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乳腺植入相关淋巴瘤的基因突变特征

2019-12-02 QQY MedSci原创

乳腺植入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LCL)的癌变发生机制仍不明确。为了解析其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对来源于54位BI-ALCL患者的34例BI-ALCLs(15例肿瘤,19例原位亚型)样本进行基因组图谱进行分析。

中心点:

JAK/STAT通路中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和基因改变的累积或可驱动BI-ALCL肿瘤形成。

对大量BI-ALCL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证实表观调控区存在复发性突变。

摘要:

乳腺植入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LCL)的癌变发生机制仍不明确。为了解析其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对来源于54位BI-ALCL患者的34例BI-ALCLs(15例肿瘤,19例原位亚型)样本进行基因组图谱进行分析。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22对肿瘤-胚系DNA)和(或)深度靶向测序(24例)发现在74%的病例的表观修饰区存在复发性突变,包括KMT2C(26%)、KMT2D(9%)、CHD2(15%)和CREBBP(15%)。KMT2D和KMT2C突变与免疫组化H3K4单甲基化和三甲基化缺失相关。

20例病例(59%)至少携带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一个基因突变,包括STAT3(38%)、JAK1(18%)、STAT5B(3%)和负性调控子样SOCS3(6%)、SOCS1(3%)和PTPN1(3%)。这些突变在肿瘤样本中比在原位样本中更常见(p=0.038)。

所有BI-ALCLs均表达pSTAT3,无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基因的突变状态如何。此外,研究人员还检测到了参与淋巴发育的EOMES基因突变(12%)、PI3K-AKT/mTOR突变(6%)和TP53功能丧失性突变(12%)。拷贝数变异(CNA)分析,在染色体2、9p、12q和21上检测到拷贝数扩增,在染色体4q、8p、15、16和20上检测到拷贝数缺失。CNA区域涵盖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和表观遗传调控区。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BI-ALCL遗传谱不仅有JAK/STAT激活突变,还有表观遗传调控区的功能丧失性变异。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20642, encodeId=e26e15206423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a7362645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植入#</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2645, encryptionId=7a736264553, topicName=植入)],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32411313664, createdName=jiyangfei, createdTime=Wed Dec 04 12:43:00 CST 2019, time=2019-12-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12-04 jiya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