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缝针消失!这些关键招数可救命,所有手术人员都应该知道!

2018-12-25 Dr 春哥 温柔医刀

人的一生,免不了要跟医院打交道;运气差一点的,可能还免不了要做手术,甚至做多次手术。术前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做手术必须的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人的一生,免不了要跟医院打交道;运气差一点的,可能还免不了要做手术,甚至做多次手术。

术前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是做手术必须的程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但很多人可能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术前签字告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有的认为医生是在吓唬人,有的认为医生是在推卸责任。

是不是推卸责任,我们不去争辩,法律专家自有论断;但有一点非常清楚,术前签字绝非只是走过场!医生不会凭空捏造事实,更不会无端吓唬人;手术同意书上的每一条每一字背后都是生命的沉重教训和惨痛的真实案例。

不仅如此,除了手术同意书上白纸黑字写明的,麻醉、出血、损伤、意外、并发症等常见风险,有一些风险,医生不会常规告知,但同样真真切切的存在,比如设备故障、地质灾害的风险,比如手术异物残留(Retained Surgical Foreign Body, RSFB)的风险。

经历过“5.12”大地震的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可以告诉你,有些虽然是小概率,甚至极小概率事件,但是真的有可能遇到。

手术中没有会不会发生的事情,只有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可能发生,提示这件事情说不定就会发生,或者以后早晚会发生。

手术异物残留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术相关异物在手术中遗留在患者体内,常见的主要有纱布、纱球、缝针、螺丝、止血钳等。理论上,术中使用的所有器械、物品(整体或部分)都有可能遗留到体内,各种部位手术均可能发生RSFB。


图片来源于杂志

而一旦发生RSFB,往往被定性为医疗事故,当事医生也会被打上责任心缺失的标签,受到降薪、降职、停职等类似的行政处分,甚至,还可能面临相关的医疗事故诉讼和赔偿。

据国外的数据,RSFB发生概率为 1/100 ~ 1/5 000。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指出,在每年手术数量达8 000 ~ 18 000的任何医院中,RSFB至少发生1例。

无法想象,在全球74亿多人口的庞大基数下,每年有数千万人做手术,发生这种事件的数量会是多少?

其实,做手术跟开车一样,做得多,开得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大。虽然每次发生意外总能找得到天、地、人的因素,但如果纯粹从数学上探讨,更像是个概率问题。

在容易发生手术异物残留的几个物件中,缝针以其体积小,使用频率高,质量参差不齐,最容易出现状况。而最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两种,一是缝针断裂,二是缝针弹飞。

很多年前有一次做手术,手术快结束,在缝合腹壁的时候,突然发生缝针断裂,持针器上仅留针眼和缝线,半截子针尖断在腹壁里面。好在病人腹壁组织不厚,顺着针道拨拉扒拉就发现了断裂的半截针。当时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之后,那个牌子的缝针我再也没敢用。

比起缝针断裂,其实,最难找的还是缝针弹飞。因为,缝针断裂基本上还能确定个大概的范围,但是缝针弹飞,尤其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弹飞,几乎就无踪迹可寻无轨迹可循,整个手术间的每个角落都有可能是藏针之处。

我们不怕天外飞针,就怕针飞天外!

曾经听一个同行说,有一次术中缝针不慎弹飞,最后居然不可理喻地跑到了无影灯盖上面。

一旦缝针丢失,最关键的是沉着应对、冷静搜寻、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可能的情况下,所有人员禁止走动,各种物品禁止离开手术间,以防无意间将丢失的缝针带走。

手术医生首先确认缝针是否在术野,先在手术野里寻找;如果暂时确认不在术野的,由近及远查看附近的纱布、敷料及各自的手术衣。

洗手护士负责寻找升降台、器械台、以及自己的手术衣。寻找时注意动作轻柔、物品轻移轻放。

巡回护士先根据缝针溅落的方向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如未找到,立即扩大搜寻范围,包括手术间的角落、橱窗、麻醉机、污物袋、手术床底部、以及手术间内所有人员的衣服、鞋底都要仔细搜寻。

曾经有人做过调研,缝针弹飞后在手术间角落旁找到的几率占40%,其次为手术床底部。当然,也有人遇到找针时在手术床底找出好几根针的尴尬局面。

还有人认为,缝针之所以会弹飞,是因为放针的方法不对!

