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患者年轻化 死亡病人占全球近1/4

2014-04-23 佚名 中国新闻网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琳20日在北京指出,癌症病人年龄大概在56-57岁,实际发病年龄较大,但就诊年龄相对较低。 当日,“201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结直肠癌疾病教育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 数据显示,全世界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位列第三,并呈逐步上升趋势。 沈琳表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琳20日在北京指出,癌症病人年龄大概在56-57岁,实际发病年龄较大,但就诊年龄相对较低。

当日,“201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结直肠癌疾病教育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

数据显示,全世界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位列第三,并呈逐步上升趋势。

沈琳表示,现在年轻人患肿瘤,尤其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与生活方式有关。近几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提高。

“就结直肠癌目前发展趋势看,城市发病率的升高还是非常明显的,在城市,大肠癌发病率已到第二位。”沈琳指出,实际上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无论手术还是综合治疗,如果早期发现,绝大部分患者都可治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指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都花费在健康事业上,而中国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2007年中国部分县市的前五位死亡原因里,恶性肿瘤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处在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4,所以恶性肿瘤成为我们第一需要关心的疾病”。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表示,饮食习惯、环境因素、个人习惯都跟结直肠癌有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少抽烟、多运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9435, encodeId=0ea912894354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bb8e1356f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患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356, encryptionId=cbb8e1356f7, topicName=癌症患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0ba218, createdName=zgwhgch, createdTime=Fri Apr 25 00:22:00 CST 2014, time=2014-04-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CO:ASCO癌症幸存者护理指南系列之神经病变、疲劳抑郁篇

日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了三项关于神经病变、疲劳、抑郁和焦虑的预防和管理发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这些症状影响到许多癌症幸存者。这些指南是计划中的癌症幸存者护理指南系列的前三篇。这些指南强调癌症幸存者需要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照护。 随着美国有癌症病史的幸存者人数的剧增(这一人数已从1971年的300万人增加到今天的1370万人),上述指南应运而生。尽管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癌症幸

肺癌仍为我国癌症榜“首恶”

作为《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主要内容——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等相关数据,因发表在专业期刊《中国肿瘤》2014年第一期上,而提早进入媒体及公众视野。 这一系列最新数据背后究竟蕴含着哪些信息?文章第一作者、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请其进行解读。 有效登记数据覆盖人数翻番、发病率死亡率均与上年持平 发表在《中国肿瘤》上的文章显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219个登

Nat Genet:癌症治疗靶标可能过于狭隘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其发病呈散发或者在放疗治疗后出现。科学家之前已经对血管肉瘤开发出针对血管形成相关的特定细胞通路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药效并不明显。现在,来自英国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两个新的肿瘤基因可能与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血管瘤的进展相关。这些基因可能作为将来治疗的新标志物并解释

Nature:癌症治疗迎来新拐点

癌细胞通过不同寻常的代谢途径获取维持不断增殖所必需的分子材料和能量,许多有望治愈癌症的药物就是在利用它的这种“饥饿”特性。近日,在加州圣地亚哥市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一种基于基因的药物早期研究结果被公布于众——该药物有望成功治愈癌症。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癌症研究者Almut Schulze说:“癌症治疗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新发现把癌症研究带回了原点。在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

JACS:同时传递三种癌症药物的纳米粒子

以纳米粒子的形式传递化疗药物,通过将药物直接靶定于肿瘤,从而可以降低副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可传递一种或两种化疗药物的纳米粒子,但是,要合成能够装载和同步释放多种治疗药物的纳米粒子,仍然是药物传递和合成高分子化学中的一个巨大挑战。 目前,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化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可制备这样的纳米粒子,使其更容易包含三种或更多不同的药物。这项研究于2014年4月11日发表在

Nature:癌症研究正处于十字路口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第一个致癌基因以来,人们一直渴望列出所有会引发癌症的突变。每一个这样的突变都可能拓展我们对癌症病因的理解,进而推动癌症的治疗。现在,癌症研究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对此本期 Nature 杂志特别发表了编辑文章,展望了癌症基因组研究的未来。 上周,有 18400 人参加了在加州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年会。研究人员在会上展示,突变模式可以帮助人们追溯它们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