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T极高导致的凝血结果异常应该怎么处理?

2021-11-25 林增槟 李蔼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 “检验医学”公众号

凝血功能检测作为术前检查必做项目,在辅助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监测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

01

前 言

凝血功能检测作为术前检查必做项目,在辅助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监测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

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的实验前影响因素包括采血前患者准备、临床采血、采血后标本运送和实验室前处理如标本离心及保存等。不合格标本可能导致异常结果,影响临床的正确的诊断。此次,笔者在科室组织学习凝血相关的业务学习后,第二天就遇到了一例因HCT极高而导致凝血结果异常的病例。

02

案例经过

患者,男,65岁,主诉反复头晕3年余,加重10天,门诊以“眩晕病”9月30日收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头晕乏力,收缩压最高可超160mmHg,其他症状无,目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控制一般,既往于外院诊断为“血管炎”。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今天入院后采血检测,干燥管与凝血管离心后,血清/血浆量极度少引起重视,如图片1所示:

图1 左侧是干燥管离心后的血清,右侧是枸橼酸钠1:9抗凝离心后的血浆

因为血清/血浆量极少,吸出于反应杯,手动上机检测,相应检验检查结果如下:

1.生化:见图片2,可见血糖偏低,心酶和尿酸、CYC偏高,钙测定正常。

图2

2.凝血结果:见图片3,PT、APTT和PT均延长。

图3

看到这个凝血结果,高度怀疑其准确性,正好有临检同事过来提醒这位患者血常规很异常,HCT极高。想起昨天科室刚好举行的凝血业务学习中提到,分析前影响因素如HCT>55%会引起凝血结果异常。心想,验证学习成果的机会来了。于是马上查看该患者血常规,并镜下涂片检查。

1.血常规结果:见图片4,发现RBC 7.79×1012/L,HB 248g/L,HCT 80.5%。

图4

2.推片镜检:见图片5,高倍镜下查看推片体尾交界,发现红细胞堆积。

图5 高倍镜下(左侧为患者镜下,右侧为正常人镜下)

通过血常规可以发现该患者血象表现为红细胞增多症,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当HCT>55%或<20%时,凝血采集需要调整抗凝剂量或采血量,调整公式为:

抗凝剂(mL)=(100-HCT%)×全血量(mL)×0.00185

为什么需要进行抗凝剂或全血量的调整?公式中0.00185怎么来的?

这里涉及两个关系:血浆量和Ca2+浓度。枸橼酸钠抗凝的原理是与血浆中的Ca2+生理性结合来阻断血液的凝固以达到抗凝目的,抗凝剂与血液容积比为1:9,这个比例仅适用于一定范围内(即正常)的红细胞压积和Ca2+浓度,此时枸橼酸钠能充分结合血浆中的Ca2+。

当红细胞压积过高,导致血浆量相对减少,其中的Ca2+亦相对减少,抗凝管内的枸橼酸钠相对过剩,过剩的枸橼酸钠会结合试剂中的Ca2+,造成试验时复Ca2+不足,反应时间延长,这也是抽血不足2mL时引起凝血结果延长的原因。

因此,抗凝剂量主要取决于血浆量,则有:抗凝剂量(mL):[全血量(mL)×(100-患者HCT%)]=1:[9×(100-正常HCT%)],正常HCT取40%,代入换算则有:抗凝剂(mL)=(100-患者HCT%)×全血量(mL)×0.00185。

根据上述调整公式,如果调整采血量,需要7mL多全血,不太可行,鉴于我科凝血采血管抗凝剂是200μL液体枸橼酸钠,决定调整抗凝剂量。通过换算,抽取130μL抗凝剂量,管内余70μL抗凝剂量,电话通知临床该患者情况,重新采用检验科经过计算抗凝剂量的管采血,附带抽血提示小纸条,如图片6。

图6

经过护士配合重新采血检测后,结果如下,基本正常。(见图7)

图7

03

知识拓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临床病程可分为3期:①增殖期红细胞轻度增高;②多血期红细胞明显增多伴红细胞容量增大;③消耗期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肝脾肿大、脾亢和骨髓纤维化。出血和血栓是PV的两个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主要临床表现:

1.非特异症状:包括头痛、虚弱、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重者复视、视力模糊。5%~20%的PV患者可以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2.皮肤瘙痒、消化性溃疡、红斑性肢痛病、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出血倾向等。

诊断标准(WHO2014年修订标准):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第①②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1.主要标准:①Hb>165g/L(男)或>160g/L(女)或HCT>49%(男)或>48%(女);②骨髓活检示三系高度增生伴多形性巨核细胞;③有JAK2突变;

