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在中国 如何看病

2017-12-27 冯唐 冯唐

听冯唐说,中国患者正确就诊姿势。

中国医疗充满了各种问题。各种改革思路河东河西、左试右试三十年,每年都取得伟大的胜利和惊人的成就,但是问题似乎并没有减少,看病依旧难、看病依旧贵,大城市里的公立三甲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恍惚天灾,恍惚战时。

充满问题的中国医疗环境期望中国医生在医术上物美价廉、在医德上超凡入圣,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不能免俗的一些中国医生也呈现各种吐槽点,奇葩朵朵开。我一个同班同学毕业之后一直留在协和妇产科,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极其少见的品行无可挑剔的好医生,我毫不保留地相信,他永远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他自身利益之上。他是最早一批没忍住离开公立三甲大医院的,他总和我说,要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我没忍住,我说你去洗手间,对着镜子,把镜子当成女病人,你试着笑一笑,经过这么多年公立三甲大医院的磨练,你看看你还会笑吗?

不是说中国医疗和中国医生没问题,但是他们的问题不是这篇小文的重点。如果假设中国医疗和中国医生不会在中短期内有明显改变,病人各种吐槽没什么卵用,那么,在这个不完美的就医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看病?

虽然我不做医生很多年了,隔三差五还是有很多朋友问我各种医学问题,寻求诊疗建议,寻找靠谱专家。长时间冷眼旁观,我看到求医的一些普遍误区,我也访谈了几拨儿医生朋友,问他们最不喜欢的病人都什么样儿,他们说了些平时打死都不会说的真心话。特总结归纳在中国看病常识如下:

第一,要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尽管科技高速进步,如今最好的医生能做也只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自然伟大,人类百分之八十的不舒服会自愈,我们要学会适度耐心等待。人体伟大,最好的药是自己的灵与肉,多数的小伤痛和低烧睡一两个好觉儿也就好了。所以有一点点不舒服,在排除了心梗、中风、胰腺炎、阑尾炎等等急重症之后(当然,如果较真儿,这个急症单子因人而异,需要您信任的全科医生帮您确定),不要马上就往医院跑,多喝水,多休息,放下手机,放下心中那些似乎放不下的所谓大事儿,等等看,看症状是否缓解。这条也适用于儿童儿童的自愈能力往往强于成人。

第二,请遵从医嘱。看医生之后,治疗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遵从医嘱。一旦开始吃抗生素,吃满医生要求的天数。一旦开始吃降压药,按照医生说的剂量和频次吃。身边惨痛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病没好。如果纯从挣钱的角度看,女人和小孩儿是最好的病人。女人总觉得病根儿没除干净,还在自己的身体里,像阶级敌人一样顽固,自己孩子的病更是。男人相反,总觉得自己没病,几乎唯一的例外是得了性病之后,总觉得自己尿急、尿频、尿痛。这种心态遇上好医生,给好医生添麻烦,遇上坏医生,给坏医生过度医疗的机会。

第四,自学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常见的常识错误包括:乳房不舒服去看妇产科(应该去看乳腺外科),MRI有辐射(其实没有),妇产科男医生没有好的(其实有的,就像很多优秀的厨师和裁缝是男的)等等。如果想系统学习,建议看一本《内科学》教材和一本《外科学》教材。如果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建议经常看看微信公众号东单九号院发布的靠谱的医学科普文章。

第五,不要过度迷信名医。现代医学的分科很细,院士或者主委级别的医生也只是他们那些细分领域的大专家,那些细分领域之外,他们可能不如某些副教授或者主治医。复杂手术需要很强体力和心力,如果有选择,还是别把自己的肉身交给太高龄的医生,哪怕他名满天下。

第六,适度闭嘴,把问诊的主导权交给医生。“最烦的是,上来就滔滔不绝,不得要领,医生忍无可忍插句话或者提醒一下时还指责你不让她说话。”

第七,不要过分激动,淡定,慢慢在医生的引导下阐述自己的病情。“上来就哭哭啼啼求救,你什么都不告诉我,我问你,你也不回答,我怎么救你?”

