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诊“心病”

2018-08-06 卜叶 丁佳 科学网

“心病”难治。中国有约1300万名冠心病患者,仅去年一年就有约75.3万人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更有大约超过300万人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


“心病”难治。中国有约1300万名冠心病患者,仅去年一年就有约75.3万人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更有大约超过300万人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

然而,对冠心病的精准诊断技术却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现有技术要么精准度不够,要么价格昂贵,有创又有风险。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冠心病生理评估新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FR)测量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无导丝血流储备分数技术。日前,基于这项中国原创技术的测量系统在北京宣布进入临床应用,这意味着,冠心病的精准评估有了“中国标准”。

小支架的大难题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而引发的疾病。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必经之路,临床中,医生通过冠脉造影微创手术,获取影像,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支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表示,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介入治疗技术的滥用和不足。判断冠心病是否应用介入治疗技术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冠心病的病变是否造成心肌缺血。

但是,装不装支架,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

欧洲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若仅通过医生肉眼目测狭窄程度进行诊断,有高达2/3的误诊率,即28%的冠状动脉病变从影像学上观察狭窄比较严重,但并没有导致心肌缺血,此时置入支架弊大于利;还有13%的病变从影像学上观察狭窄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已经导致心肌缺血,需要支架植入。

“一般来说,如果冠状动脉病变已造成缺血,那么介入治疗就会起效;而有的病变没有造成心肌缺血,仅仅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的话,介入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反而易诱发并发症。”高润霖说。

然而,从全球范围看,冠心病缺血的精准评估工具稀缺,精准防治、精准筛查和精准医疗成为业界痛点,更成为患者的急需。

“金标准”与“新标准”

其实,国际上冠心病生理评估是有一个所谓“金标准”的。有创血流储备分数技术(FFR)可以通过手术方法将一条压力导丝经桡动脉进入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在给患者注射药物诱导最大充血状态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

这项技术的诊断准确度虽高,但手术复杂耗时,有一定造成病人斑块破裂的风险,导致图在全球的应用受到限制,中国的应用率仅为1%,多数患者依然选择常规的冠脉造影检查。

能不能通过技术的创新,研发一种无需耗材、无需手术、无需药物,同时又跟“金标准”一样精确的测量系统呢?

此次进入临床应用的QFR系统的表现令人期待。它能通过影像数据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分析,实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快速功能学评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QFR诊断的准确度与目前的“金标准”结果一致,该技术可在4分钟完成冠脉功能的快速评估,显著缩短了功能学检查的时间,比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准确率提高33%。

高技术却低成本

2004年至今,中国人血管病住院费用的年均增速已经远高于GDP的增速,心血管疾病给中国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日渐加重,在提高冠心病诊断精确度的同时,降低医疗支出是中国医疗技术创新的当务之急。

然而,FFR手术中所需要那根一次性耗材压力导丝,费用就高达1万多元,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据QFR技术研发者、上海交通大学-博动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涂圣贤透露,目前,这项新技术的定价尚在商讨中,但由于该技术无需耗材,预计会低于现有的FFR技术。也有医学专家表示,该技术成功实现了冠心病生理评估由结构性向功能性的转变,市场应用场景巨大,定价应该体现技术本身的价值。

据悉,研发团队已把引入人工智能列入QFR技术迭代更新的关键,同时,也在深入研究这项技术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推动这一技术在心血管诊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QFR有效解决了冠心病患者‘要不要装支架’的世界难题,完成了产业转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希望,研发团队能够在在后续的推广中坚持初心,坚持自主创新,造福人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55503, encodeId=7fef1e55503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4b2218861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国标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1886, encryptionId=e4b22188615, topicName=中国标准)],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c5a36929723, createdName=fengyi824, createdTime=Sun Sep 16 04:05:00 CST 2018, time=2018-09-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2016十大临床研究

开展临床研究可为指南的制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证据,更好地促进临床决策,促进医学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发出了中国声音。 在过去的2016年,在国际的舞台上,有哪些中国的重磅研究精彩亮相?让我们一同来回眸。 1、黄连素能治不孕症 临床中一直用来治疗痢疾和肠胃炎的黄连素,竟对改善女性生殖功能也“露上一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有中国标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李君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12家国内著名医院的肝病中心,历经5年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建立了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中国标准(COSSH-ACLF),该研究结果于9月19日在线发表于《胃肠病》杂志上。

中国循环杂志:新版肾动脉狭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出台:应用中国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管影像技术的普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肾动脉狭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策略上仍有较大争议,已有的相关指南和共识对肾动脉狭窄的处理意见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