有人做过实验,接触放针法(针持钳夹缝针,在缝针接触器械托盘后松钳放针)比自然放针法(针持钳夹缝针,距器械托盘上方约10 cm时松钳使缝针自然落下)更容易导致缝针弹飞。

我回想自己以前缝针弹飞的情景,多是器械护士来不及接应,直接把针持随手放到甚至扔到托盘上的时候发生。当时,前一秒还在为自己干净利落的动作自鸣得意,后一秒就为自己的耍酷行为懊恼不已。

当然,缝针弹飞,苦找而不可得确实让人非常懊恼,又是摄片,又是汇报的,让人很伤脑筋。但知道缝针不在病人体内没有危害,思想上倒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最让人痛苦的是,确信缝针遗失在病人体内却始终找不到,那沉重、懊悔的心情,若非当事人断然无法体会。

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手术快要结束时缝针突然丢失,最后发现缝针卡在腹腔镜穿刺套管的卡槽里。那痛苦、难忘的找针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不仅是我,据了解,几乎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过类似不堪回首的经历,而且有人还不止发生过一回,甚至一年都会发生好几回。

文献报道,缝针丢失后,平均找针时间大约为2.5个小时,个别极端病例找针甚至会耗时7至9个小时。

所以,想避免找针的痛苦,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让缝针弹飞!

开腹手术一定要做到,针不离持、轻拿轻放;腔镜手术要做到,眼随针走,针到眼到。时刻让缝针处于视线监控之下。这样,即使缝针不慎弹飞,也知道缝针掉落的方向,有的放矢,便于有针对性的重点查找。


腹腔镜直视下出针

一旦腔镜手术时发生缝针在体腔内弹飞,第一要务是加深麻醉,抑制肠管蠕动,同时避免体位变动,防止原本附着在肠管表面的缝针,因为肠管位置变动而发生移位跑到肠间隙里面,给寻找造成极大难度。

随后,循着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的规律逐渐扩大搜寻范围。切忌手脚慌乱自乱阵脚,或者在腹腔内乱搅乱动!缝针是小物件,一旦移位到肠间隙里,寻找的难度就会非常大。

实在找不到,应及时借助于术中摄片,帮助定位寻找。避免反复在腹腔镜内盲无目的的翻动,既容易造成损伤,又无助于找回缝针。

手术无儿戏,手术有风险。不到手术结束的那一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命运的玩笑往往就在你不经意的那一霎那,在你神经放松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不期而至。

作为医生必须谨记,手术无小事,再小的手术都有风险;再简单的操作都可能带来致命后果。要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医疗安全的弦!

作为病人也需了解,手术风险万万千,既然决定了做手术,就选择相信医生。或许我们谁都无法阻止意外的降临,但值得信赖的医生一定会想方设法避免意外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意外的危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6730, encodeId=3ba1356e3039, content=学习,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head/Q3auHgzwzM6P57Bs8gOPaY1cQP9lIia0lmZOEXraGaoicqNToIslXDKw/0, createdBy=7a041951742, createdName=衣带渐宽, createdTime=Sun Dec 30 08:15:33 CST 2018, time=2018-12-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12-30 衣带渐宽

    学习

    0

相关资讯

眼科专家感慨:“小小一根眼科缝针都要进口”

“角膜移植需要在眼睛上缝针,一般最少需要缝12针,用进口针,一针缝完,用国产针,缝几下针就不能用了,一次缝合要换几根针。”20日,正在召开的北京市党代会上,我国知名眼科专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感慨,我国作为一个医疗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一根小小的缝针都还需要进口。角膜移植手术是异体移植效果最好的一种手术,也是很多人看到光明的希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移植上去的角膜要用极细的针线沿着角膜缝一

“神奇胶水”60秒粘合伤口,或取代缝针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称,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共同开发的一款医疗胶水可以在60秒内将伤口密封,在外科手术和急救上都很有作用。这款新的外科胶水名叫MeTro,一旦与身体表面组织接触,就会快速的结合成凝胶状,从而封阻伤口。而且研究人员将凝胶与一种光敏分子混合,使其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凝固的更快,在60秒内就可以完成止血,紧密结合外围组织而不会

告别缝针,60秒内愈合伤口!医学史上强大黑科技来了

刚刚,医学史上的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