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药”知道

2019-08-12 王 芳 上海药讯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1%-2%,与50-60岁的人群相比,70-80岁的人群房颤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以上的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30%。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


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1%-2%,与50-60岁的人群相比,70-80岁的人群房颤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以上的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30%。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

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统计数据指出:未经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普通人的5-7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有: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传统口服抗凝药,目前我院使用的华法林有2.5mg和3mg两种规格。

华法林每日一次服用,开始服用华法林期间,需每三日监测 INR,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待INR值控制在2.0-3.0后,可逐步减少检测次数,将检测间隔逐渐延长至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每月一次。

如果出现忘记服药的情况,可于漏服之后4小时内补上,超过4小时不要补服,第2天继续正常用药,不能因为忘记服药而在第2天加倍用药。如果连续两天漏服,需按照重新开始服药处理,监测INR值。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与维生素K的摄入量密切相关。饮食摄入维生素K的量减少时,容易导致出血。摄入过多,容易诱发血栓栓塞。菠菜、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豆类、海藻类、牛油果、动物肝脏、绿叶蔬菜(包心菜、生菜等)、肥肉、绿茶等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柚子、鱼肝油、丹参、银杏、人参、红花、当归和甘草等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日常饮食中不必禁止食用,尽量保持摄入量的稳定即可。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目前我院使用的达比加群酯为110mg规格。

达比加群酯每日两次服用,尽量间隔12小时,餐前和餐后均可服用,不可打开胶囊。无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正常情况下)、无需限制饮食。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红蛋白(一年至少一次)。

如果漏服药物,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可补服1次,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小于6小时,则按下次服药时间服用。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也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目前我院使用的利伐沙班为10mg规格。

利伐沙班用于房颤抗凝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0mg。对于低体重和高龄(>75岁)的患者,可酌情调整剂量,每日一次,每次15mg。利伐沙班20mg片剂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的吸收。不能整片吞服的患者,可将药品压碎,与苹果酱混合后口服。我院使用的10mg片剂可与食物同服,也可以单独服用。无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控制血压(严重高血压时易引起脑出血)。

漏服药物,如当日记起,立即补服;如第2日记起,无需补服。

服用抗凝药物需注意

外科手术前需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抗凝药物。

切忌随意停药和增加、减少药物剂量。

抗凝药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牙龈出血,小便颜色变深,解黑色粪便等情况,若出现严重出血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94821, encodeId=97251694821f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73854263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房颤抗凝#</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263, encryptionId=a7385426313, topicName=房颤抗凝)],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df129768056, createdName=xiongke020, createdTime=Mon Sep 02 15:34:00 CST 2019, time=2019-09-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Lancet:AI系统助力房颤的鉴别

研究发现,AI可提高正常窦性心律期间获得房颤特征的识别率

中山大学研究称:少吃主食可增加房颤风险

少吃点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是减肥人士流行的做法,殊不知长期这样减肥已埋下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的种子。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庄晓东等对近14000人随访20余年的研究显示,主食、谷类以及水果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而房颤不仅仅让人感觉心悸、头晕,最糟糕的是会增加5倍的脑卒中风险。这项研究中,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不少,是根据每日供能占比计算的,其中少指的是每日供能占比低于44.8%,中等摄入指

Lancet:人工智能心电图可从正常窦性心律中鉴别房颤

房颤通常无症状而不被发现,但房颤与中风、心衰和死亡相关。现有的筛选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受成本和低收益的限制。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廉价、即时的方法,即用人工智能来检测房颤。研究人员利用脑回神经网络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心电图(ECG),可通过标准的10秒12导联心电图(ECGs)检测正常窦性心律时房颤的心电特征。并以年满18岁至少做过一次标准12导联ECG且为正常窦性心律的患者对该系统

JAHA:中山大学研究称:少吃主食可增加房颤风险

少吃点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是减肥人士流行的做法,殊不知长期这样减肥已埋下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的种子。

JACC:伊多沙班和华法林对房颤伴肝脏疾病史患者的影响研究

肝脏疾病会增加栓塞和出血风险,且会在直接口服抗凝药临床试验中作为排除标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伊多沙班和华法林对房颤伴肝脏疾病史患者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ENGAGE AF-TIMI 48临床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肝脏疾病史定义为研究者报告的肝病或随机化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在21105名患者中,有1083名(5.1%)患者有肝脏疾病史,他们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JACC:脉冲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使用射频或冷冻疗法等热能进行的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会造成组织的破坏。在脉冲消融(PFA)过程中,亚电场在细胞膜上产生微小的孔,这一过程称为电穿孔。在各种细胞类型中,心肌细胞具有最低阈值,可能允许优先心肌的消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PFA是否可以达到持久的肺静脉(PV)隔离而不损害侧支结构。本次两项临床试验探究了基于导管的PFA对发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所有的81名患者中,所有患者的肺静脉均被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