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1 例

2019-10-19 张秋鹂 常建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患者女, 78 岁,右侧耳前皮疹 1 年。患者 1 年 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前出现皮疹,初为红色丘疹,约 黄豆大小,逐渐扩大、融合成斑块,伴轻度瘙痒。患 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皮肤科情 况:右侧耳前可见3 cm × 4 cm 大小红色斑块,边界 较清,表面光滑,无鳞屑、糜烂,可见明显毛细血管扩 张,质硬( 图1)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基本正 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增生(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78 岁,右侧耳前皮疹 1 年。患者 1 年 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耳前出现皮疹,初为红色丘疹,约 黄豆大小,逐渐扩大、融合成斑块,伴轻度瘙痒。患 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皮肤科情 况:右侧耳前可见3 cm × 4 cm 大小红色斑块,边界 较清,表面光滑,无鳞屑、糜烂,可见明显毛细血管扩 张,质硬( 图1) 。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基本正 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增生( 图 2a ~ 2b) 。肿瘤细胞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以中心母细 胞和中心细胞为主( 图2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 瘤细胞 CD20( + ) 、 CD10( + ) 、 Bcl6( + ) 、 Bcl2 ( -) 、 CD3( - ) , Ki67 阳性指数 20%; 滤泡树突状细胞 CD21( + ) ( 图 3) 。其他检查: 血常规及血涂 片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超声未见异 常, PET-CT 检查: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治疗:转至放疗科行局部放疗,采用电子线 6 MeV 照射,单 次照射剂量2 Gy,总照射剂量为46 Gy,后皮疹完全 消退,放疗后随访1 年患者皮损无复发。


图1 患者右耳前皮损


图2 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图3 免疫组织化学 ( SP ×200)

2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 组织( EORTC) 共同确定的皮肤淋巴瘤分类( WHOEORTC 皮肤淋巴瘤分类) 将原发皮肤 B 细胞淋巴瘤 分为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 primary cutaneous follicle center lymphoma, PCFCL) 、原发皮肤边缘区淋 巴瘤和原发皮肤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1]。

PCFCL 定义为来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一种恶性 肿瘤,占原发皮肤 B 细胞淋巴瘤的 0. 28%[2]。好发 于头皮、前额、背部,皮损为单发或群集的红色丘疹、 结节、斑块,溃疡少见,无明显症状。肿瘤位于躯干 时,外周常有红斑围绕。男女发病比例为 1. 7∶ 1,中 位年龄53. 5 岁[3]。 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在真皮甚至皮下, 呈滤泡、弥漫性或滤泡弥漫混合性生长模式。滤泡表现单一,无典型淋巴滤泡结构,明暗区界限不清。 浸润细胞主要由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 还有数量不等的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织细 胞。PCFCL 肿瘤细胞典型的免疫表型为 CD20 ( +) 、 Bcl6( + ) 、 Bcl2( - ) ,滤泡结构中滤泡树突 状细胞 CD21( + ) ,而 CD10 的表达则有差异,滤泡 为主时,肿瘤细胞常表达 CD10,而弥漫性生长模式 时, CD10 通常阴性。Ki67 表达通常用于区别滤泡 反应性增生和滤泡恶性肿瘤,本病绝大部分没有 t ( 14;18) 染色体。PCFCL 需与滤泡淋巴瘤累及皮肤 相鉴别,滤泡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 织病理上有明显的淋巴滤泡结构,由中心细胞和中 心母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典型的免疫表型为 CD20 ( +) 、 CD10( + ) 、 Bcl6( + ) 、 Bcl2( + ) , 85% 的患 者存在 t( 14;18) 染色体,导致 Bcl2 过表达[4]。 本病例临床表现为耳前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 需要与寻常狼疮和结节病相鉴别,但寻常狼疮和结 节病的皮损为黄红色,且寻常狼疮的皮损质地较软。 可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鉴别,寻常狼疮和结节病属 于肉芽肿性疾病,病理上以组织细胞形成肉芽肿为 特点。本病例临床、病理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符合 PCFCL 的诊断。 PCFCL 属于惰性淋巴瘤,很少累及淋巴结和内 脏器官,预后良好, 5 年生存率 > 95%。但其复发率 高( 50%) , Pham-Ledard 等[5]发现疾病复发与病理 类型密切相关,病理表现为小或中等大小中心细胞 的患者,复发的概率增加。治疗方面,若为孤立、局 限性病灶,推荐单纯手术切除、放疗或联合治疗,若患者无法接受局部放疗或手术治疗,可以暂时观察 或者局部用药,包括类固醇、咪喹莫特、氮芥。若为 泛发性皮损,可以选择利妥昔单抗或者系统性化疗 药物( 参考滤泡淋巴瘤的治疗) 。 总之, PCFCL 是一种罕见、预后较好但复发率较 高的疾病,临床医生需了解其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 化学特点,并与其他淋巴瘤相鉴别。

参考文献略。

原始出处:

张秋鹂,常建民,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1 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8):924-92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低龄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

患儿,男性,14岁,主因左侧耳垂下肿物3年余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耳垂下出现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痛,未予重视,未予治疗。后发现该肿物渐进性增大至“荔枝”大小。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双侧涎腺B超结果示:(1)左侧腮腺混合性回声团伴多发钙化,建议进一步检查;(2)右侧颈部Ⅱ区见异常淋巴结;(3)右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未见明显异常;(4)左侧颈部淋巴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回声。门诊

2月龄原发颅内低分化滑膜肉瘤1例

男婴,胎龄41周3天,孕1产1,生后2月6天,因“右眼睑闭合困难,伴右侧鼻唇沟变浅6天”于2017年9月12日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患儿于2017年7月6日在外院顺产出生,出生情况良好,出生时头围36 cm,身长51 cm,体重3.65kg,查体无特殊,母乳喂养,吸吮力正常,无呕奶、呛奶等,生后2天从该院爱婴区正常出院。2017年8月6日(生后1个月)返回出生医院进行儿童保健,头围39 cm,身长54

原发中枢淋巴瘤治疗进展--概况与诱导方案选择

原发中枢淋巴瘤(PCNSL)是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侵袭性淋巴瘤,形态学上,超过95%的病例具有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同的特征。尽管既往认为PCNSL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近年来,PCNSL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CNSL需要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大剂量的甲氨蝶呤依然是诱导治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的证据也支持利妥昔单抗的使用。但就目前而言,PCNSL的治疗

原发于腮腺的肉瘤样癌1例报告

患者,男,64岁,因“发现左侧腮腺区包块1余月”于2012年7月26日入院。1月余前,患者无意间扪及左侧腮腺区一圆形包块,无疼痛感,于当地医院行颈部彩超示:左侧腮腺内见一大小约1.5 cm×1.2 cm×1.4 cm实性、稍低回声团块影,边界清。因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遂未引起重视,未进一步治疗。

脑内原发黑色素瘤伴出血1例

男性患儿,8岁,右利手。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h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痣及色素沉着,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

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1例报告

Rosai-Dorfman病为一种罕见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又被称为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病,于1969年首次报道,原发于颅内病例罕见,国内报道不足30例。颅内原发Rosai-Dorfman病易误诊为脑膜瘤后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该病变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表达阳性为可靠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