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全面的内镜诊断病例,我要你点开看!

2019-09-15 小早 早诊早治与健康

这么全面的内镜诊断病例,我要你点开看!



四川省苍溪县中医医院  刘航医师

内镜所见:

距门齿约23~32 cm3~7点食管黏膜呈瘢痕样改变,瘢痕表面黏膜略粗糙但尚完整,瘢痕处未见明显肿物及溃疡等,瘢痕处食管腔环形狭窄(距门齿约24~28 cm)普通内镜无法通过。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内镜下扩张,扩张过程顺利,扩张后未见明显出血及穿孔等,扩张后普通内镜可通过。治疗顺利结束。余未见明显异常。

内镜诊断

左肺小细胞癌化疗后,早期食管癌内镜下两次治疗后9月余。

1.食管局部呈瘢痕样改变(距门齿约为23~32 cm),考虑为治疗后改变,癜痕局环形狭窄(距门齿约为24~28 cm),行内镜下扩张。

2.建议禁食禁水1天,卧床休息1天。密切观察病情,对症治疗。

3.建议密切追随、定期复查。

心得体会:

该病例患者因早期食管癌余2018-11-06行ESD治疗,其中23~26 cm为全环剥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在2019-04-19第三次复查,行内镜发现食管狭窄,超细内镜能通过,拟择期行球囊扩张,分别以间隔不同天数多次行球囊扩张,患者经扩张治疗后进食明显改善。

操作基本方法,首先经内镜确认并除外癌症复发,常规镜前准备,在內镜直视下找到狭窄部位,测量狭窄处距门齿的距离,选择适当直径的球囊扩张管,经内镜下送入,使球囊正好位于狭窄处,然后根据情况注水,维持15分钟扩张过程中患者可能有恶心、胸痛、上腹部疼痛、呕吐血性粘液等,宜行对症处理,同时与病人交谈,分散注意力,可減轻不适症状。

扩张后抽水退出扩张管,观察吻合口扩张情况及有无出血症状,据病情需要,扩张1~8次不等,平均2.8次,每次扩张间隔1~4周。扩张后观察小时,术后2小时进温凉无渣流质食物。

总结内镜下球囊扩张法优越之处:

①疗效确切,因它有纵向及横向扩张力,故适用于各种狭窄,经扩张治疗后进食改善。

②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患者易于接受,可多次进行扩张治疗;

③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内镜可任意弯曲,不易造成医源性穿孔患者痛苦小,能忍受较长时间操作,同时球囊最大直径是固定的,即使压力超过0.25Mpa,也不会继续扩张,球囊各点压力相等,不易造成食管壁撕裂和吻合口大出血;

④术后狭窄宜早期扩张,因早期狭窄瘢痕组织形成少且易扩张,故其扩张次数少且吻合口不容易回缩,扩张效果好。此外,扩张时应循循渐进,从小号直径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号,一般无严重并发症。





内镜所示:

底体交界大弯侧可见一个大小约为0.4 cm×0.3 cm的颗粒样改变(活检1块),距门齿约为50 cm胃体前壁可见一个大小约为0.8 cm×0.7 cm的息肉样病变(活检1块),胃体下部至胃窦黏膜变薄且可见散在糜烂(于胃窦小弯偏前壁、胃窦小弯偏后壁,分别活检1块),黏膜下血管透见。

幽门前区大弯偏后壁可见一个大小约为1.2 cm×1.0 cm的结节样隆起型病变,病变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患者及家属要求不取活检)。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处胃壁内可见一中等偏低回声占位,主要位于胃壁的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病变处胃壁的固有肌层及外膜尚完整。病变处胃壁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内镜诊断

1.幽门前区大弯偏后壁结节样隆起型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建议本院超声内镜检查;

2.胃体息肉样病变(性质待病理,距门齿约为50 cm);

3.胃底体交界颗粒样改变(性质待病理);

