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NEJM 20年2月第四期原始研究汇总

2020-02-28 不详 网络

1、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5年结果DOI: 10.1056/NEJMoa1910555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手术风险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后长期临床结果与生物瓣功能情况,并与主动脉瓣置换术进行比较。2032名中度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参与研究,分别接受TAVR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股骨或经胸通路治疗的比例为76.3%和23.7%,随访5年。组间全因死亡

1、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5年结果

DOI: 10.1056/NEJMoa1910555

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手术风险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后长期临床结果与生物瓣功能情况,并与主动脉瓣置换术进行比较。2032名中度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参与研究,分别接受TAVR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经股骨或经胸通路治疗的比例为76.3%和23.7%,随访5年。组间全因死亡和致残性中风风险无显著差异(47.9% vs 43.4%,HR=1.09)。经股骨组的结果相近(44.5% vs 42.0%,HR=1.02),但经胸通路TAVR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性中风风险高于主动脉瓣置换术组(59.3% vs 48.3%,HR=1.32)。5年时,TAVR组轻度瓣旁主动脉反流率较高(33.3% vs 6.3%)。与手术组相比,TAVR后的重复住院率(33.3% vs 25.2%)和主动脉瓣再干预(3.2% vs 0.8%)风险增加。研究认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手术风险患者的临床改善效果与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当。

2、免疫疗法Keytruda大幅降低三阴性乳腺癌复发风险

DOI: 10.1056/NEJMoa1910549

既往试验表明,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目前尚未明确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帕博利珠单抗可否显著提高在确定性手术时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百分比。一项3期试验中,纳入了1174例此前未经治疗的II期或III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试验计划,患者2:1随机分组,在术前约半年的时间里,对照组接受4个周期的标准化疗+安慰剂,每3周一次,随后再接受4个周期的安慰剂,试验组则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相应加用两次各4个周期的Keytruda治疗。这一系列的新辅助治疗旨在缩小肿瘤,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两组分别再接受9个周期的Keytruda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首批602名受试者中,经过新辅助治疗,对照组有51.2%的患者在预期手术前达到了病理上的完全缓解,而在接受Keytruda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到了64.8%。在所有1174名受试者中,在中位时间为15.5个月的随访期后,Keytrud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4%和11.8%的患者出现癌症进展以至于无法如期手术,或出现局部/远处复发,或出现第二原发肿瘤,或因任何原因死亡。Keytruda组出现癌症进展、复发、死亡等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37%。安全性方面,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Keytrud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8.0%和73.0%。

3、微生物群作为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DOI: 10.1056/NEJMoa1900623

单中心研究已经描述了微生物群的构成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后的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由于人类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存在地理差异,并且各机构的临床实践也存在差异,因此提出了上述关联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对在四个研究中心接受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的1362例患者的8767份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测。观察到以多样性丧失和单一类群占优势为特征的微生物群破坏模式。在独立队列中,较高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队列1:高度多样性组354例患者中有104例死亡 vs. 低度多样性组350例患者中有136例死亡;校正风险比,0.71;95%置信区间[CI],0.55~0.92;队列2:高度多样性组87例患者中有18例死亡 vs. 低度多样性组92例患者中有35例死亡;校正风险比,0.49;95% CI,0.27~0.90)。亚组分析发现,较低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与较高的移植相关性死亡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风险相关。移植前采集的基线样本已经显示出微生物群破坏的证据,此外移植前较低的微生物群多样性与较差的生存结局相关。表明在各移植中心和各地理位置,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期间的微生物群破坏模式相似;微生物群破坏模式的特征是多样性丧失和单一类群占优势。中性粒细胞植入时较高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4、生殖细胞系VHL缺乏对生长、代谢和线粒体的影响

DOI: 10.1056/NEJMoa1907362

von Hippel–Lindau肿瘤抑制物(VHL)编码基因VHL突变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我们在本文中介绍了一例因新型同义纯合突变(c.222C→A, p.V74V)导致生殖细胞系VHL重度缺乏,因而有与之相关的明显红细胞增多症和明显线粒体改变的患者。该疾病的特征是早期全身性发病,不同于Chuvash红细胞增多症(c.598C→T),该疾病与生长速度明显降低、持续低血糖和有限的运动能力相关。我们报道了基因表达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重新设定了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损害了肌肉线粒体呼吸功能,并使耗氧量与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脱钩。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异常的线粒体间连接管道。我们的发现为VHL-缺氧诱导因子(HIF)轴对于人类表型的重要意义补充了出人意料的信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5150, encodeId=93e2103515001, content=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旺医, createdTime=Fri Feb 28 17:03:00 CST 2020, time=2020-02-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2-28 旺医

    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