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治疗和随访超过10年的克罗恩病病例,能给临床医生哪些启发?

2019-10-09 巫协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消化界

克罗恩病超越10年的治疗经验和随访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有效的治疗才能最终以硫唑嘌呤单药维持同时患者自身情况良好、能恢复工作或享天伦之乐,现举数例作一介绍和分析。

病例1

患者女性,13岁时以腹泻起病。2003年在长沙某医院就诊,肠镜检查见横、降、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有糜烂和溃疡,回盲部有大量假息肉,被误诊为肠结核,予抗结核治疗2.5年。后诊断克罗恩病,转诊至我院,肠镜检查至回肠末段见回盲瓣、回盲部、升、横、降、乙状结肠黏膜均有糜烂、溃疡及假息肉,且有升结肠瘘,病变广泛而严重。给予三联治疗,泼尼松30 mg/d再连续2年复查肠镜见回肠末段及盲肠仍有很多假息肉、回盲瓣变形、升结肠与乙状结肠有肠腔狭窄,而肝曲、横、降、乙状结肠黏膜清晰,溃疡已消失,泼尼松减量至20 mg/d再连续治疗4年。2016年肠镜复查除回盲瓣、盲、升结肠仍有较多假息肉外,升结肠与乙状结肠肠腔狭窄已消失,且已临床缓解但血小板计数(450×109/L)偏高提示仍有活动。以后多次肠镜复查仅见肠段有假息肉,未见黏膜充血水肿或溃疡。2015年知患者嗜荤食,嘱减少肉食增加蔬菜和水果。2017年肠镜复查仅见回盲瓣变形、升结肠与乙状结肠仍见散在假息肉,但已减少、减小,泼尼松逐步减量至5 mg/d,硫唑嘌呤50 mg/d维持,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停服中药方,临床缓解已7 年,治疗已13 年。

病例2

患者女性,47岁,有腹痛腹泻史16年,2002年在外院肠镜见回盲瓣、肝曲、横结肠有多发性假息肉,结肠黏膜有小溃疡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息肉,作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病理诊断为炎症,术后高热、腹泻、出现肛瘘和直肠阴道瘘来门诊诊断为克罗恩病。2003年起予三联治疗,1个月后直肠阴道瘘愈合,治疗1年8个月后改予硫唑嘌呤50 mg/d单药治疗和叶酸口服,因有便血在外院输血2次,分别为800 ml和2000 ml,改予泼尼松、硫唑嘌呤及美沙拉嗪,作经肛小肠镜到回肠末段以上60 cm及经口小肠镜到空肠下段均未发现出血灶,仅见吻合口黏膜有充血、水肿和糜烂,再来我门诊改三联治疗停美沙拉嗪口服,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计数148×109/L,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泼尼松改15 mg/d、10 mg/d,硫唑嘌呤50 mg/d,去北京探亲。从2014年起服单药硫唑嘌呤50 mg/d已6年,2018年患带状疱疹临床治疗2个月痊愈,去美国探亲2次,至此单服硫唑嘌呤累计已10年,已完全缓解,治疗已15年,现已62 岁。

病例3

患者男性,27岁,2001年在外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小肠动静脉瘘作回盲部切除30 cm,术中见吻合口有3个溃疡且有结节样肉芽肿改诊克罗恩病可疑,服用美沙拉嗪1年。2002年在另一医院疑有克罗恩病切除回肠80 cm,2个月后复发。2003年肠出血住院,肠镜见吻合口狭窄肠镜不能深入,横、降、乙状结肠有散在溃疡,吻合口有假息肉,给予口服泼尼松与美沙拉嗪。2003年年底来我门诊面白、消瘦,停美沙拉嗪改予三联治疗,3个月后肠镜见升、横、降、乙状结肠已无溃疡,吻合口也未见假息肉,仅个别区域有轻度黏膜充血水肿,其余肠段黏膜纹理清晰有显著进步,肠镜下基本缓解。于是泼尼松逐步减量,半年后减至10 mg/d、5 mg/d。2004年停激素单服硫唑嘌呤50 mg/d,每2个月复诊1次。因有便血,即查肠镜见吻合口有小片糜烂、水肿,再加用泼尼松20 mg/d,16排CT增强示升、横、降、乙状结肠和直肠壁未见增厚也无异常强化。从2007年至2016年一直服用泼尼松5 mg/d及硫唑嘌呤50 mg/d,至2016年10月改服单药硫唑嘌呤50 mg/d,血小板计数164×109/L,红细胞沉降率6 mm/h,C反应蛋白0.2 mg/L,常游泳。治疗已15年,已完全缓解,有2个健康女儿。

