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综合征

2019-07-20 月下荷花 肿瘤资讯

2019 ASCO结直肠癌继续教育专场,美国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Stephen Gruber教授强调,林奇综合征不仅仅只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这种癌症易感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非常多样化,新的临床表型不断被发现; 而且这些新的临床表型对优化遗传学检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指出二代测序提供的基因改变特征以及肿瘤突变负荷可以作为林奇综合征新的检测标志

2019 ASCO直肠癌继续教育专场,美国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Stephen Gruber教授强调,林奇综合征不仅仅只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肠癌综合征,这种癌症易感综合征的临床表型非常多样化,新的临床表型不断被发现; 而且这些新的临床表型对优化遗传学检查、促进患者及家属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指出二代测序提供的基因改变特征以及肿瘤突变负荷可以作为林奇综合征新的检测标志物,对指导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G家族与林奇综合征

1913年密西根大学的 Aldred Warthin教授最先报道了G家族,100余年前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G家族患者可罹患多种类型肿瘤,包括结直肠癌癌、子宫癌等。现密西根大学团队已追踪G家族5代,评估了这一特殊家族中最常发生的癌症类型(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癌、脑肿瘤和卵巢癌)以及罹患癌症的风险。Henry Lynch教授首先将与G家族类似的表现命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但实际上患者不仅仅表现为结直肠癌,还可出现大量其他类型癌症,而且明确了致肿瘤原因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疾病临床表型多样性的特点并纪念Henry Lynch教授,现统称为林奇综合征,这一命名的确立标志着人们开始真正关注并理解林奇综合征的定义、患者治疗以及相关基因改变。

林奇综合征患者及家属的癌症风险评估

年轻是更高患癌风险因素

随着时间的进展,评估林奇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罹患癌症风险的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密西根大学的 Elena Stoffel 教授与遗传学家合作,根据特异性的基因突变、癌症类型、性别和年龄评估终生罹患某种类型癌症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年轻人罹患癌症的相对风险更高,老年人的相对风险也增高,只是不如年轻人明显。风险评估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罹患癌症可能性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决定如何对其进行治疗和管理

ASK2ME提供常见癌症易感综合征的患癌风险

统计学分析方法为研究基因外显性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可以对人生任何一个时间点进行评估,Giovanni Parmigiani、Danielle Braun和其同事发明了这种评估工具,使得统计学分析变得很容易。ASK2ME网站(https://www.ask2me.org/)对相关文献系统总结后制作了计算器,只要输入致病性基因、性别、年龄以及既往手术、肿瘤病史等信息,即可得到罹患与致病基因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并附有未携带致病基因匹配者患癌风险作为对照,同时还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推荐,推荐内容汇集了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所有指南内容,通常这些指南所包含的内容是最前沿的进展。计算器实时更新,新的内容不断纳入以保证现阶段的最准确性,因此患者的评估也应随计算器同步更新。对一些并不确定的癌症综合征的新的临床表型,会以参考形式列举出来。

例如25岁女性携带MSH6突变,无手术史、无癌症病史,采用ASK2ME计算器评估其发生癌症风险。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发生可能性较低的癌症包括脑肿瘤、小肠癌、胃癌、上尿路癌和尿道癌,并分别列出上述每种肿瘤的发病风险;与MSH6突变相关性证据不充分的肿瘤包括肝胆肿瘤、肾癌、胰腺癌、皮质腺癌,未列出每种肿瘤的发病风险。总之这个计算器功能相当强大,对评估患者可能罹患癌症风险以及临床管理提供了有用的证据,不足之处是缺少罕见癌症的风险评估。

少见林奇综合征临床表型的发病风险评估

为进一步评估林奇综合征少见癌症的发病风险,Fay Kastrinos教授与密西根大学合作,研究携带MLH1、MSH2或MSH6突变个体终生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主要是与SEER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总体患胰腺癌风险增加至9倍,20至40岁的年轻人的风险更高,为30倍,50至70岁人群的风险为5倍。

ASK2ME分析结果中亦未将前列腺癌纳入其中,但确实有一部分前列腺癌与错配修复缺陷有关。Victoria Raymond教授评估了林奇综合征家庭成员终生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结果证实携带错配修复缺陷的个体发生前列腺癌的相对风险的确增加。需注意的是,目前对新诊断的前列腺癌存在认识偏倚,并不推荐所有前列腺癌进行林奇综合征筛查,但如果治疗决定会因此改变则另当别论。

遗传学检查和风险评估的作用

对林奇综合征临床表型有了较多了解后,接下来将对遗传学检查和风险评估的作用做进一步评估 。Greg Idos 和Allison Kurian两位教授的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招募 2000 例患者,对包括 BRCA1、 BRCA2以及错配修复基因在内的25个基因进行检查,根据风险评估模型,招募者携带突变的可能性超过 2.5% ,或是表型与已知癌症遗传综合征相似,既往均未接受过遗传学检查。研究作了两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是调查了招募人员是否想了解有关待检基因的一切相关信息,甚至是一些意义尚不明确基因变体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员表示想要了解一切相关信息,即便这些信息目前还没有明确解释;二是招募人员的家庭成员也对检查结果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并被鼓励参与到研究中来,现在研究随访的内容包括了所有参与检测的家庭成员信息。该研究显示,检测结果阴性者和检测发现意义不明突变者的结果并无显着差异,所以携带意义不明突变者不必恐慌。

