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听众踊跃提问,报告专家详细解答讨论,会议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在“感染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报告之后,有听众提问,部分患者做了液体复苏之后,出现肺水,在评估液体反应时,患者左心饱满,液体很多且肺水多,但是外部表现出左心输出弱且灌注很差的症状,在这种心脏、血压都够但是灌注不够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判断如何采取措施。对此,皋源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当液体复苏之后,患者出现左心饱满,肺水但是心输出弱及灌注差的情况时,要考虑到心源性原因的可能。
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液体选择”报告之后,有听众提问,如何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白蛋白使用的时机和根据哪些指标判断白蛋白的停用时间。赵炜专家表示,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去判断,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基础蛋白水平。最关键的是,复苏要有容量的评估,在初期,基线的评估非常重要,另外蛋白水平的监测也是必需的。赵炜专家还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多数ICU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时,蛋白水平均偏低。不要片面依靠晶体液,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结合白蛋白会更有利于患者的复苏。皋源专家补充到,临床患者情况不均一,为什么有的患者用了大量的晶体液后复苏情况仍很差,就是因为白蛋白水平太低,早期识别这种情况的严重性非常重要。对于白蛋白含量非常低的患者,要是仅用晶体液的话,效果会很差。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类患者,要毫不犹豫的使用白蛋白。此时需要考虑渗透压的问题,如果想快速提高白蛋白含量和浓度就使用25%白蛋白,如果想简单扩容,可以使用4%的白蛋白。例如SAFE试验中使用4%的白蛋白的目的是用来扩容而不是用来提升白蛋白的浓度。临床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报告之后,有听众提问,乳酸是临床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尿量、乳酸含量和患者状态变化不一致时,如何判断其界限。张勤专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指标的恢复是患者自身恢复和医生干预恢复的重合,液体复苏是一条线,患者自身的是一条线。他指出,经过体循环及微循环的改善,细胞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的纠正,从炎症反应的角度来看,细胞整个的炎症反应的程度发生了改变。在临床上,应侧重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安静程度、尿量、反应等)。
有来自基层医院的听众提问,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在容量不足时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应如何解决?对此,张勤专家分享了自身的临床经验,他表示,在补液时,用药顺序需结合患者状态和实际经验灵活应用相关指南。在这种情况下,他主张早给血管活性药物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诸杜明专家补充道,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注意患者的原发病状态、心功能及静脉回流情况、肾功能是否正常,要始终关注患者自身状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解决重症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临床问题-液体复苏策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推动了重症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4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