病例4

患者男性,19岁。2006年因肛旁肿块、腹泻在外院切开引流成肛瘘,去一个三级甲等中医院,肠镜见回肠末段有黏膜溃疡,升、横、降、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有纵行溃疡及假息肉,还有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服该院中药无效,后又辗转至5家三级甲等医院及另一家中医院仅予地塞米松、柳氮磺吡啶、锡类散灌肠,口服美沙拉嗪因白细胞减少于2007年来我门诊予三联治疗。肠镜下见回肠末段、回盲部、升、横、降、乙状结肠有大量假息肉、无充血水肿或溃疡,泼尼松从30 mg/d减至15 mg/d连续3年,至2011年正值大学三年级学习紧张父母又关心,摄入大量肉食,前述肠段出现散在溃疡,于是减少肉食加大泼尼松至15 mg/d连续半年,肠镜下显著好转,假息肉有减少、减小,溃疡消失。2012年泼尼松减至10 mg/d余药照旧,2012年至2015年情况良好,临床缓解未来复诊。2016年7月患急性阑尾炎化脓穿孔成阑尾包块,外院予左氧氟沙星但未停激素及硫唑嘌呤以致病情迁延,右下腹一直有压痛、反跳痛。再来我门诊即停用二联单用抗生素治疗,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138×109/L,但血小板计数428×109/L仍偏高,C反应蛋白3 mg/L情况逐步改善,2018年3月已停激素2.5年,继续硫唑嘌呤50 mg/d和中药方二联治疗,体检腹软右下腹已无压痛,肠镜到回盲部见回盲瓣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有几个假息肉和溃疡。治疗已11年,现已30岁,改用英夫利西单抗5针,合用泼尼松与中药方4个月,肠镜下溃疡消失仅见几枚假息肉,正继续治疗观察中。

讨论

以上4例患者均被外院误诊,无效的治疗可使肠道病变从局限于几个肠段扩展至全结肠,广泛而严重。

病例1被误诊为肠结核治疗达2.5年之久,在三联治疗之下服用泼尼松30 mg/d连续2年继以20 mg/d连续4年,一个15岁女青年在这一剂量与治法下肠道病变才有显著改善,糜烂、溃疡、肠瘘和短段炎症性狭窄均消失,假息肉由多变少,全身情况良好。治疗过程中减少荤食、增加蔬菜水果也有效用。

病例2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息肉而作全结肠切除回-直肠造瘘,2次大量便血在外院分别输血800 ml及2000 ml,均源于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伴少许糜烂。克罗恩病的肠出血主要是渗血累积成大量,如能早作肠镜及时发现并治疗不致于酿成大量便血。然而对这些肠道微病变仍应正规三联治疗并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控制炎症,继以硫唑嘌呤单药维持。

病例3外院2次回肠切除指征不强,术后又未治疗致病情发展,来我处予三联治疗一段时期后继以小剂量泼尼松与硫唑嘌呤口服11年达到完全缓解,继以硫唑嘌呤单药维持。

病例4治疗过程临床缓解3 年,突患急性阑尾炎小穿孔成阑尾包块,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在外院给予左氧氟沙星静滴加口服,但未停激素及硫唑嘌呤致病情迁延来我处后停用激素与硫唑嘌呤,单用抗生素使阑尾炎痊愈。

