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封面颠覆认知!破解世纪之谜:首次揭秘人类活细胞中的DNA结构

2017-07-31 佚名 生物探索

7月28日,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ChromEMT: Visualizing 3D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compaction in interphase and mitotic cells”的封面文章。在这一研究中,来自Salk生物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DNA组织的长期生物学之谜。研究人员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

上个月,一篇Cell论文改写了教科书上关于DNA复制的描述。近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封面论文似乎又要改变人们此前对染色质结构的想象了。该研究中,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染色质中DNA组织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

7月28日,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ChromEMT: Visualizing 3D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compaction in interphase and mitotic cells”的封面文章。在这一研究中,来自Salk生物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DNA组织的长期生物学之谜。研究人员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

1新染料与关键技术ChromEMT

如果伸展开来,我们体内所有细胞的DNA将能到达冥王星。那么,每一个微小的细胞是如何将一个两米长的DNA放入它的细胞核中的呢?

这一生物学谜题的答案是理解细胞核中的DNA三维结构如何影响人体生物学的关键,包括我们的基因组如何协调细胞的活动,以及基因是如何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传递的。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提出了人类活细胞细胞核中染色质3D结构前所未有的视图。
在这一杰出的成果中,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种新型的DNA染料。这种染料与先进的显微镜检查技术融合成了一种称为ChromEMT的新技术,能够让休眠期和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的染色质结构被高度详细的可视化。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Clodagh O’Shea说:“生物学中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就是弄清细胞核中DNA的高阶(higher-order)结构,以及理解这些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DNA的生物学相关结构决定了基因的功能和活性。”

通过揭示活细胞中细胞核染色质的结构,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
Salk scientists see 3D structure of DNA in cells for first time.(腾讯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x0530auerxw.html)

2活细胞中染色质结构之谜

自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确定DNA的初级结构是双螺旋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DNA是如何进一步组织,使其完整的长度能够装进细胞核中。X射线和显微镜检查揭示了染色质组织的初级结构:包含147个碱基的DNA缠绕着蛋白质,形成直径约为11纳米的微粒——被称为核小体。染色质(染色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被认为是由一连串的核小体所组成。

一个问题是,此前,没有人在还未破碎的细胞(指完整细胞)中在这些中间尺寸下(in these intermediate sizes)观察到过染色质的结构。也就是说,事实上,在完整细胞中染色质高阶结构的教科书模型仍未被证实。

为了解决在完整细胞核中可视化染色质的问题,O’Shea的研究小组筛选了大量的候选染料,最终找到了一个能够被精确操作的,通过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使DNA的局部结构和3D聚合物结构能够在活细胞中被成像出来的染料。

随后,O’Shea的团队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显微镜学专家Mark Ellisman教授合作:通过将染色质染料与电子显微镜断层摄影技术结合,他们创造了名为ChromEMT(chromatin dye with electron-microscope tomography,ChromEMT)的新技术。

研究小组利用ChromEMT技术对休眠人类细胞和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质进行了成像和分析。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观察到任何教科书模型的高阶结构(Surprisingly, they did not see any of the higher-order structures of the textbook model anywhere.)。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Horng D. Ou说:“从细胞核中提取,并在体外处理过的染色体可能不像完整细胞中的染色体。因此,能够在体内直接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3颠覆人们此前想象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关于染色质结构的传统看法认为,染色质是组蛋白包裹在DNA外面形成的纤维状结构。直到1974年Kornberg等人根据染色质的酶切和电镜观察发现,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从而更新了人们关于染色质结构的传统观念。

此前,这些核小体串珠(nucleosome “beads on a string”)被认为是折叠成直径增加的(30、120或320纳米等)离散的纤维结构(discrete fibers of increasing diameter)。(百度百科上关于染色质结构的描述是这样的:串珠结构是染色质组装的一级结构。不过在细胞中,染色质很少以这种伸展的串珠状形式存在。当细胞核经温和处理后,在电镜下往往会看到直径为30纳米的染色质纤维。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25~30纳米,螺距12纳米的螺线管。螺线管是染色质组装的二级结构。)