4.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C-2,性质待病理),Hl(-)。

超声诊断:
幽门前区大弯偏后壁结节样隆起型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变主要位于胃壁的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心得体会: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是一类少见肿瘤,它是起源于不同神经内分泌器官的一组异质性肿瘤,胃NET(G-NEN)是其中的一种,约占NET的23%,其年发病率约为0.2/10万,肿瘤的生长相对缓慢,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其他胃肿瘤混淆,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预后较差。

NET根据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出现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NET能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肽类和胺类,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类癌综合征;非功能性NET主要表现为肿瘤本身引起的非特异症状(肿瘤综合征),多出现在疾病晚期,表现为腹部肿块、消痩、乏力、黄疸、腹痛等。症状尽管不典型,但是能够引起临床重视。

内镜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并且安全性更高。并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在1 cm及以下的高分化直肠NENs存在近乎于100%的切除率,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情况。同时针对于1 cm以下的拥有5个以内的病灶个数,并且未突破黏膜下层的Ⅰ型NENs,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也是最佳选择。

总之,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拥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功能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特点。所以针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应该采取联合多种方案的举措,进行多中心以及多学科的紧密合作。

同时,做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科学统一分类以及分级,针对制定标准的治疗策略以及良好的判断预后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  周璇医师

胃镜所见:

贲门可见一表浅平坦型病变(O-IIb型,距门齿约为41 cm,活检2块),病变局部黏膜粗糙、糜烂,NBI+放大示病变可见不规则的表面微结构。胃底体未见明显异常。

胃窦大弯侧可见一浅溃疡病变,病变表面黏膜粗糙、糜烂,病变处溃疡底浅且覆以少量污物,溃疡堤略隆起,病变处胃壁略僵硬,余所见胃角及胃窦部黏膜下血管显露,幽门略水肿。所见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诊断:

1.胃窦癌;

2.贲门表浅平坦型病变(性质待病理,O-IIb型,距门齿约41 cm),考虑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

3.慢性萎缩性胃炎,(C-1),Hp(+++),建议治疗后复查。

心得体会:

从该胃镜报告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是胃窦处病变,但患者贲门处亦有另一处表浅平坦型病变,在平常的检查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重观察明显的病变,从而忽略了不明显的病变,但其实实际医疗检查过程中,癌可能不仅仅只局限在一处,形态也可能万千,故要求我们内镜医生在平常的内镜检查过程中要做到规范、全面、仔细的操作。

行内镜检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清除胃内黏液,必要时充分清洗胃腔,保持清晰视野,减少病变漏诊。对于胃内多发病变,应注意病变背景黏膜,结合NBI+放大及染色,判断病变性质。对于可疑病变,应做到精准活检,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





内镜所见:

距门齿约为18~21 cm2~9点位食管可见一浅表平坦型病变(0-IIb型),病变表面黏膜充血、粗糙,NBI+放大示IPCL分型为B1型,病变处食管壁略僵硬。余食管黏膜粗糙,贲门、胃底及胃体未见明显异常。胃窦部黏膜略粗糙、可见散在糜烂灶,幽门圆、持续开放。所见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

内镜诊断:

1. 食管浅表平坦型病变(距门齿约为18~21cm),考虑为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窦部为著。

超声内镜所见:
病变处食管壁增厚,主要以食管壁的黏膜层增厚为主,最厚处约为0.91 cm,病变处食管壁的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及外膜层清晰、连续、完整。病变处食管周围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心得体会: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在当地医院体检中无意中发现食管病变,在当地医院病理报告提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中度异型增生”,经我院病理会诊后提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为一名基层消化内镜医师,通过该病例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掌握染色放大内镜,常规染色技术及超声胃镜检查的重要性,因为常规白光内镜检查,作为有丰富经验的内镜医师可能较容易诊断,但在不确定或有怀疑的病灶。

多种手段的检查有助于协助诊断,当然病理活检同样重要。当我们诊断存在疑问,或者不确定时,应主动寻求多学科会诊,甚至启动远程会诊,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  范秤来医师

内镜所见:

