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知名医院的一场人工智能比赛,多个“硬核”科技亮相

2019-11-02 赵家将 健康界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中显示,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超过22亿,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近1亿人在中国。“我们要利用人工智能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2019年11月1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志愿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办的“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中显示,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超过22亿,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近1亿人在中国。

“我们要利用人工智能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

2019年11月1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志愿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办的“第四届科技创新大赛——医学人工智能”决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8家医疗机构的团队,展示了10个人工智能助力医学的“硬核”科技。

据潘苏彦介绍,科技创新大赛是为市属医院医务人员提供的展示科技成果、迸发创新活力的舞台,至今连续四年助力市属医院打造科技文化品牌,为推动创新型医院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往后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市属医院的研究开发和探索应用。

决赛共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4个硬件类项目,下半场是6个软件类项目。各项目团队以视频、动画、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来自临床医学、人工智能、投融资三个领域的专家,基于技术先进性、产品成熟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未来推广前景、团队基础、投资价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最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精准肝胆手术规划系统,以及北京同仁医院的致盲性眼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获得并列第一。

“我平时给病人做眼部检查的时候,难免有些情况把握不准,看到同仁医院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能够轻松解决问题,并且一目了然,无论对于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是非常方便的。”现场一名医生表达赞许。

“20分钟左右的简单学习,医护人员就能够操作仪器,非常适合基层医院。”致盲性眼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的负责人介绍,通过给病人进行眼部照相,将扫描的照片传到云端,系统会筛查出患者的眼部健康信息并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简单快捷的操作为视力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显而易见的便利。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团队的研究成果——精准肝胆手术规划系统,实现全自动肝脏三维重建、肝脏自适应分段、肝脏物理及功能性肝段体积计算一体化,可以在15-20分钟精确评估肝瘤所在肝段及与重要血管关系,精准计算剩余肝脏物理体积和功能体积等,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提供了更全的信息。

潘苏彦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将帮助这些项目对接产业、资本、服务等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从而推动更多医学科技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百姓。同样,期待更多的医学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通力合作,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医疗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在肿瘤放疗领域应用新进展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约70%左右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然而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肿瘤周边乃至射线路径上的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各类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存质量。因此,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之前,必须在患者定位CT图像上精确勾画相关正常组织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简称OAR),并在设计放疗计划时对其进行保护,降低其受照射的剂量与体积。但是,传统

Lancet oncol:采用人工智能检测上消化道癌症

上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平台在医学成像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上消化道肿瘤领域的应用仍十分有限。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临床内镜的成像数据,开发和验证胃肠道人工智能诊断系统(GRAIDS),用于诊断上消化道肿瘤。本研究是在中国6家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的多中心、病例对照、诊断性的研究。纳入年满18岁的经病理学证实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且要求具有标

怎样利用好人工智能提高医疗图像的质量

瑞士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可提升医学上光声成像的图像质量,此外这种人工智能还有望用于提升其他一些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光声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成像技术,它使用短脉冲激光照射人体组织,组织会随之产生超声波,检测这些超声波就能得到所需的医学图像。其原理与医院中常见的超声成像有些类似。光声成像技术具有能更好地显示血管、大脑活动特征等优点,但它的成像质量常依赖于传感器数

人工智能有望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布朗大学和英特尔近日启动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的智能脊柱接口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帮助脊髓严重受损以致瘫痪的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膀胱控制能力。

人工智能为儿科供需不平衡带来新解法

曾经,中国儿科资源的稀缺,与日俱增的儿科门诊量,导致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象严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增长,医学、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提升。伴随技术的突破中国医院儿科正在智慧化,一种新的看病图景正在形成。一些医院门诊大厅正变得越来越安静,排队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不断闪动着的一台台预约挂号机器;挂号结束后,患者打开智能导诊系

江苏:智慧医疗起了“化学反应”

远程诊疗,人工智能,智慧急救……当互联网遇上医疗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记者走访了江苏省多家医疗机构,聚焦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感受智慧医疗给群众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