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伤肾”了,该如何防?

2018-10-20 佚名 李青科普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透析的第二大病因。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防止肾损伤呢?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透析的第二大病因。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防止肾损伤呢?

一个糖尿病患者,58岁,体型较胖,糖尿病史20年。因为她是医疗相关人员,对糖尿病的知识了解一些,所以对血糖很重视,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她还自以为自己控制了糖尿病。

但是,2年前的一次事件给了她一次黄牌警告,她的眼底出血了,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幸运的是,当时经积极治疗没有失明。

遗憾的是,她没有把警告当回事。

7个月前,她开始出现下肢轻度水肿,自己服用了几天利尿剂水肿就消失了,未进行详细的检查,也未予重视。后来水肿越来越重,利尿剂治疗已经无效了。半个月前,水肿加重,同时还出现心慌气短,夜间憋气,不能平卧,自觉心脏出现了问题而就诊于血管医院。医院检查发现其血肌酐300 μmol/L,肾衰较重,担心造影剂进一步损害肾脏,未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而转入肾内科。

入院后检查,她的糖化血红蛋白6.1%,应该说完全达标了。但她的血压很高,160/90mmHg;贫血较重,血红蛋白仅80g/L;尿蛋白定量6.9g/d,已构成肾病综合征;血脂非常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4.26mmol/L;双侧胸腔积液,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功能显像示肾小球滤过率(GFR)17.82ml/min,已重度肾衰,距离尿毒症一步之遥了。

根据她的病史,以及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指标,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也就是说,她的肾衰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当知道结果后,她疑惑不解的问我,自己把血糖控制的还算不错,为什么还发生了糖尿病肾病、慢肾衰?

她是糖尿病,但她也同时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她的高血压差不多有10年时间,血压最高达180/90 mmHg,也用过降压药,但基本上维持在160/90 mmHg左右;至于高脂血症,那就更不重视了,她都想不起什么时候开始血脂高的,也没有使用过他汀类降脂药。

治疗糖尿病,不单是为了降血糖,而是为了避免糖尿病的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人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重视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控制,糖尿病肾病、肾衰竭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是难以避免的。

糖尿病肾病如何早发现?

糖尿病有许多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等,以及微血管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透析的第二大病因。

一般来说,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如果出现蛋白尿,同时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要求,对2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尿蛋白,其中最敏感的指标是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定期检测尿蛋白,就是为了对糖尿病肾病早发现、早治疗。

这位患者,基本上就没有做过尿检,直到严重肾衰了,才知道自己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此外,2年前她就发生了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基本上是平行的,也就是说,2年前她的糖尿病肾病就应该比较严重了,可惜没有引起她的重视。

如何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当然与高血糖有直接关系,但是其他因素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尤其是高血压的存在,与高血糖“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共同导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二者对肾脏的危害,相当于1+1>2。

中国的一项研究发现,72%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糖高者仅占28%,高血糖+高血压者占30%,高血糖+高脂血症者占12%,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占30%。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肾脏并发症的患病比例更高。

治疗2型糖尿病,不能只是控制血糖,而应该进行综合管理。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策略包括降糖、降压、降脂、减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重视以下几点,糖尿病肾病、慢肾衰也许能避免。

1. 控制血糖

根据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 %。老年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可放宽至<7.8%,对病情复杂、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宽松到8~8.5%。

2. 控制血压

根据指南,2型糖尿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普利类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在此基础上,可以联合其他类降压药。

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平均每下降6mmHg,就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8%,冠心病发生率下降14%,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6%,肾病发生率下降21%。降压可让糖尿病患者显着获益。

3. 控制血脂

根据指南,糖尿病人的血脂控制目标为:已经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 mmol/L以下,未出现心血管疾病但合并有心血管风险因素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 mmol/L以下。

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无论血脂水平如何,都应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

小结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难发现,而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发展到尿毒症期的速度大约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达标,并定期检测尿蛋白等指标,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41921, encodeId=a2fb104192141, content=谢谢MedSci提供最新的资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misszhang, createdTime=Sat Oct 20 10:30:00 CST 2018, time=2018-10-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10-20 misszhang

    谢谢MedSci提供最新的资讯

    0

相关资讯

护好你的肾 肾透析患者中约一半得过糖尿病

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患病初始就护好自己的肾,如果等一些肾病症状出现后再注意,那就晚了。

Am J Transl Res:研究揭示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当归补血汤(DBT)是一种中医汤剂,研究已经证实其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DN)。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DBT在DN治疗中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DBT为小鼠灌胃制备含血清的DBT。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 IV)和TGF-β1蛋白的水平。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相关分子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MT

Diabetes:抑制肾上皮生长因子受体激活可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改善胰岛素灵敏度

既往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肾病(DN)模型中肾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被激活,抑制其活性可延缓I型糖尿病的DN进展。抑制EGFR激活是否可影响加速型II型糖尿病模型(BKs db/db联合eNOS敲除,eNOS-/-db/db)的DN进展?Zhilian Li等人对此进行研究。从eNOS-/-db/db小鼠出生后第8周开始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处理,于20周时被处死。同时,研究人员

Lancet Diabetes Endo:I型糖尿病与房颤

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人群,I型糖尿病患者房颤风险略有上升,但女性患者风险显著高于男性,血糖控制不佳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房颤风险显著上升

空腹血糖7.9mmol/L,尿蛋白2+,该如何处理?

空腹血糖7.9mmol/L,糖尿病的诊断可以确定。应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如果血糖还不达标,应该在此基础上,启动药物治疗。基础药物是二甲双胍,在此基础上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倍欣等)、DPP4抑制剂(列汀类降糖药)及其他药物。

晚期糖尿病肾病:做透析并不是越早越好

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管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及尿毒症症状等通常出现更早、进展得更快。因此,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认为自己需要更早进行“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