食管入口距鼻孔约19 cm,距鼻孔约26~31 cm近全周食管可见一隆起性肿物,肿物表面破溃、糜烂,表面覆以大量白苔,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肿物处食管腔偏心性狭窄,超细内镜通过困难但尚可通过,余食管黏膜粗糙。

碘染色后无明显碘染阳性灶,食管胃交界线距鼻孔约40 cm,贲门、胃底及胃体未见明显异常,胃窦部黏膜充血、粗糙,幽门充血、水肿,所见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在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并征得其同意后,循腔插入导丝,沿着导丝行内镜下鼻饲胃空肠营养管置入,营养管置入过程顺利,营养管置入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

内镜诊断:

1. 食管癌(距鼻孔约26~31 cm);

2. 内镜下营养管置入。

心得体会:

这是一个食管癌并梗阻的患者,已处于食管癌进展期,拟行放化疗,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

此类患者大部分都有明显的食管狭窄情况,通常普通内镜无法通过,超细内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超细内镜进入后,观察胃内情况,进入导丝后,沿着导丝进入缓慢插入鼻空肠营养管,在插入过程中,一边退导丝,一边进入导管,插入导管的长度大多数为90 cm左右,导管置入后。

需向腔内注入少许温开水,询问患者腹部是否有异样感觉,判断管腔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鼻空肠营养管,因管道较长,可盘圈后放置上衣口袋或固定与胸部衣服,术后的管道需定期冲洗,管道可注入流质食物,不可注入带渣食物,注入食物前后均需使用温开水冲管,以免管道堵塞,平素需注意避免管道牵拉,以免脱落,如患者生存期较长,病情允许,可考虑定期更换营养管。

食管癌进展期,多出现明显进食困难症状,故此类患者大多数存在营养不良,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对改善营养状况起到很大作用,在部分患者可能应长期无法进食,营养状态极差,无法耐受放化疗,但通过置入营养管后,营养状态得到改善,有了可耐受放化疗的条件,从而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内镜所见:

循腔进镜,进镜至距肛门缘约18 cm乙状结肠全周可见一溃疡性病变,病变溃疡底深且覆以大量污物及白苔,溃疡堤不规则隆起,病变质脆触之易出血,在X线监视下经导丝引导插入造影导管至肿物近段,注入少量造影剂,观察病变处很难过度。

在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后,经内镜下植入25 mm*100 mm肠道支架,肠道支架植入顺利,肠道支架植入后,支架扩张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患者安返病房。

内镜诊断:

1.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内镜下肠道支架植入;

2. 禁食2天,饮少量温开水;

3. 密切观察病情,对症治疗。

心得体会:

结肠恶性肿瘤伴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尽管消化道内镜已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筛查,但仍有约1/4的直肠癌患者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据有关研究表明,约有85%的急性结肠梗阻由结肠癌引起,且有10%~30%的结肠癌患者出现梗阻症状。

急诊手术由于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较差、水电解质紊乱,术前肠道清洁准备不充分,肠管扩张水肿,术中减压时需游离、挤压肠管,手术时间较长,腹部切口较长,导致吻合口瘘、切口及腹腔感染、切口裂及术后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高,据有关研究显示,梗阻性结肠癌手术前未经肠道准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4%,死亡率达12%,而进行严格肠道准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死亡率仅11%。

结肠支架置入术最早于1991年Dohmoto用于缓解不宜手术的结肠癌患者梗阻症状。1994年Tejero等报告了术前临时使用支架缓解结肠恶性梗阻。自膨胀型金属支架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结肠、胆管、血管等器官的阻塞性疾病,X线下结肠支架置入术可作为可切除梗阻性结肠癌的过渡手术。

结肠支架置入可缓解患者肠梗阻的症状,并使患者内环境得以改善,同时为再次手术治疗提供术前准备时间,从而使其恶性肿瘤得以根治性切除,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效的结肠支架置入,可减少结肠造瘘手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62125, encodeId=cae21262125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ceb30545e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内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545, encryptionId=0ceb30545e0, topicName=内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30265, createdName=jiafufeng@yaho, createdTime=Tue Sep 17 06:25:00 CST 2019, time=2019-09-17,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