然而,O’Shea的研究小组观察到,在休眠和分裂的细胞中,染色质的“串珠”并没有形成任何理论上所推测的30、120或320纳米的高阶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它形成了半柔性链(semi-flexible chain)。这种链的长度在5-24纳米之间连续变化,并通过弯曲和收缩实现不同的压实程度。这表明,是染色质的组装密度(packing density),而不是某些高阶结构决定了基因组哪些区域是激活的,哪些区域是被抑制的。

A new technique enables 3D visualization of chromatin (DNA plus associated proteins)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within a cell nucleus (purple, bottom left) by painting the chromatin with a metal cast and imaging it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EM). The middle block shows the captured EM image data, the front block illustrates the chromatin organization from the EM data, and the rear block shows the contour lines of chromatin density from sparse (cyan and green) to dense (orange and red).(图片来源:Salk Institute)

O’Shea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染色质并不需要形成离散的高阶结构来适应细胞核。事实上,能够改变和限制染色质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是它的组装密度。”
据悉,研究小组下一步的计划是调查是否染色质的这种结构在不同细胞类型和生物体中是普遍的。

原始出处:

Ou HD, Phan S, Deerinck TJ,et al.ChromEMT: Visualizing 3D chromatin structure and compaction in interphase and mitotic cells.Science. 2017 Jul 28;357(6349). pii: eaag0025. doi: 10.1126/science.aag002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69618, encodeId=9d371969618f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168652510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活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5251, encryptionId=11686525109, topicName=活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d275294, createdName=andy2087, createdTime=Sat Dec 30 03:51:00 CST 2017, time=2017-12-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5641, encodeId=7e1913e56414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Wed Aug 02 00:51:00 CST 2017, time=2017-08-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69618, encodeId=9d371969618f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168652510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活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5251, encryptionId=11686525109, topicName=活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d275294, createdName=andy2087, createdTime=Sat Dec 30 03:51:00 CST 2017, time=2017-12-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75641, encodeId=7e1913e56414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4915998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CI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998, encryptionId=2949159989d, topicName=SCI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7a3387, createdName=jichang, createdTime=Wed Aug 02 00:51:00 CST 2017, time=2017-08-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8-02 jichang

相关资讯

Nature:人类平均寿命将会继续增长

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不断增加,会达到一个极限吗?我们最多可以活多久呢?

Nature:人类更长寿命上限为125岁,不可能再继续增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将人寿命延长到超出有记录在案的寿命最长的人已存活的岁数也许是不可能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0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 自从十九世纪以来,由于公共卫生、饮食、环境和其他领域的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几乎持续地在上升。比如,相比于1

Nature:重磅!科学家发现能促进人类生殖细胞发育的关键蛋白

胚胎发育的最初几天对于调节基因表达的分子而言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时间,对于细胞而言,大量特殊的基因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被精确开启和关闭。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分子DND1如何促进卵细胞和精子的适当形成,研究者表示,干细胞池中的特殊干细胞

Nature上演“争议大戏”:人类寿命的极限是多少?115?125?

人类最长能活多少岁?115?125?2016年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表明,人类寿命的自然限制约为115岁,最长寿的年龄可能是125岁,未来超过125岁的长寿老人出现的概率低于万分之一。时隔半年,《Nature 》期刊“BRIEF COMMUNICATION ARISING”专栏连出5篇评论,5个研究团队围绕这一结论展开讨论和辩驳。

人类智力未必如想象中独特:少数几种动物或有自我意识

我们的大脑有将近1千亿个神经元,因此人脑相对身体来说可谓非常庞大。我们的大脑有将近1千亿个神经元,因此人脑相对身体来说可谓非常庞大。喜鹊是认知能力最出色的鸟类之一。喜鹊是认知能力最出色的鸟类之一。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家画廊外排了许多客人,但它们可不是普通的观光客。事实上,它们此前从未见过绘画作品。但在稍加训练之后,它们便培养出了独特的审美。只见在各个房间中穿梭,要么在毕加索的画作前驻足,要么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