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分组隐匿、盲法...本文全帮你搞清楚!

2018-11-06 张耀文 医咖会

一、随机化在RCT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间的可比性,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区组随机、分层随机和整群随机法。随机化应当在患者入组之前进行,即事先设定随机入组原则。(详细阅读:【合集】你应该了解的4种随机分组方法,赶快收藏!)以简单随机分组为例,假设某研究计划入组13

一、随机化

在RCT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间的可比性,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

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区组随机、分层随机和整群随机法。随机化应当在患者入组之前进行,即事先设定随机入组原则。

以简单随机分组为例,假设某研究计划入组133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甲药和乙药。那么做法应该是:(1) 事先拟定133个研究对象序号;(2) 产生随机数字(此处用随机数字表法);(3) 规定随机数字为奇数的研究对象分到A组,偶数分到B组;(4) 规定A组使用甲药,B组使用乙药(也可以规定A组使用乙药,B组使用甲药);(5) 留存随机分配方案的文件。(部分分组结果见表1)

二、分组隐匿

研究已经产生了随机化分组的顺序,但是如果研究实施人员事先知道了全部的分组顺序,就有可能在病例入组时,选择性地决定某个研究对象是否入组。例如,某一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可以入组为005号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实施者知道全部分组序列,知道该患者将会被分配到A组,但研究实施者认为这可能对试验结果不利,因此将该患者排除,等待下一患者入组为005号研究对象。这样会破坏随机化,影响研究质量。

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能够进行随机化分组隐藏。随机分组常见的隐匿方法有信封法、中心随机法等。中心随机法适用于大型多中心研究,信封法适用于单中心小样本的临床研究。

信封法是指在一个不透光的信封内保存随机分组方案,按入组顺序依次拆开信封,按照信封内的分配方案确定患者的分组情况。如本研究中,可以在133个信封内,分装随机化结果:在标记编号为001的信封内放入分组为A组的纸片,在标记编号为002的信封内放入分组为A组的纸片,在标记编号为003的信封内放入分组为B组的纸片……

信封分装完成后,将信封发放给研究实施人员。出现第1例患者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判断是否纳入研究,如纳入则拆开001号信封。此时该患者的研究对象编号为001,组别为A组。如此,避免研究实施者提前知道全部分组序列的做法,称为分组隐匿。

三、盲法

临床研究收集的很多资料通常是通过询问病史、观察患者反应、测定一些指标获得,为此容易出现信息偏倚。尤其是研究实施者或研究对象有某种倾向时,更容易产生此种偏倚。

如研究某种止痛药物,研究实施者期望患者的疼痛减轻或消失,在询问时会不自觉地暗示研究对象;而研究对象也有可能取悦研究实施者,或知道此药物为止痛药,从而有意识的反映疼痛减轻。评价临床研究的结局时,尤其是主观评价的结局时,均可能由于研究人员或研究对象的主观心理作用造成不真实的结果。为避免此偏倚,应当实行盲法。RCT常使用的盲法有单盲、双盲和三盲。(表2)



单盲

在本研究中,如果研究实施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用药情况,但是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所处分组和用药情况,即仅对研究对象设盲,此为单盲。

双盲

如果除了研究者不知道分组和用药情况外,研究实施者也不知道分组和用药情况,即仅对研究实施者和研究对象均设盲,此为双盲。

在双盲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假设本研究中007号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分析原因以便采取对策,此时必须揭盲。揭盲后研究实施者就知道了007号研究对象在使用乙药。但是,研究实施者在分组时已经知道007号研究对象为B组,揭盲后便知道了所有B组研究对象均在使用乙药,这会出现一人揭盲人人揭盲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严格而规范的双盲试验不是给每个研究对象一个组别,按组别发药;而是给每个研究对象一个编码,按编码发药。盲底则由专人统一保管。

要避免一人揭盲人人揭盲的情况,双盲的具体做法是:

① 研究设计者在随机化分组时,对每个研究对象分配一个设盲编码。如对006号研究对象分配1006的设盲编码,007号研究对象分配1007的设盲编码。

② 同时,分发的药品包装上也有与设盲编码一一对应的编码。

③ 在随机化分组完成后, 006号研究对象将分入B组,007号将分入A组。研究设计者在编码为1006的药品包装内分装乙药,在编码为1007的药品包装内分装甲药。同时仅给研究实施者提供研究对象序号、设盲编码和标有设盲编码的药品。

④ 而盲底则只有研究设计者知道,并由专人保管。此时,研究实施者按照顺序纳入研究对象后,仅给研究对象标有编码的药品即可。研究实施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分组和用药情况。

这样做的优点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揭盲时,只需个别地揭盲,不容易泄密。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建立与健全专项的药品保管、领用和发放制度;领发药品的各个环节都要认真核对编码,防止出错。实际上,如此执行,也做到了分组隐匿。

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结束前盲底泄露或应急信件拆阅超过20%,双盲试验即告失败。

三盲

在双盲实施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一种偏倚:数据监察和统计分析人员知道研究分组情况,可能会对数据有选择性的取舍,造成不真实的情况。如在双盲实施的过程中,对数据监察和统计分析人员也设盲,此为三盲。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所有的临床试验数据输入数据库并经过核查,确证准确无误将数据锁定后,才进行第一次揭盲,即分出A、B两组,但哪一组是试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并不清楚。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待A组和B组分析数据出来后,再第二次揭盲,即明确A、B两组分别代表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盲法与前述分组隐匿的区别在于:分组隐匿主要控制一种选择偏倚,即控制研究实施者有倾向地选择研究对象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而盲法除此之外,还能控制信息偏倚,即控制研究实施者、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者有倾向性的取舍研究结果。

四、开放试验

盲法是RCT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必须采用或均能实行。比如比较某种手术与某药物治疗肺癌的效果,或者比较某种西药胶囊和中药汤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效果,就不必要,也没有条件实施盲法。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开放试验,即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知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情况,试验公开进行。

在开放试验中,盲法无法实施,但是分组隐匿仍然可以实施。同时可以考虑对结局评价者、数据监察和统计分析人员设盲。其优点是易于设计和实施,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便于对研究对象及时作出处理,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产生偏倚。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是不是对这些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呢?看看下面来自于文献的一句话,是不是已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呢?

In thi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with masked endpoint assessment,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18459, encodeId=a28c1618459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dbc98480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隐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8480, encryptionId=5dbc98480ef, topicName=隐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1caf19894563, createdName=41514493@qq.com, createdTime=Thu Nov 08 12:17:00 CST 2018, time=2018-11-08,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