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

2016-08-30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8):588-59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人呼吸病学学组、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国支气管镜操作相关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救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诊治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我国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提高临床从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医、技、护相关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增强对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并发症的预见和防范意

中文标题:

2016 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16-08-30

简要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种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一项重要的诊疗方法。随着接受呼吸内镜诊疗人数的日益增多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临床工作中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并成为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所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当前由于各医疗机构诊疗设施、操作水平及临床经验的差异,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救治能力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与此同时,国际上有关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及救治尚缺乏规范化的救治方案和指南可供借鉴。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人呼吸病学学组、中国支气管病及介入肺脏病学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国支气管镜操作相关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救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诊治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我国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提高临床从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医、技、护相关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增强对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并发症的预见和防范意识,规范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救治流程。

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病灶区域的血供及其与周围血管之间关系的判断:操作者术前可通过胸部增强CT对病灶的血供、病灶区域内及病灶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从而了解即将实施的诊疗操作可能导致出血的危险程度。此外,术者在操作过程中还应通过镜下观察判断病灶的血供状况。通常血供丰富的病灶其色泽多呈暗红色,质地多松脆,部分病灶可有搏动感,遇到此类病灶时,有条件的单位可先采用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窄谱、荧光支气管镜等技术对病灶进行扫描,以进一步了解病灶区域的血供及其血管的分布。 

2.对血供丰富病灶的活检:对血供丰富的病灶实施活检时,可采用细胞穿刺针对病灶先行针吸活检,若穿刺部位出血明显时,应避免进行常规活检或更换其他部位再取活检。 

3.恶性气道阻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恶性气道阻塞腔内介入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重新恢复气道的开放,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电刀、激光及冷冻等。在采用上述方法对病灶实施切除时,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若出血量较多时,可考虑改用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的方法将阻塞的部位撑开,以避免进一步切除病灶时造成大出血的发生。 

4.支气管腔内高压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腔内高压球囊扩张治疗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腔内介入治疗方法,有时也会造成狭窄段及其周围气道的撕裂,损伤严重时可造成致命性大出血。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球囊直径和长度的选择:一般所选球囊的直径不宜超过拟行扩张段气道的正常直径,球囊置入的长度不宜超过所选球囊的长度也不宜过长,以避免球囊远端加压后对远端气道的损伤; 

(2)对球囊加压扩张时,初始压力一般不宜超过3个大气压,待确认初次扩张后无明显出血,方可逐步增加扩张的压力; 

(3)由于恶性气道病变的组织质地多较松脆,故一般不宜进行腔内高压球囊扩张,以避免肿瘤组织挫伤后的大出血; 

(4)为了避免扩张后大出血导致窒息的发生,建议术者在每次扩张完毕后,先观察扩张区域是否有明显出血,待确认无明显出血后再将球囊撤出。若发现有较多出血时,可随即将球囊再度充水进而对创面实施压迫止血(一般可持续5~10min),以防止大出血进而导致窒息的发生。若持续压迫后将球囊放气,创面仍有较多出血时,可再度将球囊充水压迫止血,并可适当延长压迫止血的时间(一般可持续20~30min),同时应考虑做好外科手术干预的准备。

拓展指南:支气管镜相关指南:

下载附件:

(因为版权问题,不支持下载)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