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近期发作的房颤需要立即复律吗?

2019-05-31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近期发作症状性房颤通常采用药物或电复律立即恢复窦律。然而,立即恢复窦律是不是必要的?因为房颤通常会自行终止。可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待,包括给予控制心率的药物以及仅在必要的情况下延迟复律以避免住院治疗和过度治疗。

近期发作症状性房颤通常采用药物或电复律立即恢复窦律。然而,立即恢复窦律是不是必要的?因为房颤通常会自行终止。可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待,包括给予控制心率的药物以及仅在必要的情况下延迟复律以避免住院治疗和过度治疗。

2019年4月来自荷兰的N.A.H.A. Pluymaekers等在 NEJM 上公布了RACE 7 ACWAS试验结果,目的在于探讨等待的方法是否不次于早期心脏复律以恢复窦律。

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试验,纳入的急诊室患者为血流动力学稳定、近期发作(<36h)、症状性房颤患者,随机按照等待的方法(延迟复律组)或早期复律。等待的方法包括最初仅给予控制心率的药物(比如β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地高辛,目标心率<=110),如果48h 内房颤未复律给予延迟心脏复律。主要终点为4周时窦律。心脏复律包括药物复律,优选flecainide。药物禁忌者和既往或现在药物复律不成功者使用电复律。

研究发现延迟复律组和早期复律组4周时窦律者的比例分别为91%和94%(组间差异,?2.9%; 95% CI, ?8.2 to 2.2; P = 0.005 for noninferiority)。在延迟复律组,48h 内自发恢复窦律的比例为69%,延迟复律比例为28%;在早期复律组,自发恢复窦律的比例为16%,复律比例为78%。在完成了4周随访的远程监测患者中,延迟复律组和早期复律组房颤复发的比例分别为30%和29%。随后4周内,两组各10例和8例发生了血管并发症。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到急诊室就诊的近期发作、症状性房颤的患者,在4周时恢复窦律方面等待的方法不次于早期心脏复律。

原始出处:Nikki A.H.A. Pluymaekers, Elton A.M.P. Dudink, et al. Early or Delayed Cardioversion in Recent-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19; 380:1499-15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4834, encodeId=20cb1034834c0, content=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旺医, createdTime=Fri May 31 15:35:00 CST 2019, time=2019-05-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5-31 旺医

    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0

相关资讯

Lancet Haemat:沙班类抗凝药用于病态肥胖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是否可媲美华法林?

关于静脉栓塞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直接口服抗凝药的研究很少有专门针对病态肥胖(BMI≥40kg/m2)患者的,抗凝药在这类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Margarita Kushnir等研究人员开展一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针对2013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Montefiore医疗中心就诊的BMI≥40kg/m2的采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或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或房颤的患者(≥18岁),评估阿哌沙班

Stroke:房颤与脑形态学的关系

房颤于认知下降和痴呆有关,独立于临床发生的卒中。其确切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但是房颤患者可以合并亚临床脑梗死(subclinical cerebral infarctions,SCI)、脑微梗死、慢性脑低灌注、炎症,并且共享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脑 MRI 研究发现了脑形态学改变和认识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 基于社区人群研究发现,白质高信号(white mater hyperintensi

2019年美国胸科协会年会: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肺移植后房颤的发生率

根据2019年美国胸科协会年会(ATS)上公布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肺移植后房颤的发生率。

Circulation:采用阿哌沙班预防血栓形成是否需要考虑患者体重?

指南提示:体重过重(>120kg)或过轻(<60kg)的患者慎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的口服抗凝药,因为缺乏这类人群的相关数据。ARISTOTLE试验是关于阿哌沙班(与华法林对比)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和其他血栓事件风险效应的随机性研究,共包含18201位受试者。现研究人员根据体重(≤60,>60–120,>120 kg)对ARISTOTLE试验的受试者重新分层,采用Cox回顾模型来

Stroke:美国研究:房颤会让人“变傻”,并非因中风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学者在《卒中》杂志发表研究称,心房颤动(房颤)会导致与痴呆相关的大脑形态改变,而且房颤患者发生痴呆与脑卒中无关。

Eur Heart J:口服抗凝治疗的低风险房颤患者痴呆和卒中较少

由此可见,服用OAC的低风险AF患者痴呆风险低于不使用OAC的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似乎从OAC治疗中获益,无论卒中风险评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