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J:华中科技大学丁彬彬团队揭示病毒促进脂滴与内质网、线粒体互作重塑脂质代谢新机制

2023-06-02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揭示了冠状病毒如何通过调控脂滴与内质网和线粒体互作,促进脂滴合成和脂解,重塑脂质流向,以满足后续病毒复制的能量需求的新机制,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和多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脂滴是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单层膜细胞器,用于存储脂质,保护细胞免受过量游离脂肪酸和固醇对细胞膜组成、信号传导和代谢稳态的影响。脂滴功能紊乱与多种代谢性疾病有关,包括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脂滴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在细胞中可与其他细胞器互作,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脂滴和内质网互作,促使新生脂滴的生成;脂滴与线粒体互作,介导脂滴脂解释放的脂肪酸可通过互作位点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并产生能量。

最新的研究发现,脂滴可以作为病毒复制和组装的平台,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脂质和能量来源。比如肠道病毒可主动吸收外界脂肪酸,并将脂肪酸合成中性脂质暂时储存在脂滴中,再根据自身需要将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以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脂类,为病毒复制区室的建立提供脂质来源。冠状病毒是典型的细胞质复制病毒,这就决定了其必须在细胞质中重新建立自身的复制和代谢调控中心。已有的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如SARS-CoV-2感染增强脂质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并导致脂滴数目的增加;而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可显著降低病毒的复制。这些研究表明脂质代谢重编程和脂滴的形成在冠状病毒复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冠状病毒如何调控脂质流向,以产生能量并用于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2023年5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细胞架构研究中心丁彬彬教授课题组在EMBO Journal 发表题为“Coronaviral ORF6 protein mediates inter-organelle contacts and modulates host cell lipid flux for virus 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冠状病毒ORF6蛋白定位脂滴,促进脂滴细胞器互作,调控脂质代谢的新机制。

图片

在本研究中,丁彬彬教授团队发现冠状病毒辅助因子ORF6蛋白具有明显的脂滴定位,通过分析序列和构建各种功能域缺失突变和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发现ORF6脂滴定位由其双亲螺旋介导。免疫金电镜结果显示ORF6在线粒体-脂滴和内质网-脂滴接触位点富集,暗示ORF6在脂滴的合成和降解中发挥作用。作者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发现ORF6在脂质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

一方面,ORF6与脂质合成酶DGAT1/2相互作用,促进脂质合成;并与内质网定位蛋白BAP31和USE1相互作用,介导内质网-脂滴互作。另一方面,ORF6与脂解酶ATGL相互作用,破坏ATGL与其负调控因子UBXD8和Plin2相互作用,促进脂解;并与线粒体外膜SAM复合物(MTX1/MTX2/SAMM50)相互作用,介导线粒体-脂滴互作。ORF6通过增强脂滴合成和降解,促使更多的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产生ATP,为病毒复制提供能量。

图片

模式图:ORF6蛋白定位脂滴,介导脂滴与内质网、线粒体互作,促进脂滴合成和降解。

本研究揭示了冠状病毒如何通过调控脂滴与内质网和线粒体互作,促进脂滴合成和脂解,重塑脂质流向,以满足后续病毒复制的能量需求的新机制,为开发抗病毒药物和多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5252/embj.2022112542

主要参考文献

Laufman O, Perrino J, Andino R (2019) Viral Generated Inter-Organelle Contacts Redirect Lipid Flux for Genome Replication. Cell 178: 275-289.e216.

Bosch M, Sánchez-Álvarez M, Fajardo A, Kapetanovic R, Steiner B, Dutra F, Moreira L, López JA, Campo R, Marí M et al (2020) Mammalian lipid droplets are innate immune hubs integrating cell metabolism and host defense. Science (New York, NY) 370.

Olzmann JA, Carvalho P (2019) Dynamics and functions of lipid droplet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 137-155.

Chu J, Xing C, Du Y, Duan T, Liu S, Zhang P, Cheng C, Henley J, Liu X, Qian C et al (2021)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blocks SARS-CoV-2 replication. Nature metabolism 3: 1466-1475.

Dias SSG, Soares VC, Ferreira AC, Sacramento CQ, Fintelman-Rodrigues N, Temerozo JR, Teixeira L, Nunes da Silva MA, Barreto E, Mattos M et al (2020) Lipid droplets fuel SARS-CoV-2 repl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PLoS pathogens 16: e100912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Viral Hepat: HCV基因1、3型感染导致类似的脂肪变性

研究表明,HCV GT1和HCV GT3诱导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主要差异是脂滴的大小,而不是脂滴的数量,不是脂滴的分布范围(HCV感染细胞,HCV未感染细胞)。

Nature Communications:脂滴生长新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揭示了一种脂滴生长形成的新机制,相关论文“Perilipin1 promotes unilocular lipid droplet formation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Fsp27 in adipocytes”发表在3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

Developmental Cell:南京大学陈帅/王宏宇团队揭示骨骼肌中脂滴与线粒体动态互作的调控机理

Rab小G蛋白Rab8a是线粒体上结合脂滴的受体,在能量胁迫/AMPK激活情况下,它与脂滴相关蛋白PLIN5相互作用、介导骨骼肌中脂滴与线粒体的结合,进而增加脂肪酸从脂滴向线粒体转运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