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恶性肿瘤占位病变!

2020-02-12 不详 影像园

患者,男,62岁,不明原因头痛、呕吐一月余

【所属科室】

神经外科

【基本资料】

患者,男,62岁 

【主诉】

不明原因头痛、呕吐一月余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如何诊断

【讨论】

评论:右侧额叶肿瘤占位病变,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其内见斑片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见显著灶周水肿,增强扫描呈显著不均匀强化,考虑高级别胶质瘤。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病例小结】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又叫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22.3%,有报道占颅内肿瘤的10.2%。根据2016年WHO的最新分级标准,胶质母细胞瘤属于IV级。GBM发病年龄高峰在40~60岁。临床表现多为头痛、抽搐及精神症状等,肿瘤生长迅速,高度恶性,病情进展一般较快,平均存活期约12个月。主要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内,常侵犯额、颞、顶叶,枕叶较少见,基底节和胼胝体常受累,瘤组织可以经胼胝体侵犯对侧大脑半球呈S形生长,或是经胼胝体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呈蝶形生长。由于肿瘤细胞高度间变和不成熟性、新生血管结构不良、血栓形成等原因,所以常有广泛退变出血和坏死,因此肿瘤具有多形性的特征。

GBM的生长特性:①可沿白质中的神经束伸展至深处,例如额叶肿瘤可沿额顶束生长至同侧顶叶,沿钩束生长至同侧颞叶,甚至可沿胼胝体生长至对侧大脑半球;②多中心性生长,有4.9%~20%的GBM由几个似乎独立的瘤中心组成,各个瘤中心常聚集在一起,有时在肿瘤主体附近可见卫星灶。

GBM的CT征象多与该瘤多形性的特征相吻合,主要表现为:①额、顶、颞叶范围较大的混杂密度肿块,病灶内可见囊变区,少数病灶内出血者可见高密度病灶,较少出现钙化。笔者认为如果瘤体内出现卒中,对诊断该病有较高的特异性;②均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患侧脑室受压以致封闭,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周围可见明显的脑水肿低密度区,以白质区最明显;③实性部分有明显增强反应,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强化,并可见突出的壁结节,囊变区不强化。GBM的MRI表现为信号多不均匀,伴有中重度水肿和占位效应,囊变坏死及出血多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GBM增强后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花瓣状强化。形成这种强化的病理基础与瘤周细胞的类型差异有关。坏死的瘤周常见小血管增生,增生的小血管壁厚薄不规则,多数细胞与周围组织掺杂在一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近端血管迂曲病变二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尤其好发于亚洲人群。在我国,33%~50%的卒中及50%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ICAS。对于经过规范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反复发作的ICAS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或血管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当ICAS合并近端颈动脉或椎动脉迂曲时,介入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85岁老人颅内巨大血肿危及生命!这个保守治疗方案帮他度过危险期

患者,男,85岁,因“突发意识障碍1d 余”入院。

颅内皮样囊肿自发性破裂并广泛播散2例

病例1,男性,50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伴四肢麻木、抽搐7年于2012年2月入院。查体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与感觉异常。影像学资料:头颅CT平扫+三维重建示左侧颞叶一类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晰,其内可见低密度影,周边可见斑条状钙化,脑沟、脑裂与脑池内散见脂肪密度播散病灶。MRI平扫+增强示左侧颞叶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轮廓尚清楚,T1WI呈中心等低信号为主、近脑干方向为高信号的混杂信号,见散在分布于脑室、脑沟、

颅内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

患者女性,68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伴走路不稳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呈间歇性,休息后症状缓解;伴走路不稳,呈持续性,于当地医院行头部核磁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近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遂收治我院,病后体重未见减轻。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规律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无其他特殊病史。

颅内肿瘤围术期突发Tako-tsubo综合征1例

Tako-tusbo综合征(Tako-tusbo syndrome,TTS),又名应激性心肌病,由日本学者于1990年首次报道,其特征表现为短暂性可逆性心室局部收缩功能障碍,且不能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来解释所观察的一过性心室功能障碍。已知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心功能异常,其中包括TTS。本文描述了1例罕见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其最终诊断为TTS。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

病例男,46岁,1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近3月出现左上肢震颤,近1月抽搐两次,病情逐渐进展。专科检查:颈软,无抵抗,Kernig、Brudzinski征均阴性,四肢肌力均为V级,肌张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