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忌口那些事儿

2018-05-04 徐佳琦 上海药讯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其有关内容也广泛记载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忌口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疾病对饮食的禁忌,二是药物对饮食的禁忌。根据中医理论和长期医疗实践的观察,服药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若饮食不当,一方面可能会加重病情,对治疗不利;另一方面会降低药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因


徐佳琦  龙华医院药剂科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其有关内容也广泛记载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忌口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疾病对饮食的禁忌,二是药物对饮食的禁忌。根据中医理论和长期医疗实践的观察,服药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若饮食不当,一方面可能会加重病情,对治疗不利;另一方面会降低药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疾病忌口——忌口对病情不利、或引发旧疾的食物

古代医家把疾病应忌口的饮食分为六类,即生冷、點滑、油腻、腥膻、辛辣、发物。对于不同的疾病,忌口程度和忌口内容是不同的。比如生冷食物是胃肠疾病病人最不适宜;油腻食物有损脾胃之健运,胃肠疾病、黄疸、感冒等病人均应该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易生疲动火,散气耗血,肝火旺的病人最不适宜。患疮、疥、肿毒、红肿热痛以及皮肤瘙痒等疾病的人不宜吃鱼、虾、牛羊肉等有腥膻味的食物,以免刺激;伤风感冒或出麻疹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解表,使风邪入里,加重病情;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头昏、失眠、性情急躁者忌食胡椒、酒等。

服药忌口——忌降低疗效、产生不良反应的食物

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也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会产生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在服用清热的中药时,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酒、辣味食物助湿生热,鱼肉类有滋腻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凡患虚寒性疾病服温补药物时,应禁用或少食苦瓜、西瓜、梨、柿等苦寒性食物;当服用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其有收敛作用,能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用人参、党参及补中益气丸之类的补气药时,忌吃萝卜,因为萝卜具有消导的功能,一补一消,抵消了补气药物的功效;服泻下剂后,不宜进食生冷黏腻之物,以免影响脾胃的健运。

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蜂蜜忌生葱,厚朴忌炒豆,天门冬忌鲤鱼,土茯苓忌茶叶,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等。此外,服任何中药时都不要喝浓茶,因浓茶中含鞣酸很多,与中药同服会降低疗效,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中医忌口的理论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充实和丰富起来的,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忌口”也不是绝对的,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食物毕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限制过多,样样忌口,这对增强抵抗力、尽早恢复身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生病期间,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还是要多听听医生的专业指导。有的病人轻信民间传说,忌口过于严格,以至于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加重了病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