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药物诱导性出血的潜在机制

2020-05-16 QQY MedSci原创

药物诱导性出血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原因导致意外出血的抗血栓药物相对容易控制。但大多数药物引起的出血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使得干预更加困难。

药物诱导性出血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原因导致意外出血的抗血栓药物相对容易控制。但大多数药物引起的出血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使得干预更加困难。

由于大多数出血异常与凝血因子的功能障碍有关,Chen等人采用其最近建立的基于细胞的分析方法,以确定可能存在脱靶效应的影响活性维生素L依赖性(VKD) 凝血因子生物合成的药物。

本次研究共筛查了NIH临床收录(NCC)文库中的727种药物,鉴定出9种,包括最常开处的抗凝药华法林。与这些药物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已经有了临床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9种常用药物对VKD羧化抑制作用的进一步表征表明,华法林、兰索拉唑、硝唑尼特主要靶向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VKOR),而艾地苯醌、氯法齐明、AM404主要作用于维生素K氧化还原循环中的维生素K还原酶(VKR)。

其他三种药物主要是影响细胞内维生素K的有效性。阐明了VKOR和VKR失活的分子机制。基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VKOR而非VKR的药物的抗凝作用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K而得到挽救。

本研究发现为药物诱发性出血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见解。已建立的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为筛选具有抗凝功能的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13274, encodeId=08d418132e4d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b5918e8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诱导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878, encryptionId=92b5918e845, topicName=诱导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193478, createdName=wgx306, createdTime=Wed Jun 24 17:17:40 CST 2020, time=2020-06-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9239, encodeId=de001039239e5, content=机制研究离临床仍然有距离,不过与临床结合思考,仍然有帮助的,不能仅仅是纯临床思维,转化思维同样重要,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肿肿, createdTime=Sun May 17 02:17:40 CST 2020, time=2020-05-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6-24 wgx306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13274, encodeId=08d418132e4d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b5918e8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诱导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878, encryptionId=92b5918e845, topicName=诱导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193478, createdName=wgx306, createdTime=Wed Jun 24 17:17:40 CST 2020, time=2020-06-2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9239, encodeId=de001039239e5, content=机制研究离临床仍然有距离,不过与临床结合思考,仍然有帮助的,不能仅仅是纯临床思维,转化思维同样重要,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肿肿, createdTime=Sun May 17 02:17:40 CST 2020, time=2020-05-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5-17 肿肿

    机制研究离临床仍然有距离,不过与临床结合思考,仍然有帮助的,不能仅仅是纯临床思维,转化思维同样重要

    0

相关资讯

Heart:维生素K和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补充维生素K可显著降低VC,但不会降低VS。得出的结论受到少量具有实质异质性研究的限制。VKDP与CVD或死亡率的联合终点相关。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确定补充维生素K改善VC、VS和长期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JACC: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房颤患者的预后研究

根据指南推荐,治疗时间范围(TTR)≥70%的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的房颤患者不建议转变为接受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TTR≥70%的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房颤患者以后的TTR变化及血栓或出血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纳入了数据库中接受VKA治疗后6个月的4772名房颤患者,其中1691名(35.4%)患者的TTR≥70%。在TTR≥70%且入组后12个月仍坚持治疗的患者中,仅

Stroke:INR>1.7者逆转抗凝后立即静脉溶栓

2018年10月来自法国的Nicolas Chausson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初步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服用 VKA 且 INR>1.7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逆转抗凝后立即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JAHA:维生素K拮抗剂的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使用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VKA的摄入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了15010名35岁至74岁的研究对象,包括287名VKA使用者和14564名非VKA使用者。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VKA的摄入与硬化指数(β=+2.54 m/s; [0.41/4.66]; P=0.019)、踝肱指数(β=−0.03; [−0.04/−

Blood:维生素K拮抗剂可影响骨髓微环境及造血

64年来,全世界约有1%的人在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预防或质量血栓栓塞。部分服用VKA的患者出现成骨细胞功能受损和骨质疏松症。

Blood:如何选择四种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苊香豆醇、苯丙香豆素和氟茚二酮)?

中心点:苊香豆醇(acenocoumarol)是最有效的口服抗凝剂,在VKOR自然突变的患者中耐药变异最小。华法林和氟茚二酮具体相等的抗凝效果,但使VKOR失活的作用机制不同。摘要:华法林、苊香豆醇、苯丙香豆素和氟茚二酮是常开的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来降低Vit 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生物合成来发挥作用。VKOR遗传变异与所有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