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 医生更忐忑还是更平静?

2017-04-07 常路 环球医学

在自然界中,万物循环,花开花谢,枯萎凋零,被视为自然而然。但在人类社会中,死亡被视为恐惧与禁忌,不愿被提及。

在自然界中,万物循环,花开花谢,枯萎凋零,被视为自然而然。但在人类社会中,死亡被视为恐惧与禁忌,不愿被提及。作为面对过太多死亡的医生,假如死亡即将来临,医生是更忐忑还是更豁达?

因为知道得太多 所以备受折磨

有观点认为,医生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对医院环境太熟悉、对医疗程序太明白、对人体器官太了解、对疾病过程太精通。

当医生面对那些天天都在看的东西时,他们或许根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当诊断尚未确定,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可是,当医生住院之后,便会痛苦叠加。本科室同事查房的时候自然会特别关照,而他们安慰医生的话都是医生本人曾经对别的病人说过的话,而且丝毫不差。但事实又是怎样,医生或许心知肚明。随后,一些程序化的摧残接踵而至。更惨的是,医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医生知道什么时候疾病会进展到哪一阶段,甚至都能预测到死亡的具体日期。总之,一般病人在临终之前所承受的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对于医生而言,因为知道得太多,精神上的凌迟可能是双倍的。

因为看得太多 所以更平静

但也有观点认为,因为医生是最知道现代医药和医疗技术局限和结果的人,在两害取其轻的原则下,他们会非常明智地选择较少痛苦和与家人平静地分享最后时光的离开方式。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见多识广”,他们知道临终病人最恐惧的莫过于在巨大的痛苦中孤独地离开人间!在生死面前,多数医生会选择“品质生活”,会很平静的离开人世。

用自己喜欢、期待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目前的医疗方式最残酷的失败在于,在对待老人和病人方面,除了安全和长寿,并没有其它优先选项。我们是否有机会重塑我们的养老机构以及文化,让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富有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故事选择一个喜欢的结尾,用自己喜欢、期待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19745, encodeId=76251819e452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29299e99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面对死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9799, encryptionId=029299e9938, topicName=面对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daa8281, createdName=雕雕, createdTime=Sat Aug 26 18:22:00 CST 2017, time=2017-08-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神志不清”是一种什么状态?很危险吗?

近日,研究人员报道了一名接连遭受两次中风的女性,第一次中风患者症状较轻,而且很快症状就得到了改善,而第二次中风来得非常突然,也更为严重。很幸运,这位患者接受了溶栓药物的治疗,而且中风症状在一小时内就消退了,但随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开始变得迷离、没有判断力而且不卧床休息,她似乎并不能理解或记住医生告诉她这样很危险。 随后这名患者开始

自闭症少年枉死托养中心 我国千万自闭症患儿谁来管

新闻回放:2016年8月,患有自闭症的雷文锋从深圳的住所走失,两个月之后,雷文锋被相关部门辗转送到了广东韶关新丰县的练溪托养中心。此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雷文锋死亡。据雷文锋的父亲称,儿子离家出走时体格敦实,可是当他见到儿子的尸体,儿子已经瘦成了皮包骨头。目前的死亡记录是两份,一份由当地新丰县医院开具的死亡记录,上面写的死亡原因是“消化道肿瘤”,之后,同一医院又给开了一份新的死亡记录,死因多

清明节让我们聊聊死亡:“不朽”的代价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谈论些什么?不,我们一般不讨论。我们害怕那漫长的无梦之眠,我们逃避死亡、抵抗死亡甚至拒绝谈论它。哲学家西蒙·克里切利说,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害怕湮灭。湮灭带来的虚无感与恐惧感折磨着我们。其实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死,还有那些我们所爱的人。我们深爱的人的死,也伤害着我们。当许诺一个美好、圆满的来生不能慰藉我们,当医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远离死亡充满不可能的期待时,我们需要一个怎样

急诊科医生:被刺伤的辱母者是如何走向死亡的?

近几天来,一篇首发于 3 月 23 日《南方周末》的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文章,不断在法律、伦理等多角度引发全社会热议。其热度之高,已无需头条君再进行事件概述了。而最被大家扼腕叹息的是,于欢于 2 月 17 日被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而被判处无期徒刑最大的原因是,于欢致 1 人死亡,2 人重伤,1 人轻伤。其中,死亡的那个人——杜志浩,就是侮辱他母亲的人。那么,从医学角度

女婴不幸死亡 医患统一意见进行尸检

当患者不明原因死亡时,按理说尸检应是确定死亡原因的最有力途径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此类事件发生时进行尸检者甚少。3月25日凌晨2点半左右,南京一13个月大的女婴在某妇幼保健院就医后不幸离世。经过医院与家属的反复协商,双方当天达成一致意见,将患儿送往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进行检验。小编以为医患双方能通过理智合法途径去解决纠纷实属难得!死亡女婴的父亲张先生表示,3月24日晚6点30分左右,孩子有发烧感

中国死亡人数近九成因慢性病,呼吸道疾病负担很大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在分析我国呼吸慢病现状时同时指出,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7%由慢性疾病引起,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比45%,癌症占23%,癌症中肺癌占到癌症致死第一位,慢性呼吸道疾病占致死总数11%,位于第三位。如果以伤残为变量调整的生命年计算,我国疾病负担最大的是呼吸道疾病,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呼吸道疾病中,以呼吸慢病和肺癌导致的疾病负担最大。针对呼吸慢病的管理,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