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载指南 最新发布 最多下载
共查询到13条结果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解读 CN

2023-10-11

暂无更新

在辅助检查方面,新指南推荐加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在治疗方面,新指南优化了对传统药物的治疗建议,并对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指导进行了细化补充。本文就新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

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复发转移或晚期妇科肿瘤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共识 CN

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出现改进了妇科肿瘤的治疗策略,为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

中国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英文) 指南 EN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初诊时已为中晚期,系统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中晚期HCC系统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防治指南 指南 CN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各类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化疗仍然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然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且最令人畏惧的不良反应。据统计,如

2021 Fleischner学会意见书:接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药物相关性肺炎的胸部CT诊断和临床管理 指南 EN

2021年1月,Fleischner学会发布接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药物相关性肺炎的胸部CT诊断和临床管理的意见书。本文主要总结了在分子靶向药物和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兴时代药物相关性肺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 共识 CN

综合阿昔替尼上市7年来临床研究结果及真实世界经验,本共识旨在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选择阿昔替尼靶向治疗的适应证;如何制订患者个体化的药物使用剂量及疗程;如何预防或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2018 ECIL意见书:血液学和肿瘤学中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感染 其他 CN

2019年1月,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发布了血液学和肿瘤学中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感染的意见书。在过去的十年里,有许多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药出现,ECIL提供了临床常规应用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相关感染性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针对预防,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和临床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共识 EN

虽然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的整体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以提高恶性淋巴瘤的整体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的相关专家,制订了《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8年版) 指导原则 EN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 共识 EN

传统蒽环类药物目前依然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其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PLD 的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较传统蒽环类药物显著降低,是传统蒽环类药物的良好替代。

2015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处理共识 共识 EN

2014 年,Sacher 发表文章指出在患者出现EGFR 耐药后,考虑疾病进展特点以及是否参与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的步骤方法:①是否是具有临床意义的进展?如有进展为惰性和无症状性进展,可以继续使用TKI,并且监测疗效失败的临床证据;②进展是否为局限性?如果是脑部病灶或者局限性的临床表现的进展可以继续使用TKI 联合姑息性放疗;③是否可进行再活检?可考虑进行再活检明确耐药机制,如细胞类型的转换或者T7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2013年版) 指南 EN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等。蒽环类药物可以与其他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通常是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蒽环类药物的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疗效确切,不可或缺,但是可以引起脱发、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针对骨髓抑制可采用造血刺激因子(G-

共13条页码: 1/1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