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的T细胞3D基因组改变

2022-09-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这篇研究旨在阐明3D基因组结构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失调的基因表达网络中的作用,揭示表观遗传机制并突出染色体结构、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控制之间的关系在SLE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表观遗传水平得到广泛研究,包括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三维(3D)基因组改变可以通过以组织特异性或细胞特异性方式改变染色体内的物理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表达并导致疾病。陆前进教授团队的这篇研究旨在阐明3D基因组结构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失调的基因表达网络中的作用。

方法:使用来自7SLE患者和5名年龄匹配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CD4+ T细胞结合RNA测序分析进行Hi-C实验。对SLE中改变的环相关基因位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包括转录因子基序富集、SPI1敲低和组蛋白修饰(H3K27acH3K4me1H3K4me3)。

结果:研究人员破译了SLE患者T细胞中的3D染色体组织,发现它与HCs明显不同,并且与SLE的疾病活动密切相关。重要的是,确定了与SLE疾病活动和差异表达基因相关的染色体内的环,并发现了靠近这些环的一些关键组蛋白修饰。此外,该研究证明了转录因子SPI1(其基序位于SLE改变的环中)对干扰素通路基因过表达的贡献。最后,这篇研究确定了遗传变异对SLE 3D 基因组改变的潜在影响。

结论:这些发现有助于揭示表观遗传机制并突出染色体结构、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控制之间的关系在SLE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提供用于诊断SLE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治疗的目标。

 

出处:Zhao M, Feng D, Hu L, et al 3D genome alterations in T cell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Published Online First: 01 September 2022. doi: 10.1136/ard-2022-22265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同样是狼疮,为什么有人可以“停药”?原来她们都做到这三件事

达标治疗理念的问世为SLE患者停用激素和零用药带来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情发展和用药反馈去严密地调整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达到治疗临床缓解乃至完全缓解的目标

NEJM:抗BDCA2抗体Litifilima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LILAC研究)

Litifilimab(一种抗BDCA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是一种皮下给药的人源化 IgG1 单克隆抗体,可与 BDCA2 结合,从而下调 I 型干扰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

羟氯喹竟能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死亡率

羟氯喹 (HCQ) 与来自三级转诊中心的 SLE 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有关。研究者旨在确定使用 HCQ 对一般人群中 SLE 患者死亡风险的潜在影响。

J Autoimmun :SB431542 通过调节B细胞和抑制TLR9/TGFβ1/PDGFB信号传导来缓解狼疮性肾炎

该研究表明,SB431542在NZB/W小鼠中抑制蛋白尿并改善组织学损伤。SB431542 通过调节小鼠 B 细胞和 TLR9/TGFβ1/PDGFB 通路减轻 狼疮性肾炎(LN)。

ARD:低剂量白细胞介素 2 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LUPIL-2)有益

对符合方案人群的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的事后分层分析,辅以对多个其他次要终点的探索性分析,支持低剂量 IL-2 对活动性 SLE 有益。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性和羟氯喹在终末期肾病前后的使用情况

狼疮相关终末期肾病 (ESRD) 是狼疮肾炎 (LN) 最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