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发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的生存得到改善,但随后的原发恶性肿瘤(SPMs)却成为DLBCL生存者的一个重大挑战。2017年7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研究者计算了1989年至2012年确诊的23879例首次原发DLBCL后生存至少1年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和95%置信区间(CIs),并与加利福尼亚的普通人群进行比较。计算解释死亡竞争风险的SPMs的累积发病率(CMI)。
研究者发现,利妥昔单抗时代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生率几乎加倍[SIR(95% CI)(1989~2000)前,4.39(2.51~7.13)和利妥昔单抗出现后(2001~2012)8.70(6.62~11.22)]。利妥昔单抗出现前,随后的甲状腺癌较罕见,但2001年后极大增加[0.66(0.08~2.37)vs 2.27(1.44~3.41)]。利妥昔单抗出现后,确诊的DLBCL患者,所有SPMs(利妥昔单抗出现前4.77% vs利妥昔单抗出现后5.41%,P = 0.047)、AML(0.15% vs 0.41%,P = 0.003)、甲状腺癌(0.03% vs 0.15%,P = 0.003)和黑素瘤(0.25% vs 0.42%,P = 0.020)的5年CMI高于利妥昔单抗出现前。
该研究为引入利妥昔单抗后,SPM发病模式的变化提供视角,这或解释了SPMs的病因,应该指导DLBCL患者未来的癌症监测。
原始出处:
Tao L, Clarke CA, et al. Subsequent primary malignancies afte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the modern treatment era. Br J Haematol. 2017 Jul;178(1):72-80. doi: 10.1111/bjh.14638.
相关资讯:
26 赞
宇文
会不会与癌症整体发病率提高有关呢?
(来自:梅斯医学APP)2017-7-18 8:23:43 回复
luominglian113
学习了,谢谢分享
(来自:梅斯医学APP)2017-7-18 0:3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