以上4例治疗随访时间都超过10年,迄2019年情况均良好。

在足量三联治疗下,肠黏膜溃疡首先消失或形成疤痕,以后为充血、水肿,卵石征退失,再后是假性息肉减少、减小但不会完全退失,这些是长期治疗炎症消减病变演变的规律。初诊从未经过治疗的病例,三联治疗4个月有的可达到肠镜缓解,但也有需要6个月、7个月的治疗才有此效果。无效的治疗反复发作者,三联治疗也只能达到临床缓解黏膜愈合。激素减量须非常缓慢,如过早、过快会导致疾病复燃,停用或不用激素并非治疗的良策,相反,应当长期三联治疗直至疾病静止,以后合用小剂量泼尼松和硫唑嘌呤维持。
 
在作者的治疗经验中,激素的减量是以肠镜下好转为准绳,长期治疗的患者常需要作肠镜7、8次,但现有无痛性肠镜检查也易于患者接受。经验中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只能作为参考,而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表明仍有活动。
 
克罗恩病是一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三联治疗是针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其病理变化进行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抑制自身免疫、调节免疫使疾病活动转为静止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治疗需要持之以恒。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是不可缺少的药物,这在过去发表的论文和这些病例的治疗实践已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从理论上而言,有Th17/Treg和Th1/Treg反应的失衡,Treg细胞有数量减少和抑制Th17细胞及免疫反应功能障碍的缺陷。泼尼松增加Treg细胞数量且能抑制Th17与Th1细胞及免疫反应,还有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增加抗炎细胞因子,抑制血管通透性制止渗血,降低新生血管抑制纤维化减轻狭窄等的作用。硫唑嘌呤与中药方也有类似的作用,三联疗法中三种药物合用有相辅相成的效用。饮食调整也很重要,素食增加Treg细胞数量,增加有抗炎作用的有益共栖菌。过量肉食增加肠杆菌与大肠杆菌等有害菌、高脂饮食增加炎症细胞影响肠道免疫与炎症,以上这些已是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供同道们参考与借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54797, encodeId=08371554e97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50522e295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医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729, encryptionId=550522e2957, topicName=临床医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453f14553881, createdName=xiaoyeshuang, createdTime=Fri Oct 11 11:35:00 CST 2019, time=2019-10-1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研究5年随访结果更新,初治PD-L1≥50%的晚期NSCLC 5年生存率达29.6%

免疫治疗进展依旧是ASCO的焦点话题,本次ASCO KEYNOTE-001研究NSCLC队列的5年随访OS结果在本次会议上以LBA的形式公布,6月1日ASCO的Daily News就预告了这一重磅结果,6月2日下午的壁报讨论专场上,来自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Kathryn Arbour教授对这一研究进行现场点评。目前,KEYNOTE-001研究5年随访结果已经在JCO 杂志同步在线发表,延长随访

JAMA Netw Open:美国60年随访研究首次发现,儿童期接种卡介苗还能预防肺癌

我们都知道,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而接种的一种疫苗,目前我国新生儿免费接种。

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T/CPMA 002-2019)

开展长期随访工作,准确地掌握队列人群中各类危险因素流行、各种疾病发生与发展、死亡情况以及队列人群迁移和失访情况,是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型人群队列取得成功的关键。队列人群进行随访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定期对队列人群开展重复的横断面调查;二是利用当前运行的各类监测系统或常规工作中形成的资料或数据库获取队列人群的终点事件(如发病、死亡事件等)信息,称为常规监测;三是将队列人群的名单

分享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经验

BOA会议期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如今,肿瘤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在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开展患者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缓解躯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作为CSCO第39个专家委员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意义重大,经过大会选择,将由朱波教授担任主委,殷咏梅教授担任候任主委。【肿瘤资讯】特邀殷咏梅教授分享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经验

CIHFC2019丨爆发性心肌炎的诊治技巧

爆发性心肌炎起病急,进展快,可在数小时或1~2天内即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晕厥发作,发生猝死。6月22日,在CIHFC 2019大会重症心力衰竭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郭小梅教授从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如何有效控制急性心肌炎症损害等方面就如何降低爆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大庆研究20年随访:让糖代谢恢复正常可预防糖尿病

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随访数据显示,只有经主动生活方式干预,使糖耐量恢复正常,才有长期预防糖尿病效果。 本研究中,6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后,原糖耐量减低人群6年内转化为糖耐量正常者,2006年时有41.38%的人保持了糖耐量正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