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生物血管支架——我们面临的是危机还是突破?

2017-07-31 MedSci MedSci原创

在目前和即将到来的介入心脏病学的背景下,完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和修复血管功能的概念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目前的第2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后,临床疗效显着提高。吸收式BVS在CAD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因此得到了CE标记和FDA的批准。然而,在冠状动脉中,DES植入术的长期局限性主要与外来物质在冠状动脉中的永久性存在有关。

在目前和即将到来的介入心脏病学的背景下,完全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和修复血管功能的概念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目前的第2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吸收式BVS在CAD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因此得到了CE标记和FDA的批准。然而,在冠状动脉中,DES植入术的长期局限性主要与外来物质在冠状动脉中的永久性存在有关。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支架(BVS)的设计是为了克服基于金属的永久支架的局限性。但由于不成熟的制造技术,BVS有一些缺点,如更厚的支撑物、较差的传递性、较差的辐射不透明度、较弱的径向强度和繁琐的手术,以满足PSP(制备、定型和后扩张)的原则。最初的研究表明,BVS的结果不次于当前DES。然而,最近正在进行的试验的数据表明,BVS拥有几个关键的缺点,包括径向强度差,简单的CAD病变的应用范围有限,射线不透性较弱,支架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此外,仍然存在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如:移植协议和最优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

因此,必须注意适当的BVS植入协议(即:PSP),以及充足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尽管新开发的2代BVS预计能解决一部分缺陷,但在BVS植入被接受为临床应用中的常规PCI手术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长期的临床数据。

原始出处
Jeehoon Kang, Jung-Kyu Han, Han-Mo Yang,et al.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s ― Are We Facing a Time of Crisis or One of Breakthrough?Circulation. 2017 July.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2012年3月1—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介绍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王教授分别介绍了COMPANION研究、CARE—HF研究、REVERSE研究、MADIT CRT研究和RAFT研究,后三个研究共同证实了CRT可降低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患者的死亡率或心衰事件,尤其是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

高润霖院士谈CIT大会发展 话介入成果

       导语: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已走过10年风雨历程,她得了怎样的成长?对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介入心脏病学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且听高润霖院士娓娓道来。 高润霖院士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CIT大会迄今已走过10年的历

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致死率名列前位。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该类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微创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治疗精准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3 月18日,由中华

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

文/Marie-Claude Morice, Amir-Ali Fassa 法国巴黎心血管研究所     在过去的20年间,尤其是提高了冠脉血运重建操作安全性的支架问世以来,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指征扩大了很多。千禧年伊始,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使冠脉疾病的经皮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并实现了血管成形术的历史性突破。     目前,作

这10年,介入心脏病学在中国取得哪些发展?

  CIT 2012开幕式因恰逢CIT 10周岁生日而备显温馨、隆重,人们喜欢在这种特殊的日子回忆往事、重温友情,并畅想未来。马丁·莱昂(Martin Leon)教授感慨道,当初结识CIT时,无论参会人数还是会议日程设置都和现在有很大差距。当高润霖院士表示CIT始终并将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学术组织(TCT等)密切合作、互通有无时,Leon教授回应说,CIT的成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冠脉领域,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