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20种疾病不需治疗 专家:不**!

2019-01-04 纪光伟 科普时报

微信群内曾疯传一篇文章:《这20种病不需治疗,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去医院,看看美国医生怎么说》。文中说的部分观点是正确的,但关乎健康马虎不得,哪怕是一句错误的表述,都可能会对一个完全相信它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专家观点事实上,这20种疾病里面有些不是疾病,是症状或表现;有的是不规范的诊断;有的是一类疾病的笼统概括,相当于腹痛待查。那么,这20种疾病里面哪些是需要治疗的,哪些又是不需治疗的呢?有些不是疾病

微信群内曾疯传一篇文章:《这20种病不需治疗,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去医院,看看美国医生怎么说》。文中说的部分观点是正确的,但关乎健康马虎不得,哪怕是一句错误的表述,都可能会对一个完全相信它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专家观点

事实上,这20种疾病里面有些不是疾病,是症状或表现;有的是不规范的诊断;有的是一类疾病的笼统概括,相当于腹痛待查。那么,这20种疾病里面哪些是需要治疗的,哪些又是不需治疗的呢?

有些不是疾病是症状或表现,如心脏早搏、关节疼痛、盆腔积液、耳鸣、酸烧心;有的是不规范的诊断,如骨质增生、痔疮、乳腺增生、灰指甲、失眠;有的是一类疾病的笼统的概括,相当于腹痛待查一样的,如甲状腺结节。

不太需要治疗的疾病

在这20种疾病中,真正不需要治疗的疾病只有一种,就是慢性浅表性炎,因为每一个胃镜检查的报告,几乎都会做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胃镜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为黏膜的血管情况,以及有无出血点来进行诊断的,而在病理上,则是根据上皮、黏膜和固有肌层的白细胞浸润情况来做出诊断的。

我们知道,人的胃腔是与口腔相通的,经常会有食物通过,有的是较硬的食物,有时甚至会有异物通过,这些物质多少都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的摩擦或损伤,而表现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影像,那么,这种慢性浅表性胃炎到底是食物引起的,还是本身病变引起的,临床上是难以鉴别的。

如果是较硬的食物引起的,经过短期的修复,是可以自己愈合的,而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病变引起的,还是需要治疗的。

这些疾病有一部分需要治疗

骨质增生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药物缓解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换句话说,就是改善症状。

心脏早搏如果是偶发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生,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是频发的,或者出现不适的症状,就需要治疗了。

像这样的“疾病”还有痔、鼻炎、关节疼痛、慢性咽炎、病毒性感冒、失眠等。

这些疾病必须先经过鉴别

有些疾病尽管不严重,也可以观察,但必须要进行鉴别,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这类疾病有甲状腺结节、单纯性肝囊肿、子宫肌瘤等。当然较大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巨大的肝囊肿、较大的子宫肌瘤也是需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的。

这些情况需要观察

宫颈糜烂是一个不正确的名词,正确的名称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以前的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是需要进行治疗的;同时宫颈糜烂还应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宫颈癌相鉴别,它们仅从外观上是难以鉴别的,应常规做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以及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是一个病理诊断,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它是一个从正常到异常,到失常的变化,多数情况是不需要治疗的;同时,许多百姓将乳腺包块也认为是乳腺增生,这样就可能耽误病情,因此,乳腺增生是需要鉴别和观察的。

至于盆腔积液就更不是一个诊断了,可以认为是一个影像学的名词。导致盆腔积液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病理性盆腔积液多由感染、肿瘤、肝病、心脏病引起,也可发生在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这些疾病需要治疗

湿疹、耳鸣、偏头痛、胃酸烧心(反流性胃炎)、灰指甲(甲癣)等疾病都是需要治疗的。

综上所述,这20种疾病中,没有一种是完全不需要治疗的。那种不需要治疗,或者自己买药吃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我们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至少经过专业的医生做出专业的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那种自己当医生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弄不好延误了病情,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作者系武钢二医院主任医师、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Metab:重新定义肥胖与疾病的关系!科学家用多组学数据重新划分肥胖类型,并准确预每种胖究竟更容易患哪种病

Scripps Research基因组学教授Amalio Telenti博士开始了一项大型研究,对BMI相关的代谢组和基因组进行了多组学分析,试图找到一个更准确的衡量肥胖的方法,对判断疾病的风险提供更精确的参考。

医生面对的不是疾病 而是病人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写了一本书,题目就是《人是机器》,他说:我完全没有弄错,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极其巧妙的钟表。当时的医学技术进步之快,以至于有人提出,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治愈的。 而那些所谓的先进手段,现在看起来就像小儿科一样。不过关于诊疗模式的讨论却愈演愈烈。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医学模式追求因果性规律,用“观察,假设,求证,结论

师徒三代的食管癌研究路:“中国人的疾病”与不回家的科学家

司机郭师傅在同一家医院的车队里开了42年车。直到今年11月,微信公号“知识分子”发布《科学家的司机》一文,他第一次成了“话题人物”。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郭师傅俨然“半个食管癌专家”,这样的反差让不少网友对背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科研团队,亲切可感的科学家形象充满好奇。紧跟着,从事近二十年食管癌研究的高社干也“火”了。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食管癌研究团队的“掌舵人”,高社干也是郭师傅口中“发

BMJ:环境温度与疾病——中国272个主要城市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极端天气与非意外死亡显著相关,该研究再次强调了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这类疾病 医保支付有了新思路

罕见病已经不仅仅是医学研究范畴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发热收入ICU,结果竟是这么复杂的神经病!

患者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性不详,伴咳嗽。咳痰,呈阵发性单声咳嗽,痰液呈黄色粘液,当时未做任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