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的盲法:难 OR 不难?

2019-01-29 MedSci MedSci原创

信息偏倚是医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既可以来自研究人员,也可以来自研究对象(受试者)。如果研究对象知道自己在对照组,则可能因主观因素而反映出较差的疗效;另一方面,如果研究人员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出于对阳性结论的期望将诱导治疗组产生有利结果。为了尽可能减少来自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导致的信息偏倚,我们在医学类科研中需要用到“盲法”。 什么叫“盲法” 所谓“盲法”(blinding或masking)

信息偏倚是医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既可以来自研究人员,也可以来自研究对象(受试者)。如果研究对象知道自己在对照组,则可能因主观因素而反映出较差的疗效;另一方面,如果研究人员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出于对阳性结论的期望将诱导治疗组产生有利结果。为了尽可能减少来自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导致的信息偏倚,我们在医学类科研中需要用到“盲法”。 什么叫“盲法” 所谓“盲法”(blinding或masking),就是通过合理的科研设计,让受试对象不知道自己究竟接受了治疗措施还是对照措施;或者让研究人员也不知道某个患者究竟在治疗组还是对照组。 盲法的目的是尽可能消除受试对象或者研究人员主观因素对科研结局的影响,从而减少信息偏倚。“盲法”的分类 根据设盲的对象不同,一般将盲法分为以下3种类型: 开放试验开放试验(Open trial)是与盲法相对的概念,在临床科研过程中,受试对象和研究者都知道分组情况和干预措施。所以,开放试验实施起来是非常容易的;当研究对象出现任何状况时,研究者容易判断原因,从而决定终止干预措施,确保试验的安全性。           &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临床研究中盲法试验中提前破盲分析

盲法试验一般在试验结束进行统计分析时才揭盲。但是,为了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且又不能判断与试验药物是否有关、过量服药、与合并用药产生严重的药物相互反应等,急需知道服用了何种药物而决定抢救方案时,需要提前破盲。因此,在试验开始前,申办者除了保存一套完整的随机密码(盲底)外,应当向研究者提供一套密封的盲底备用。在遇到有受试者发生上述紧急情况时可对该受试者进行紧急破盲。破盲

分组隐匿与盲法在临床试验中应用与防止盲法破坏

在RCT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间的可比性,使研究结论更加可靠。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区组随机、分层随机和整群随机法。随机化应当在患者入组之前进行,即事先设定随机入组原则。以简单随机分组为例,假设某研究计划入组133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甲药和乙药。那么做法应该是:(1) 事先

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与盲法基本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是以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其研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利益。由于药物临床试验 的特殊性,所以应尽量避免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致使药物安全性或疗效评价结果偏离真实值的偏倚。随机化与盲法就是控制偏倚的重要措施。随机化一定要配合使用 盲法才能真正地减少偏倚,对受试者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是不完整的,只有同时实施了盲法才能称得上是完整有效的。

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盲法设计要点解析

盲法的分类及应用 盲法(blinding,masking)是指在药品临床试验中,为避免研究者和(或)受试者因已知道不同试验分组所用药物类型而对有关评价产生影响(偏倚)的一种方法。盲法主要分为单盲试验(Single Blind Trial)、双盲试验(Double Blind Trial)及双盲、双模拟试验(Double Blind,Double Dummy Trial)。 (1)在单盲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