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科学家利用纳米颗粒揭示癌症的转移机制

2016-07-08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策略,其可以将药物靶向特异性作用于癌症位点,包括转移性肿瘤等;文章中,研究者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来模拟肿瘤自身在机体全身的转移机制,而且这种新型纳米颗粒适用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和药物,同时也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疾病和血管疾病中。转移性肿瘤是引发90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策略,其可以将药物靶向特异性作用于癌症位点,包括转移性肿瘤等;文章中,研究者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来模拟肿瘤自身在机体全身的转移机制,而且这种新型纳米颗粒适用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和药物,同时也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疾病和血管疾病中。

转移性肿瘤是引发90%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可以躲避有效疗法的攻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许多癌症药物并不会在肿瘤位点积累以达到足够的量,此外这些药物还会对机体健康组织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特异性作用转移性肿瘤的靶向药物或许可以有效改善对肿瘤的杀灭作用。

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P-选择素(Selectin)进行了研究,P-选择素是血管内壁上的一种特殊分子,其可以帮助肿瘤转移,为了发生转移,癌细胞会离开原始的肿瘤位点并且在血液中循环,在特定位点这些癌细胞就会吸附到P-选择素上从而停止继续循环,从而就会形成新的肿瘤,通过靶向作用P-选择素,研究者就发现了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新机制。

为了利用P-选择素来靶向作用转移性癌症,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由岩藻多糖组成的新型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粒可以被填充到不同的癌症药物中,包括化疗药物和新型的精准化药物中。研究者Heller表示,通过对肺部实验性转移模型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纳米颗粒可以靶向作用癌症位点,而且相比正常药物的使用而言,纳米颗粒可以更加发挥更大的效果,因此随着癌症药物剂量的降低,其对人体的副作用也会相应降低。

随后研究者将纳米颗粒填充到一种名为MEK抑制剂的个体化药物中,MEK抑制剂在携带特殊突变的癌症中发挥作用,相比没有填充纳米颗粒的药物而言,填充纳米颗粒的癌症药物在靶向作用癌细胞上更加有效,这样一来癌症药物的剂量就可以降低超过85%,从而无疑就会降低药物的相应副作用。因此个体化药物在抵御癌症上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研究者指出,利用纳米颗粒仅能靶向作用于不含P-选择素的肿瘤细胞,而放射疗法则可以促进P-选择素在肿瘤位点暴露无遗,随后通过联合研究,研究者们就发现利用放射疗法就可以靶向作用P-选择素的表达,并且会将纳米颗粒引导到癌症位点中去;较低剂量的放疗可以准确选择性地靶向作用肿瘤组织而不影响周围的良性组织,这或许就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一些新型靶点,而由放疗引导的药物运输体系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开发作用于机体任何位点的靶向药物。

最后研究者表示,相比携带岩藻多糖颗粒的靶向药物而言,将P-选择素颗粒包裹入药物中或许可以发挥更加明确的治疗效益,当然后期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临床研究来得以证实。

原始出处

Yosi Shamay1, Moshe Elkabets2,3, Hongyan Li4, Janki Shah1, Samuel Brook2, Feng Wang4,5, Keren Adler1,6.et.al.P-selectin is a nanotherapeutic delivery target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7979, encodeId=e10616e7979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a816813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TM#</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6813, encryptionId=29a8168130f, topicName=STM)],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d76127619556, createdName=gdsun, createdTime=Fri Apr 14 09:18:00 CST 2017, time=2017-04-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23353, encodeId=f60613233539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8d5e7476d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颗粒#</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476, encryptionId=d8d5e7476de, topicName=纳米颗粒)],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WQ1WyMBGic8d2fKdCe6Cm3vaRh4X8YnlumYndC46iagNCBl9Df8RtoCaQchnFtZldHUctGJjsgsyutUlu8vPq6yQ/132, createdBy=97862500016, createdName=ms3117646317107274, createdTime=Sun Jul 10 00:18:00 CST 2016, time=2016-07-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4-14 gdsu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7979, encodeId=e10616e7979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9a816813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STM#</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6813, encryptionId=29a8168130f, topicName=STM)],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d76127619556, createdName=gdsun, createdTime=Fri Apr 14 09:18:00 CST 2017, time=2017-04-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23353, encodeId=f60613233539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8d5e7476d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颗粒#</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476, encryptionId=d8d5e7476de, topicName=纳米颗粒)],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WQ1WyMBGic8d2fKdCe6Cm3vaRh4X8YnlumYndC46iagNCBl9Df8RtoCaQchnFtZldHUctGJjsgsyutUlu8vPq6yQ/132, createdBy=97862500016, createdName=ms3117646317107274, createdTime=Sun Jul 10 00:18:00 CST 2016, time=2016-07-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no Letters:新型抗癌纳米技术可直接将药物运输至肿瘤“心脏”发挥作用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no Letter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抗癌纳米技术,其可以将抗癌药物均匀地运输至整个肿瘤组织。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抗癌药物来治疗不能进行手术的肿瘤,然而将药物运输至肿瘤细胞通常比较困难,尤其是将药物覆盖整个肿瘤组织更是难如登天;利用前的药物运输系统,比如纳米技术,一种药物就可以被仅仅运输到血管附近的肿瘤细胞处,但对肿

ACS Nano:双重装备促使纳米颗粒精准狙杀癌症干细胞

近日,来自俄亥俄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表面涂有寡聚糖并且填充临床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或可有效靶向杀灭癌症干细胞,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 癌症干细胞样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同时在肿瘤中微量存在,这些癌症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高度耐受,而且其被认为在肿瘤复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室和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涂有壳聚糖并且装载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纳米颗粒杀灭癌症干细胞的

ACS Nano:借助纳米颗粒可实现肝癌细胞成像

图片来自:medicalxpress.com 在多数的恶性肝脏肿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都是第一线的治疗方案。在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中,如果能更精细地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缘,以及能够观测到微观损伤的区域,对于成功的肿瘤切除手术非常重要。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Moritz F. Kircher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合成了一种硅包被、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纳米颗粒(NPs),可以用于肝脏肿瘤成像。

PNAS:携带siRNA纳米颗粒可抑制肺癌细胞

RNA干扰(RNAi)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针对人体不同疾病(如癌症)的治疗策略。然而,在体内,如何将小分子siRNA转移到肿瘤或者癌细胞聚集的区域一直是很难的课题。通过一种高效的自组装系统,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课题组,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纳米颗粒平台,通过由固体多聚阳离子脂类和脂类-多聚乙二醇构成的分子外壳,包裹着小分子siRNA的运输系统。 在465个非小细胞

Nat Methods:科学家首次实现向细胞高速运输大尺寸的颗粒 或可加速疾病疗法的开发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者通过对疾病发生的研究,成功改进并且捕获了细胞内部的图像,这就为后期改善医学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thods上。 文章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高效自动的工具,其可以将纳米颗粒、酶类、抗体、细菌及其它大尺寸的“货物”高效运输至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其运

Cancer Research:携带siRNA纳米颗粒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Zheng-Rong Lu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针对β3整合素设计了siRNA并通过纳米颗粒进行体内转运能够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转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杀手,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一个亚型,到目前为止,仍缺少了解比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标以制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