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夜间心脏骤停可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2015-11-08 zhaoshuang 译 MedSci原创

在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提出的一项研究表明,住院病人在夜间出现心脏骤停比在白天出现心脏骤停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大。研究人员对瑞士的一家教学医院心脏骤停的患者生存率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医院应急小组所抢救的270名心脏骤停患者,有2/3是在白天出现的心脏骤停。虽然医院的应急小组在白天和夜晚对心脏骤停的反应时间是相近的,但研究人员发现,白天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1 更容易被察觉,并且可以很快通过电

在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提出的一项研究表明,住院病人在夜间出现心脏骤停比在白天出现心脏骤停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大。

研究人员对瑞士的一家教学医院心脏骤停的患者生存率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医院应急小组所抢救的270名心脏骤停患者,有2/3是在白天出现的心脏骤停。

虽然医院的应急小组在白天和夜晚对心脏骤停的反应时间是相近的,但研究人员发现,白天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

1.更容易被察觉,并且可以很快通过电复律恢复心跳。

2.与夜间心脏骤停的患者相比,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更小。

研究人员认为,夜间心脏骤停的延迟确认可以解释夜间心脏骤停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大。

原始出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3000, encodeId=af791283000d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ade44519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系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4451, encryptionId=4fade445192, topicName=神经系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2f5179, createdName=luoxiaog, createdTime=Tue Nov 10 10:37:00 CST 2015, time=2015-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6960, encodeId=df2e13969602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bee565436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543, encryptionId=8bee565436d, topicName=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fa37, createdName=智者为医08, createdTime=Tue Nov 10 10:37:00 CST 2015, time=2015-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3000, encodeId=af791283000d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ade44519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系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4451, encryptionId=4fade445192, topicName=神经系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02f5179, createdName=luoxiaog, createdTime=Tue Nov 10 10:37:00 CST 2015, time=2015-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96960, encodeId=df2e13969602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bee565436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543, encryptionId=8bee565436d, topicName=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fa37, createdName=智者为医08, createdTime=Tue Nov 10 10:37:00 CST 2015, time=2015-1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EJM:早期心肺复苏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

背景:在瑞典有三百万人口都受过心肺复苏(CPR)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否会增加心肺复苏的旁观者,或出院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遭到质疑。    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瑞典从199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的30381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以确定在紧急医疗服务(EMS)到来之前是否进行CPR,早期CPR是否与生存率相关。    结果:E

NEJM:低温治疗对心脏骤停儿童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低温治疗是推荐给成人在院外昏迷后心脏停搏的治疗方法,但这种干预在儿童中使用的的数据是有限的。    我们在38所儿童医院进行了两次有针对性的温度干预试验,涉及了那些院外心脏骤停后,一直处于昏迷的儿童。内循环的回流6小时后,昏迷超过2天,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低温治疗组(目标温度,33.0℃)或常温治疗组(目标温度,36.8℃)。主要疗效指标是

JACC:分泌神经素:一种新的心肌细胞钙调控相关预后生物标记物

生物标志物是个体患者特殊的生理病理学指针。目前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临床常用的有B型钠尿肽(反映心肌应激),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衡量心肌受损)。然而,像心肌钙平衡之类的生物标志物不能评估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嗜铬粒蛋白-分泌粒蛋白(蛋白质粒家族)在心脏病理生理学上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作为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其中一员备受关注的成员是高容量,低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分泌粒蛋白II。分泌粒蛋白II被蛋白

NEJM:家人在场情况下对患者行CPR后果会如何?

背景:当患者家属在场的情况对患者行CPR时患者家属所起到的作用及是否有效果还有待争议。方式:我们登记了570名患者的家属,这些患者都有过心脏骤停,又接受15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心实施的CPR。由系统随机分配这570名患者家属随机在15家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心是否有机会观看患者接受医务工作者实施CPR,其中若家属有机会床旁观看患者接受CPR,则该组为实验组,若参照标准流程拒绝患者家属床旁观看,则该组为

ESC2015:心脏骤停应至少接受35分钟专业心肺复苏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5)专题报道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一个心脏骤停者,到底应该进行多长时间心肺复苏,难道复苏时间越长转归越好?日本金泽大学急诊和重症医学部的Yoshikazu Goto教授在17000余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那些存活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心脏骤停患者,多在接受心肺复苏35分钟内恢复自主循环(图1)。

温度对心脏骤停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低温并不优于常温

多国学者联合研究显示,接受33℃或36℃靶向温度管理(TTM)心脏骤停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且两组间无差异。两个温度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相似,但许多患者和观察者报告的损伤在先前的标准化转归量表检查中并未被发现。论文4月6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该多中心、国际、平行组、评估者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50例因心脏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晕迷成年患者。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