遗传学标志对发现林奇综合征新表型的作用

来自纪念斯隆凯特肿瘤中心的IMPACT研究纳入超过 10000 例患者,进行了肿瘤-正常组织的配对体细胞突变和胚系突变检查,根据基因突变特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对高肿瘤突变负荷者做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二代测序显示的高肿瘤突变负荷是错配修复缺陷的主要表型,意味着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此类患者最高发的肿瘤是结直肠癌,然后是子宫内膜癌、食管癌、胃癌,与家族G中的癌症分布趋势一致。很重要的一点是,高肿瘤突变负荷癌症类型不仅包括小肠癌和膀胱癌这些一直认为与林奇综合征密切相关的癌症,甚至软组织肉瘤、甲状腺癌、子宫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亦与林奇综合征相关,虽不是典型表现,但依旧是林奇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应予考虑。

IMPACT的研究者认为,肿瘤突变和肿瘤突变负荷的意义非常重大,研究中37%的参研人员携带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其中前5000例患者中的11%参加了后续基因组匹配的临床研究,研究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只是林奇综合征的临床表型,更重要的是MSI-H或是错配修复缺陷肿瘤有了帕博利珠单抗的跨瘤种治疗,IMPACT研究支持一系列肿瘤都可能获益于这一治疗,其广泛程度远超我们想象。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开始评估肿瘤的突变特征,其中也包括肿瘤-正常组织的配对研究。进行肿瘤-正常组织配对研究最突出的组织是由19个肿瘤中心组成的肿瘤研究信息交换网络组织,拟招募超过 250000例患者,采用相同标准进行配对测序检查。

林奇综合征不断增加的临床表型已远远超过既往所知,这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林奇综合征和其他常见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基因组合检查安全有效,并能指导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罹患癌症的风险评估。遗传学标志如肿瘤突变负荷或是突变特征与错配修复缺陷密切相关,均可影响临床实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1577, encodeId=9dfa14315e7f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b9e912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124, encryptionId=f9b9e9124a8, topicName=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zhouqu_8, createdTime=Mon Jul 22 06:59:00 CST 2019, time=2019-07-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0005, encodeId=14b63e0005f8, content=不错,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2EVCwc9WmQS6ec99H2TX8ejmR40xYjwrIcrqjAnibV36aicL1sLxc21rhpZnqTOxk33HP44iayEwo6qYXqgZvdRtA/132, createdBy=d0d01573846, createdName=329523732, createdTime=Sat Jul 20 21:02:35 CST 2019, time=2019-07-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1577, encodeId=9dfa14315e7f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b9e912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124, encryptionId=f9b9e9124a8, topicName=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zhouqu_8, createdTime=Mon Jul 22 06:59:00 CST 2019, time=2019-07-22,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0005, encodeId=14b63e0005f8, content=不错,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2EVCwc9WmQS6ec99H2TX8ejmR40xYjwrIcrqjAnibV36aicL1sLxc21rhpZnqTOxk33HP44iayEwo6qYXqgZvdRtA/132, createdBy=d0d01573846, createdName=329523732, createdTime=Sat Jul 20 21:02:35 CST 2019, time=2019-07-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7-20 329523732

    不错

    0

相关资讯

PLOS ONE: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针对癌细胞的药物活性

在肿瘤学中,病理学上看起来相似的癌症在它们对相同药物的反应方式上可能有很大差异。幸运的是,来自高通量筛选程序的数据经常揭示癌细胞的基因组变异性与其对药物的反应之间的重要关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肿瘤健康科普公众教育活动在沪举行

2019年7月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协办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肿瘤健康科普公众教育活动在上海市静安文化馆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教授、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袁正平会长、上海杨思医院张罡院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医编辑部主任宛玲等嘉宾出席现场并发表致辞演讲,来自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医护家政”志愿者服务队以及150名

显著抑制恶性肿瘤生长,新靶点有望治疗数十种癌症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家们现在对癌症的分子基础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病发于不同部位的多种癌症,如果带有相同的遗传变异,可以采用“不限癌种”的抗癌药精确地靶向治疗。近期,《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找到了一个在多种癌症中普遍存在的新靶点。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酶是癌细胞基因异常和代谢异常的“结合点”,对肿瘤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在多种癌症

BMJ:含糖饮料增加肿瘤风险,100%纯果汁也不例外

饮用含糖饮料与总体癌症和乳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即使是100%果汁也会导致整体癌症风险增加

3岁妹妹肿瘤晚期,5岁姐姐从老家辍学到医院当临时“妈妈”

“宝贝,乖,头再往上抬一点,这样你才能吸到药。”在省肿瘤医院病房里,一个5岁的小女孩手提雾化器口罩,不停地给一个3岁小女孩托举着。当药物用完后,她会按床头的铃声呼叫医生和护士。5岁小女孩本身还是一个孩子,可她每天都细心照顾3岁的妹妹,帮妹妹梳头、穿衣服、呼叫护士。每当看到这一幕后,同房的病友们既感到心酸又体会到了姐妹俩浓浓的情谊。咋回事呢?原来,3岁的妹妹王青青患上葡萄肿瘤晚期,5岁的姐姐王亚琴辍

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助建肿瘤精准治疗新框架

近年来,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技术和药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肿瘤治疗新兴有效方法。但免疫治疗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探索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影响免疫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肿瘤突变负荷(TMB)、T细胞炎症基因谱(GEP)等。其中,TMB与MSI-H为反应肿瘤抗原性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