2.次要标准:血清EPO水平降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

内容来源于网络

04

案例总结

本例红细胞增多,无相对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怀疑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检查空腹血糖偏低,我们认为其低血糖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伴随症状之一,可能为骨髓过多生成红细胞消耗所致。

回到本案例凝血功能检查项目上。需要注意三点:

1.患者血浆量极少,如果不吸出于反应杯里检查,在试验时仪器容易吸到血细胞,使比色杯变浑浊,影响检测结果;

2.抗凝管开盖后无负压,检验科需详尽告知临床护士抽血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避免抽血失败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精神压力。本案例中建议护士用针桶采血2mL后,取下针头,沿着采血管注入全血;

3.正常情况下,抗凝剂与血液容积比例1:9,当HCT>55%或<20%时,需要调整抗凝剂量或采血量。然而,也存在校正后凝血功能无差异的可能。

究其根本,抗凝剂的用量实际取决于患者基础Ca2+浓度,高HCT需进行校准考虑的是低血浆量带来低Ca2+的可能,如果患者基础Ca2+升高,进行校正后结果可能无影响,甚至使凝血结果延长,因此,校正公式作抗凝剂用量校正,只考虑了标本中血浆量,没有把患者基础Ca2+浓度作一个全面分析,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基础Ca2+浓度进行抗凝剂校正。

本案例中患者基础Ca2+浓度正常,需要用校正公式对抗凝剂量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调整抗凝剂量的必要性。

笔者也思考,高HCT导致血浆量相对减少,抗凝剂相对过剩,是否可以调整反应体系,按比例修订相应的试剂量以抵消过剩的抗凝剂,以避免重复抽血?由于高HCT相关病例较少,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在,应越来越重视分析前因素影响,从该患者结果来看,调整抗凝剂比例与否极大影响到医生的判断,从异常结果变成正常结果,如果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不重视,不提前干预的话,往往会导致患者误诊或者多走弯路。

检验从业人员应保持严谨负责,科学求知,不怕麻烦的精神。随着检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血凝功能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每个实验室通过仪器的校准、性能验证均能达到实验室质量要求,但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仪器结果,要根据患者情况,多联系临床,这样才能发出更符合临床的报告。

05

专家点评

实验前程序的规范操作,是获取准确实验结果性的重要条件。该病例在本科室组织凝血相关业务学习后出现,笔者正好能学以致用,进而采取相关校正措施,得到正确的结果反馈于临床。这充分说明,在日常实验室工作中,其实存在着无数病例,检验人只有了解掌握相关行业标准和理论基础,才能及时发现其实验前影响因素并采取校正措施,才能保证临床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不怕麻烦,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是检验人应具备的精神与态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58612, encodeId=87f01458612e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c5c85640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C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64, encryptionId=bc5c85640c, topicName=HC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a376103988, createdName=mjldent, createdTime=Thu Nov 25 04:27:07 CST 2021, time=2021-11-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1-11-25 mjldent

相关资讯

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诊治现状

首先,脓毒症应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临床上可分为4个阶段,急性损伤期、再损伤期、持续消耗期和器官功能恢复期。这4个阶段各有其特定的临床特征,但是最为共性的问题是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急性反应期,目前被称之为“感染性凝血功能障碍”。在国际上早已引起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感染发生后,无论是局部炎症反应还是全身炎症反应出现的同时,一定同时出现凝血功能

BJH:托珠单抗和秋水仙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凝血中的冲突影响

TCZ在covid-19患者的好处可能是由于发现抗体只能部分抑制IL-6介导的炎症活动(7)和未能阻止α-Def的释放和随后增加d二聚体代表的凝血加速。

血栓弹力图,“弹”的是什么?

在门诊时经常会有病人拿着血栓弹力图的化验报告过来咨询,“大夫,我得没得血栓啊?严不严重啊?”普罗大众对于血栓弹力图的认知都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血栓弹力图到底&l

Lancet Haematol:动态监测血液和凝血参数可更准确便捷评估COVID-19患者病情和预后

COVID-19患者的血液学特征的变化正成为该疾病的重要特征。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胡宇团队对COVID-19患者的血液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新生儿凝血功能和成人大不相同,如何解读?

临床上新生儿由于采血困难,检验凝血功能的病例比较少

凝血或是导致长期症状的根本原因,SARS康复者接种疫苗后产生更高水平抗体: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近日,发表于《血栓与止血杂志》(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的一项研究表明,凝血可能是导致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消失后出现持续数周或数月“长期症状”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