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只需 15 分钟,将传统方法束手无策的难治性心律失常

2017-12-15 佚名 序说

与传统药物、消融、除颤器等手段相比,高精确度的放疗实在是优点数不胜数:低损伤、见效快、疗效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配发的评论表示,虽然由于准备流程耗时相当长,这种手段暂时还不太可能用于急诊救治,但可以有效阻止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功能衰退,有着巨大的价值。

这两天,各种刷屏的“第一批 90 后”简直打出了一波又一波的暴击……由于太过于感同身受,奇点糕甚至想起了当年上学时老师说过的“学什么病得什么病”的传说,把保温瓶紧紧捂在了心口,虽说里面没放枸杞……当然,第一批 90 后离真正衰老还遥远得很,不过如果小心脏被吓出心律失常,可就一点都不好笑了。

作为冠心病等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次生灾害”,心律失常单单在美国每年就夺走超过 30 万人的生命,连可怕的肺癌都不到这数字的一半。药物和起搏器往往无法阻止患者的心律失常持续发作,而治疗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心脏已经“留下了伤疤”,即使采用射频消融术尝试去除诱发心律失常的病灶,也只能对 50% 左右的患者起到效果,而且一旦复发就更难治疗。许多患者只能提心吊胆,生怕致命的一波异常心跳来袭。

要怎样改变这种无奈的现实呢?今天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给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案:在电生理检查精准定位后,再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技术去除心肌瘢痕,完全无创地实现了对难治性心律失常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发作率减少了 99.9%,可以说接近斩草除根了!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技术早已步入临床多年,它通过三维成像精准定位病灶,再进行大剂量的放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还减少了周围组织的损伤,因此已经广泛用于颅脑肿瘤、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但为防止意外损伤,放疗医生们对心脏往往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哪还会主动往上凑呢。


放疗打心脏,相当高大上

虽然对跳动中的患者心脏进行放疗是种风险颇大的做法,但 SBRT 技术能实现传统消融术难以做到的精准定位和高效清除病灶,因此斯坦福大学的团队于 2012 年最先对一名 71 岁患者进行了 SBRT 治疗的尝试,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证明了 SBRT 的可行性,但这名患者在 9 个月后就去世,显然治疗还需要从剂量和定位上继续优化。

但多种治疗无效的患者,即使是一根稻草也要抓住。在审慎的评估下,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团队在 2015 年选择了 5 名常规治疗已无法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患者进行试验性质的治疗,他们在治疗前三个月内的发作次数累计超过了 6500 次,室性心动过速是最可能导致猝死的心律失常之一,这个数字真是想想都让人绝望……

为了把治疗的精度尽可能最大化,首先要对患者心脏进行精确成像,因此与普通的心电图相比,患者接受 CT 或 MRI 的扫描时,身上足足贴了 256 个电极(一般心电图仅有四肢 + 胸导联的 10 个)。确定诱发心律失常的损伤详细状况后,再接受单次总剂量为 25Gy(与治疗肿瘤时剂量接近)的定向放疗。


整个治疗流程体现的就是精准两个字

这种治疗过程完全无创,不需要麻醉,放疗的用时仅为 15 分钟,比传统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快得多。参与治疗的患者 Richard Wright 说,治疗里最难受的就是放疗时为了防止乱动,他被“捆得像个虾米”。治疗结束后,患者们在 3 天内就全部出院,此后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过程中视病情状况逐渐减少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量。

虽然研究只报告了 5 名患者的结果,但用美国心律学会(HRS)前主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 Melvin Scheinman 的话说,这结果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在治疗后 6 周的恢复期内,患者们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就减少了 90%,而在此后的一年随访中,4 名仍存活的患者总共只有 4 次发作,与治疗前的 6500 次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的对比

除了心律失常得到良好控制,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也平均提高了 6%,提示心功能得到恢复,而且 SBRT 治疗也没有出现长期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只有患者的肺部因受到放射线损伤有轻微的炎症反应。稍显遗憾的是,受试者中最年长的 82 岁女性患者在治疗 3 周后因突发中风去世,不过在去世前,她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也减少了 82%,且没有尸检证据显示中风与治疗有关。

与传统药物、消融、除颤器等手段相比,高精确度的放疗实在是优点数不胜数:低损伤、见效快、疗效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配发的评论表示,虽然由于准备流程耗时相当长,这种手段暂时还不太可能用于急诊救治,但可以有效阻止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功能衰退,有着巨大的价值。受到早期结果的鼓舞,研究团队已经开始进行 I /II 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安全性和疗效,目前已治疗了 23 名患者。

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设计出这种优秀方案的医生,这都足以改变他们的人生。论文的通讯作者 Phillip Cuculich 教授回想起了接受治疗的第一个患者,这位退休的牙医在接受完放疗之后只是轻松的耸了耸肩,问道:“就这样?”

希望有一天,医学能发展到让医生们能对所有患者说一句,“就这样”啊。

原始出处:

Roy M. John, et al. Noninvasive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N Engl J Med 2017; 377:2388-2390December 14, 2017DOI: 10.1056/NEJMe171324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28430, encodeId=9f9315284301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4b798601a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难治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8601, encryptionId=74b798601a1, topicName=难治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a1ef11916292, createdName=freve, createdTime=Sun Dec 17 00:40:00 CST 2017, time=2017-1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12-17 fr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