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NEJM 19年8月原始研究第一期汇总

2019-08-11 不详 网络

【1】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的非洲儿童即刻输血疗效分析DOI: 10.1056/NEJMoa190010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要因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为每分升4至6克,没有临床严重程度的迹象)住院非洲儿童进行输血。然而,高死亡率和再入院率表明,限制较少的输血策略可能会改善预后。 近日,一项析因、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2个月至12岁的乌干达和马拉维患有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儿

【1】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的非洲儿童即刻输血疗效分析

DOI: 10.1056/NEJMoa1900105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要因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为每分升4至6克,没有临床严重程度的迹象)住院非洲儿童进行输血。然而,高死亡率和再入院率表明,限制较少的输血策略可能会改善预后。 近日,一项析因、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2个月至12岁的乌干达和马拉维患有无并发症的严重贫血儿童,立即按每公斤体重20毫升或30毫升全血当量输血或者没有立即输血(对照组),其中每公斤20ml全血当量的输血由临床严重程度的新指症或血红蛋白下降至每分升4g以下来启动。共有1565名儿童(中位年龄26个月)接受随机分组,其中778名分配到即时输血组,787名分配到对照组;984名儿童(62.9%)患有疟疾。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接受即刻输血的儿童和未接受输血的儿童在6个月内的临床结局存在差异。对照组的触发输血策略导致血液使用量降低;然而,住院时间更长,这种策略需要进行临床和血红蛋白监测。

【2】非洲严重贫血儿童的输血量

DOI: 10.1056/NEJMoa1900100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6 g/dL)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为贫血建议的输血量是每kg体重输20 mL全血当量,而不考虑血红蛋白水平。同样是上述研究,共有3196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被分配接受每kg体重30 mL(1598名儿童)或每kg体重20 mL(1598名儿童)输血,并接受180日随访。共有高输血量组的1592名儿童(99.6%)和低输血量组的1596名儿童(99.9%)启动输血。每名儿童的平均(±SD)总输血量分别为475±385 mL和353±348 mL;两组分别有197名(12.3%)和300名(18.8%)儿童接受了额外输血。共有高输血量组的55名儿童(3.4%)和低输血量组的72名儿童(4.5%)在28日之前死亡。在无发热的1943名儿童(60.8%)中,每kg体重30 mL输血量的死亡率低于每kg体重20 mL输血量。在有发热的1253名儿童(39.2%)中,每kg体重30 mL输血量的死亡率高于每kg体重20 mL输血量。并无证据表明在再入院、严重不良事件或180日血红蛋白恢复情况方面,随机分配的两组之间有差异。表明两种输血策略的总死亡率无差异。

【3】依鲁替尼-利妥昔单抗或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

DOI: 10.1056/NEJMoa1817073

有关未经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或标准化学免疫疗法(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的疗效比较,目前数据有限。一项3期试验中,我们(以2:1的比例)将≤70岁的未经治CLL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在1个周期的单独伊布替尼治疗之后)接受6个周期的伊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治疗,之后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另一组接受6个周期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化学免疫治疗。共有529例患者被随机分组(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组354例和化学免疫疗法组175例)。结果显示,在≤70岁的未经治CLL患者中,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优于标准化学免疫疗法组。

【4】部分剂量17DD黄热病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DOI: 10.1056/NEJMoa1710430

2016年,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黄热病,导致全球黄热病疫苗短缺。医护人员向760万名2岁或以上的儿童和未怀孕的成年人提供了部分剂量17 DD黄热病疫苗的 (标准剂量的五分之一[0.1毫升])。近日研究人员公布了此次小剂量疫苗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在6个疫苗接种点招募了4个年龄层的参与者。在接种前、接种后1个月和1年对血液样本进行抗黄热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评估。716名参与者,705人接种后血清反应阳性,在493名基线阴性的参与者中,482人(98%)实现了血清转换。223名基线血清阳性的参与者中,148人实现免疫应答(66%)。基线滴度越低,免疫应答概率越高。在完成1年随访的684名参与者中,666人(97%)血清中黄热病抗体呈阳性。血清中黄热病抗体阴性者在1月龄组和1岁组间的滴度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部分剂量17DD黄热病疫苗可有效诱导血清转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4919, encodeId=b1231034919d6, content=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旺医, createdTime=Mon Aug 12 00:04:00 CST 2019, time=2019-08-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8-12 旺医

    顶刊就是顶刊,谢谢梅斯带来这么高水平的研究报道,我们科里同事经常看梅斯,分享梅斯上的信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