光眼具有隐匿性与较大的危害性,近年来年轻人患青光眼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青光眼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青光眼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眼压升高是造成青光眼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数字,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全球共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估计2020年将达到8000万。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眼科专家提醒,青光眼具有隐匿性与较大的危害性,近年来年轻人患青光眼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青光眼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青光眼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眼压升高是造成青光眼早期过免疫反应的直接原因

眼内压升高多少会造成青光眼仍是未知数。在青光眼早期就有过度的免疫反应,但是它们是否由高眼压而诱导产生,还是归咎于因为发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发生功能障碍,导致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发生分子反应变化? 近日,新的一项研究阐述了眼压升高、过度的免疫反应和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了解了青光眼,这种非常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总体而言,这项研究的数据表明早期免疫反应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障碍无关,免疫反应是高度眼压所造成的更直接的结果。研究人员通过小鼠模型证明,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眼压的持续升高仍然造成免疫反应。

【2】青光眼病情进展迅速的危险因素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韦斯特米德研究所的White A教授团队在Am J Ophthalmol.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青光眼病情进展迅速的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CCT、眼压、折射、药物等方面进行临床和人口统计数据,并且收集相关医疗、外科手术和眼疾病历史信息。结果显示,快速进展者年龄较大,CCT和IOPS基线显着降低,更容易发生剥脱综合征、光盘出血、眼部药物变化和眼压降低手术。并且快速进展者心血管疾病和低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受试者患急进性疾病青光眼升高了2.33倍。表明心血管疾病是青光眼病情进展迅速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植入艾哈迈德青光眼瓣膜可解决类固醇引起的眼内压升高的后果


土耳其安卡拉培训和研究医院眼科的 Ornek F教授近日在Int Ophthalmol. 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研究了在类固醇治疗黄斑水肿而引发的眼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艾哈迈德青光眼瓣膜(AGV)植入对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的影响。研究人员回顾性研究了5名患者的9只眼结果表明,在类固醇治疗黄斑水肿而引发的眼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艾哈迈德青光眼瓣膜(AGV)植入是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的替代和安全的选择。

【4】12 万人基因测序找到预防青光眼的突变基因

近日,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青光眼国际研究合作有可能为治疗和预防青光眼指明了方向。这项涉及全世界 6 大洲 36 个国家 12 万多人的研究,用深度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了一种可以预防青光眼的突变基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除了 POMP 和 TMEM136 外,还有 3 个 XFS 易感基因位点,它映射到 Class III MHC 区域的 AGPAT1(6p21),到 RBMS3(3p24)和接近 SEMA6A(5q23)。AGPAT1 被确定为ω- 6(n - 6)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水平的易感位点,这可能与老龄化人口中的心血管风险有关。据报道,MHC 位点 (AGPAT1 所在位置) 也与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直接相关,它们与 XFS 一样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尽管 AGPAT1、RBMS3 和 SEMA6A 的生物学作用还没有被完全了解,但这些位点关联上的一致证据为研究 XFS 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途径。

【5】神经丝氨酸蛋白酶可治疗青光眼预防失明


科学家们可能正处于发现一个预防失明新方法的边缘。最近,科学家们新发现一种天然蛋白——神经丝氨酸蛋白酶(neuroserpin)能保护眼睛免受因青光眼带来的失明。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确定神经系统和纤溶酶如何受青光眼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鞘氨醇受氧化应激反应失活,可由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触发。氧化应激是活性氧(ROS)的产生之间的不平衡,活性氧(ROS)是可以破坏细胞结构的分子。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神经丝氨酸蛋白酶在青光眼患者和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的视网膜细胞中无活性,这阻止了蛋白质抑制纤溶酶活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883, encodeId=52dd13808836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Tue Oct 24 10:17:00 CST 2017, time=2017-10-24,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