第八,不要认为可以通过国内搜索引擎和阅读而成为某个病种的大专家。医生问诊的时间有限,不要让他花在更正你对某些医学知识的误解,更不要让他花在教你如何做诊治。多问问:这个异常意味着什么?问题严重吗?我有哪些选择?利弊是什么?我该如何选?这么选有什么可能的风险?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另外,中药也是药,中医也是一门学问,植物药也要面对土壤、水、空气中可能的污染,不建议有事儿没事儿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学和百度找药吃。

第九,不要强索医生的手机号码,不要强加医生的微信。医生有权不把某个病人当成亲朋好友,也有权在诊疗之外的时间不回复你的问题。

第十,不要觉得医生都是骗子。尽管有个别医生的确是骗子,然而已经选择了某个医生来看病,还是先选择相信他吧。也要相信他,如果他是个好医生,如果他处理不好你的病情,他会帮你找到更合适的医生。再有,既然选择了某个医生,就不要逼着他帮你证明他比其他医生更好。“‘大夫,某某医院的某某专家怎么样?’哇靠,你如果觉得他好,你来找我干嘛?”

医生不是万能的,病不是都能被治愈的。信任是看病的基础。在这个诚信不足的就医环境里,我们最好的就医方式还是谨慎地选择相信医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1535, encodeId=145013915357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fc731040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冯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1040, encryptionId=afc7310403f, topicName=冯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lHAFSSs2wUUVhyPbfPkZax2mITmwarmUW56MYQ7ibryJHia0zKFAn2jic5DAjBJbDpvgkScQ3pAVKKoibQoRB4PkfA/132, createdBy=44642500087, createdName=斯嘉莉, createdTime=Fri Dec 29 05:37:00 CST 2017, time=2017-12-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12-29 斯嘉莉

相关资讯

冯唐又双叒讲“十句话” 这回依然戳中医界痛点

仅仅用“知名作家”这个称呼描述冯唐显然并不合适。学医出身的他,职场早已跨多个领域,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从事管理,抑或进入医疗投资领域,每一次转身都踩出深深的足迹,并吸引众多目光。不管怎样,冯唐都是一个爽快人。一个典型事例是,他2015年给中国医疗界的“十句大实话”,仿佛扯下一块遮羞布,用坦率和犀利的语言,道出医疗圈的诸多真实和无奈。好故事总有续集。2016年进入尾声,冯唐再次语出惊人,通过健康界讲出

左手医院右手科普 冯唐的2017年计划医疗情结满满

科普是有人看的。爱说“实话”的冯唐对科普亦有着深刻的见地。在2016年12月30日的个人微信公号推送文中,冯唐以“为什么左边睾丸比右边的低?”为题引,思考着科普与自己的关系。“不要以为我们早就懂了的科学常识绝大多数人都懂”“不要以为科普这些科学常识没有用”“不要以为科普是个孤独的工作”,三个“不要以为”的结论是:科盲远远多于文盲,科普无界限。时隔两日,一个名为“东单九号院”的微信公号生成,冯唐

冯唐:我当时决定不做医生的两个原因 如今并未改变

和过去一样,医学生继续穷困,继续请不起美丽的护士小姐吃宵夜。和过去相比,大大夫的挂号费涨了点,还是在一本时尚杂志的价格上下,一上午还是要看几十个病人,还是要忍尿忍屎忍饿忍饥,每个病人还是只能给几分钟的问诊时间。和过去不一样,除了穷困,医生开始有生命之忧了,个别享受不到基本服务的病人开始动手了。这是一封冯唐写给“希波克拉底”的亲笔信,掏心掏肺地说出了两个他当年没有选择当医生的原因。希波克拉底:见

冯唐担任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中国文化大使”

冯唐受邀担任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中国文化大使西达-赛奈医疗中心 ,56802医疗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畅销书作家冯唐的加入将加强西达-赛奈与中国的联系,西达-赛奈医疗中心 。

冯唐:改制几家北京上海大医院,能让医改前进10年!

导语:几年我就说过有一个“有争议”的说法,就是如果北京上海各拿出两家三甲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制,一定能让中国医疗改革向前推进十年。从华润医疗到中信资本,作家冯唐的主业实际上一直都是医疗投资,那么冯唐眼中的中国医改该怎么搞呢?12月10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召开的2016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奇璞奖颁奖礼上,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表示,“如果北京上海各拿出两家三甲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制,一定能让中

冯唐:再谈医疗与医患的关键点和痛点

中欧每年举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峰会”的议题均是当年中国健康投资界的热点,今年的话题仍然绕不开最难撬动、又是最大痛点的医疗服务投资领域。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还有哪些投资契机?谁会成为重构现行医疗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峰会的一场分论坛上,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蔡达建担任主持,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青松居家康复护理机构创始人王燕妮共同探讨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