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子刊:Nanopore与Illumina平台在评估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研究比较

2023-01-07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该研究比较了现有的Illumina技术和新兴的Nanopore技术在预测耐药性和使用SNP识别假定传播簇能力方面的表现

由于SARS-CoV-2的全球大流行,近十年来在减轻全球结核病负担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渐被削弱。及时确诊和适当的治疗是巩固全球消除结核病成果的关键。因此了解和阻断传播链,同时对每位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全球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基因组测序(WGS)已成为应对这两个挑战的解决方案选择之一。目前,部分卫生系统选择依靠WGS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和实施个体化治疗。

Illumina测序平台经常用于公共卫生实验室,是结核病WGS的一个参考标准。该平台的碱基测序准确性较高,使得这项技术成为基因型耐药性预测和监测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工具。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将Nanopore测序性能与Illumina平台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评估,以证明其用于患者护理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Microbe上,文章题为“Evaluation of Nanopore sequenc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nd outbreak investigation: a genomic analysis”。

文章发表在Lancet Microbe 

该研究目标是确定纳米孔是否可以作为现有illumina测序方案的替代品,包括UKHSA使用的COMPASS。研究团队试图匹配自研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连续过滤器中,如图1所示。最后一组过滤器对7个验证分离株的中位SNP检测精确度为99.3%(IQR为99.1~99.6),SACR(召回率)为90.2%(88.1~94.2)。相比之下,使用COMPASS处理的Illumina测序数据中位精确度为99.6%(99.4~99.7),SACR为91.9%(87.6~98.6)。

图1. Illumina COMPASS流程和Nanopore BCFtools流程中SNP的召回率和精确度。

将这些过滤器应用于所有151个分离株后,Illumina COMPASS流程测得所有分离株之间的SNP距离和Nanopore的BCFtools流程测得数据显著相关(R2=0.988, p<0.0001)。图2显示了20个Illumina测得SNP所在分离株之间的距离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距离阈值为12时,只有两对分离物(红点)没有被Nanopore连接。

图2. Illumina(COMPASS)和Nanopore(BCFtools)数据的成对SNP距离关系。

在这些阈值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Illumina测序聚集在一起的分离株可与Nanopore测序结果聚集在一起,但在阈值12处,Nanopore测序从群集9中漏掉了一个分离株(图3)。在阈值12处,簇7和簇8合并,Nanopore测序认为两个分离株的距离为12,Illumina测序距离为14。Nanopore测序将簇9中的一个分离株视为单例;断开连接的Illumina测序距离为12,Nanopore测序距离为15。

只有一个Illumina测序单例被Nanopore测序连接到一个预先存在的簇(簇2)上,Illumina测序的阈值为5,Nanopore测序的阈值为6,SACR值为1.000,这意味着Nanopore测序不会从正确的聚类中漏掉任何分离株。当这两种技术的阈值为12时,SACR为0.965,只有一个分离株从正确的聚类中漏掉。

图3. Illumina测序和Nanopore测序传输聚类的一致性。

研究团队利用不同范围的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比率生成了1000个模拟数据集,并分析了对SACR、精确度(SACP)和超额聚类率(XCR)的影响(图4)。

随着Nanopore测序数据比例的增加,SACR是一致的。在12 SNP距离阈值处,SACR在3:1的Nanopore:Illumina测序比例下从1.0降低到最小值(中值)0.928;SACP平稳地从1.0下降到与纯Nanopore数据集相似的值,阈值为12的中位数为0.899;XCR逐渐降低到纯纳米孔水平。

图4. 模拟不同比例的Nanopore和Illumina基因组数据的数据集。

最后,研究团队分析了WGS预测与基于培养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的一致性(图 5)。与预期一致,研究发现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的结果几乎相同。Nanopore 比Illumina(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少两次漏诊耐药(假阴性)。与 Illumina(异烟肼)相比,Nanopore数据导致了一个额外的假抗药性(假阳性)。此外,研究团队发现随着Nanopore测序深度的增加,预测精确度没有明显提高。

图5. 根据Illumina和Nanopore全基因组测序数据,Mykrobe正确预测的耐药和敏感表型数量。

综上所述,该研究比较了现有的Illumina技术和新兴的Nanopore技术在预测耐药性和使用SNP识别假定传播簇能力方面的表现。分析表明,使用Nanopore数据,研究团队获得的中位数精确度为99.3%,召回率为90.2%,表明使用当前的Nanopore测序数据,可以在结核分枝杆菌中获得高精度的SNP,同时召回率仅略有下降。

参考文献:

Michael B Hall,  Marie Sylvianne Rabodoarivelo,  Anastasia Koch. et al. Evaluation of Nanopore sequenc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nd outbreak investigation: a genomic analysis. Dec 19, 2022. DOI: 10.1016/S2666-5247(22)00301-9

·END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I Insight:阻断IL-10受体信号转导可改善流感诱发的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病情恶化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合并感染流感病毒与罹患结核病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但潜在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

NEJM:补充维生素D3不能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风险

在维生素D3缺乏地区。补充维生素D3不能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风险

Science:刘翠华/邱小波合作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脂磷酸酶劫持宿主泛素抑制细胞焦亡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类重大慢性传染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致力于Mtb与宿主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

她发烧咳嗽数月以为肺结核,原来肺内有个避孕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其中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也就是肺结核。肺结核虽然并非不治之症,但还是应该尽量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