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本可以逃脱乳腺癌的女孩们

2019-08-04 承启医学 健康号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复旦大学的海归青年教师于娟,与乳腺癌搏斗了16个月去世,不足32岁。她的遗作《此生未完成》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复旦大学的海归青年教师于娟,与乳腺癌搏斗了16个月去世,不足32岁。她的遗作《此生未完成》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反思。

但来不及细读这本遗作,人们已经听说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罹患了乳腺癌。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年龄越来越小:30岁,29岁,26岁,24岁……直到今年初,一位21岁的女孩找到承启医学,病历上赫然写着:乳腺癌II期。她脸色苍白,哭肿的眼袋,哽咽地说她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件事告诉她刚交往的男朋友——这是她的初恋。

给她做完咨询,看着楼道里有说有笑走过的女生们,顿时觉得能活着真的是太美好了。

于娟将自己患癌的原因归结为:“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之类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证书,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与此同时,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龄球、吃饭、一个人发呆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

但其实这并不是原因。上述事情几乎是每一个名校女生的日常,为啥别人没得乳腺癌,就她得了?

看着那位21岁乳腺癌女孩的背影,不知你是否想过,为啥乳腺癌至今在欧美基本还是老年病,而在中国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年轻女孩伸出魔爪?

化妆品、补品,还有基因。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癌症防治白皮书》明确指出:癌症是基因病。由于中国人和欧美人的基因不同,中国人中较高比例携带有与雌激素相关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此类人群在接触外源性雌激素时,比普通人群更容易罹患乳腺癌。

女孩们爱美,各种护肤品、化妆品可以装满一箩筐。大部分化妆品,尤其是保湿美容类的化妆品,都含有含量不一的雌激素或其类似物。使用这些化妆品后,雌激素被吸收,确实可以使得皮肤红润光滑水灵有弹性,显出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因而大受女孩追捧。但如果你正好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你每用一次这样的化妆品,就在你的身体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养生的女孩们则喜欢用各种补品来调养滋补身体,尤其是那些宫寒、痛经的女孩们,更是遍尝民间偏方。殊不知,许多中国传统的女性补品,例如鹿茸制品、蜂王浆等,以及一些中成药补剂,都含有高浓度的雌激素。

最严重的,曾有案例爆出,进补鹿茸仅一周的女孩被查出明显的乳腺异常增生,而这种异常增生往往被视为乳腺癌的前兆——这个女孩是在投保香港某重疾保险时,被要求做体检时查出来的,因而被保险公司断然拒保。虽然后来果断停止进补,但这一周的进补使她不得不动手术切除部分乳腺以求保命,在乳房上留下了永远的疤痕,并且将影响她今后的哺乳。

30岁以下就患乳腺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与其携带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有关。如果这些女孩能及时检测基因信息,当知道自己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就可以选择那些不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往往更便宜、更好用、伤害更小),特别注意不去吃那些补品,便可大大减少年轻时罹患乳腺癌的机会。成年后便开始有计划地每年进行乳腺检查(超声和高分辨率钼靶),就能极早期发现可能的癌症病灶,从而及早治疗,五年生存率几乎是100%,绝大多数可治愈,完全不会影响生活。

如果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没有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就可以正常使用那些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虽然也不要用太多)来保养皮肤。

那些患乳腺癌的女孩们,本可以借助现代基因科技提前知晓风险,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逃脱乳腺癌的魔爪,把爱美和爱健康的权利还给自己。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得到应有的保护,学会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生命之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I时代 人工智能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吗

机器学习已逐渐成为推进癌症检测和诊断的重要工具。癌症在其影响的组织中会引起不同类型的变化,所以癌症在组织中的存在最终会导致其物理特性的变化,例如密度或孔隙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在医学图像中作为信号识别出来。机器学习算法的作用是挑选出这个信号,并用它来确定正在成像的特定组织是否癌变。

NEJM: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乳腺癌

研究认为,内分泌疗法联合CDK 4/6抑制剂可显著延长晚期激素受体阳性、HER 2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

绝经后H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

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而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医学会于2019年7月19日~21日共同主办了第十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南京)。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整体的大半,在目前的治疗方案多样化的情况下,仍有会出现内分泌耐药与疾病的复发、转移。分享乳腺癌内分泌诊疗的策略与思考。

Cell:另辟蹊径!揭示新型靶向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

尽管内分泌治疗方法已经能够极大地改善临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是乳腺癌仍然是导致女性因癌致死排名第二的肿瘤类型。死亡的病例中有约50%来自于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R+)乳腺癌。ER+乳腺癌的进展主要依赖于雌激素受体(ER)信号。即使患者获得内分泌治疗抵抗,乳腺癌的进展也是依赖于ER信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格局不断变化

2019ASCO乳腺癌继续教育专场中,加拿大的 Sunil Verma教授围绕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提出了如下问题:转移性乳腺癌在当代如何治疗?怎样进一步扩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手段?转移性乳腺癌传统治疗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转移性乳腺癌的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怎样?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摆在面前, Verma教授结合现有治疗进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传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格局随着新药和新的研究结果公布,将会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