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慢病管理实用App

2019-08-09 一只柱柱柱柱子哥 一只柱柱柱柱子哥

Hello大家好,我是最近过敏寻麻疹痒到怀疑人生的柱子哥。这是我的第十篇文章。之前发父母在,远游心难安这篇文章后,有些旁友后台留言问如何用更方便的app管理病历信息,我这几天稍微研究了下移动医疗,结论是:对于C端患者来说,暂时没有兼具个人病历管理+医生出院管理+与医院HIS系统打通的多病种闭环工具,但是对于常见的慢病,有些病种细分垂直领域的app还是可以用一用来增加依从性和医患沟通效率的。大图

Hello大家好,我是最近过敏寻麻疹痒到怀疑人生的柱子哥。这是我的第十篇文章。之前发父母在,远游心难安这篇文章后,有些旁友后台留言问如何用更方便的app管理病历信息,我这几天稍微研究了下移动医疗,结论是:对于C端患者来说,暂时没有兼具个人病历管理+医生出院管理+与医院HIS系统打通的多病种闭环工具,但是对于常见的慢病,有些病种细分垂直领域的app还是可以用一用来增加依从性和医患沟通效率的。

大图放在最前面:




看似红海,实难精深的移动医疗市场

《2018年中国慢病管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显示,我国现拥有超过3亿的慢病患者群体,慢性病致死人数已占到我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慢病管理产生的费用已占到全国疾病总费用的70%。客观来讲,慢病的预防和管理重要而紧迫,然而,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患者身上,病征集中的慢性病如何实现便捷、高效的健康自检和日常监测,如何保证较好的依从性执行医嘱,成了上千款慢病移动医疗产品近十年的主要挑战。

一千个患者有一千个用户需求。

医疗需求本身也是一个天然低频、偏高龄、高壁垒、高度碎片化的需求。

肾斗士这款app的主要功能板块包括:常规检查记录数字/影像录入+常见问题QA+病友社区UGC+日常饮食蛋白质测算+医生专栏。

哮喘管家这款app的主要功能板块包括:疾病基础知识+名医讲解视频+用药视频教程+手动/外接硬件录入用药情况+病友社区UGC+电商。

这两款app基本代表了糖尿病慢病管理“百糖大战”(上百家创业公司做糖尿病管理,然而只有I型糖尿病病人能够自律地使用)之外的其他垂直病种app功能情况。

我最大的感觉是:就像个手机记事本,不解决我和自己主治医生“小事线上沟通,大事线下挂号”的需求,也并不帮我直连我所就诊医院的HIS系统/医院本身的App实现所有诊疗记录、检查报告、门诊病历全同步、完全整合、高度结构化的诉求。

对于做这些产品的公司来说,除了电商、广告等成熟简单变现模式外,没有找到药厂/器械厂/保险公司等金主付费的情况下,当前基本只能做到这样。

毕竟,整个医疗场景中最重要的H端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处于垄断、高壁垒、难打通的状态,主治医生也没空事无巨细的适应这样零散、简单、患者有一定反馈时效要求的工具。让G端政府付费的话,只能说,医联体信息化尚且在艰难推进,地区龙头医院都有开发自己的医院app,拿出一笔钱做慢病管理信息化这件事还是有难度的。总而言之,想做好一款优质的慢病管理产品,结构化医疗大数据的缺乏、尚未成熟的算法都让创业公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明确需求:技术、工具还是模式?

作为一个患者,那我对病历管理的产品1.0阶段的需求是什么?

1. 基础数据的录入和图表化数据分析,即硬件和算法相结合;【技术+工具】

2. 在基于我在就诊医院医疗记录和我日常录入的数据基础上,提示异常,给出建议,必要时实现和主治医生的简单沟通,即人工智能+轻问诊;【技术+模式】

3. 在轻问诊未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挂号预约,并同步检查结果和医生病历,方便转诊,即挂号+医院内患者数据获取;【工具+医疗大数据】

4. 在出院管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医疗衍生需求的满足(当然要有价格优势、信用背书),即药品、保险等一般需求,和高端医疗/海外医疗/远程会诊/视频问诊/指定医生挂号问诊等高客单价需求;【商业合作资源+优质医疗资源打通】

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功能都分散地被广谱移动医疗公司实现:丁香医生、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各有各的精深,它们力所能及地把能拓展的业务都先做掉了。

网上挂号、线上问诊的十年,十几亿人的患者市场教育,也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了。

那我对病历管理的产品2.0阶段的需求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优质线下服务和诊疗效率的提升。

然而这样的期待必然涉及更多的参与方和更核心的困难:医保盘子的调整、分级诊疗的落实和医生执业限制的放开。更重要的是,医疗监管思路的重塑。

当前慢病管理app产品良莠不齐且烧钱没响的一个原因是,乱,谁都可以融资试水,哪个痛点打通看起来都能做生态、做闭环。看了10几个BP之后,我不禁想问:

为什么移动医疗产品一定要雄心壮志做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的服务闭环打通?

