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氯吡格雷可能增加胃溃疡风险,应该如何应对?

2020-03-25 张誉艺 上海药讯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本身无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需要经过一种酶作用,氧化后形成中间产物,之后再水解,形成有药理活性的代谢物后,才能迅速、不可逆地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可以用于近期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以预防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长期服用氯吡咯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有胃溃疡风险,常需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胃药。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类产品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

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信息,通报了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之间的相互作用。2013年5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也发布了警告:提醒警惕质子泵抑制剂的骨折、低镁血症风险以及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那么,对于正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该怎样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呢?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本身无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需要经过一种酶作用,氧化后形成中间产物,之后再水解,形成有药理活性的代谢物后,才能迅速、不可逆地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在体内也经过同一种酶的代谢,由于它消耗了大量的该种酶,使氯吡咯雷不能很好地氧化、水解成有药理活性的物质,继而达不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而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后,未观察到氯吡格雷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大幅下降。

鉴于目前临床上仍有大量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不推荐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预防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用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较小的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

少数患者会将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分时服用这样就可以了吗?

研究表明奥美拉唑80mg每日一次,与氯吡格雷同服或间隔12小时服用,均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下降近50%。这种血药浓度下降可导致血小板抑制率降低,易发生血栓不良事件。艾司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也会产生类似的相互作用。所以分时服用奥美拉唑和氯吡格雷并不能减小奥美拉唑降低氯吡格雷血药浓度的作用。

结论:同时或间隔12小时服用奥美拉唑或艾司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均会降低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不推荐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预防氯吡格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建议选用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较小的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52642, encodeId=254c13526428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28783208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胃溃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3208, encryptionId=3287832083c, topicName=胃溃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c37265, createdName=zhaojie88, createdTime=Thu Mar 26 19:37:50 CST 2020, time=2020-03-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劣于氯吡格雷!

鉴于出血和缺血性事件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不同,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ticagrelor)在东亚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不明确。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在韩国招募了800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或无ST段抬高)住院、计划进行侵入性干预的患者,将患者按1:1随机分至替格瑞洛组(首剂 180mg,随后90mg 2/日)或氯吡格雷组(首剂 600mg,随后75mg/日)。主要安全结点是12个月内

BMJ: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栓治疗

研究认为,在阿司匹林中加入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有益

NEJM:口服P2Y12抑制剂基因指导原则

研究发现,根据CYP2C19 基因选择口服P2Y12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可在保证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JAMA Intern Med:PCI后ACS患者主要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预防——替卡格雷vs氯吡格雷

研究发现,PCI后,使用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预防主要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效果相当,但替卡格雷使用人群的出血和呼吸困难风险增加

JACC:吗啡会增加服用氯吡格雷的非ST段抬高型冠心病患者的缺血风险

既往的基础研究已经证明吗啡可以减弱口服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是临床的结果却是相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吗啡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缺血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EARLY ACS临床试验中的5438名NSTEACS患者,终点事件是96h的死亡、心梗、反复缺血或血栓性抢救的复合事件,和30天死亡或心梗的复合事件。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

JACC: 吗啡和氯吡格雷不要同时用!增加ACS患者缺血事件风险

临床上,吗啡是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胸痛的药物之一。但机制性研究显示,吗啡可能会影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