为什么赚钱一定要靠传统互联网红利变现的思路,横跨医疗、药品、保险、电商、服务?

只是将一款功能做深做精,在井井有条的医疗管理秩序中,患者就一定不愿意为黏性高、实用性强的工具付费么?


那些可以试试的app

可视化数据图表:Symptom Tracker

可以将病人日常体温、痛感、疲乏度等指征量化,生成图表/报告(该功能需付费)。

病历报告扫描软件 Hitales Insight

可将纸质报告扫描识别成对应的电子版本。(作者一直注册有问题)

儿童癫痫记录软件:儿童癫痫

可录入病人相关报告、记录每次发病情况。(作者一直注册有问题)

呼噜兔:呼吸暂停综合症监测软件,可绑定硬件或单用手机

LupusCorner:红斑狼疮病情记录

肾病中心、肾友通等:针对肾病透析病人记录的软件很多,选自己用起来最顺手的即可

对于癌症等需要长期、复杂治疗的病种,我个人还是采取:思维导图梳理治疗经过及重要检查结论+Excel记录数值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生成图表+扫描全能王归档所有纸质报告和出院记录。如果大家有更多推荐,请后台留言。


结语

虽然在我看来当前尚没有充分满足患者需求的慢病管理app,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移动医疗本来就是个深度垂直、人才壁垒高、用户粘性高的垂直市场,需要更长的时间跨度去突破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和数据壁垒、与科普一道进行患者教育,慢慢地唤起患者的自律意识。

过去的十年,我们实现了线上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医药电商的普及。

未来的十年,会有更多的慢病性纳入信息化的管理,有更多的参与方共同做好这个日益精深的医疗场景,患者获益,医生减负,医保控费效率提升。

参考链接:

1. 刘谦 在APP过剩的时代,如何熬到春暖花开? ——移动医疗创业反思录(下)

2. https://www.carecloud.com/continuum/7-best-fda-approved-health-apps/

3. 公司商业计划书:盛通、门邦网、觅健、齐济医疗、晒清单、京联晟科技等

4.http://medicool.cn/Drshow.aspx?aid=336&tid=0移动医疗细分行业研报:糖尿病APP(4)Welldoc

5. 实际测试app32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健康管理信息交互大数据平台启动建设

9月28日,在第二届数字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所、妙健康共同启动“健康管理信息交互大数据平台”项目,将通过汇总不同智能硬件的健康数据,为医疗数据接入、慢病管理等提供健康数据依据。以此为契机,智能健康设备或将迎来首个行业标准。

县级医院发展 不妨从慢病管理突破:蓝色县域

“我们院长经常说,每天睡醒一睁眼就想着目前医保限额、药品零差价、职工福利保障等给我们医院带来的压力这么大,目前结构调整和政府补贴未到位,如何是好呢……”面对健康界,开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谭晓军诉起了苦。虽然地处珠三角,但偏居广东省西南方的县级市开平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开平市中心医院有着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普遍困难——缺钱、缺人,这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好在开平市中心医院方圆50公里只有

慢病管理如何突破医疗大数据“孤岛”?

人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是《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对“慢病”的范畴界定。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日前公开发言,当前我国已有2.6亿慢病患者。面对慢性疾病的高发局面,医疗大数据或可成为撬动慢病防控与管理的一味有效“药方”。整合难题待解2015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

湘潭市中心医院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建立互联网+慢病管理大数据平台,使大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减轻了大医院的门诊压力。

重阳丨中国慢病管理现状与国内外管理模式探索

重阳,我们来聊一聊跟老龄化有关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三高、骨质疏松、肿瘤等的发病率都急剧上升。老龄化的加快使得慢病管理刻不容缓,国家不仅从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同时也从慢病管理模式上进行了诸多探索。老龄化加快,慢病管理需求上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

MMC打造多场景综合慢病管理模式,开启健康管理新时代

2019年5月10日,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多年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难点,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下简称MMC)的成立和运行,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我国糖尿病防治带来变革性突破。在第一届MMC年会公布了患者代谢综合控制水平和血糖“金标准”达标率翻倍的“惊喜”成效:代谢综合达标率由基线的7.2%上升至17.3%,糖化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