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3年不复查;等到便血腹痛再来查,已经是晚期肠癌...

2023-03-28 胃肠病 胃肠病 发表于上海

我是去年五月份,做的肠息肉切除术,当时切除了七个。

我是去年五月份,做的肠息肉切除术,当时切除了七个。

今年6月17号复检,又长出来4个,病理报告为管状腺瘤,这是一种有可能癌变的息肉。短短一年,就又复发了。因此,即便切除了,还要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不要等到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我的病理申请单

我的病理报告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病例

46岁的李女士,3年前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数枚乙状结肠息肉,在内镜下切除,后病理证实是绒毛状腺瘤,医生叮嘱,这种腺瘤易复发、易癌变,术后半年一定要复查肠镜,然后根据首次复查的结果,确定二次复查的时间。

李女士术后并没有任何症状,就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3年内没有检查。

去年年底,她出现大便带血,间歇性发生,有时有、有时无,以为上火了,痔疮出血,加上疫情影响,就一直拖着,一拖又是半年;

直到2020年6月,每次大便都有血,而且血色成果酱色,伴脓液。并伴随有体重减轻、腹痛等,才来医院就诊,结肠检查诊断为:晚期乙状结肠癌。

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好

王女士回想起3年多前医生的一再嘱咐,后悔莫及。

她以为做了肠息肉切除后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复查,也忽视了便血的症状,以至于本一直拖到肠癌晚期。等待她的将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因为晚期肠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左右

95%的肠癌是由息肉变坏的,30%的中年人长有息肉

最新数据表明: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

大肠癌的发生大致有三个通道:

一是腺瘤性息肉,

二是锯齿样改变;

三是炎症性肠病。

其中约有90%以上,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从息肉到肠癌,需要5-15年左右,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

检查早了,它还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

晚了,就是进展期癌,无论是预后、治疗费用、还是生存质量都是天壤之别。

所以说,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在无症状的时候,做一次肠镜检查。

发现息肉予以切除,就能大幅降低患癌风险。

约20%~30%中年人肠道上会长息肉,专家一致推荐人到40岁后都要查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后应及时予以切除,息肉切除后肠道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及时切除息肉,阻断癌变之路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混合型的介于二者之间。

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

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总之,个人观点是,一旦发现息肉,建议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此后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息肉会复发,切除后也要复查

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遗传因素不会改变,所以仍然有复发的可能,李女士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即使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这个很重要。

肠镜下切除息肉后,局部复发率达10%~35%!

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

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漏诊。

1、息肉切除后肠子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2、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特别是采用分片法切的,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3、弯曲的肠子存在看不到的地方、查肠镜前肠子没有洗干净、检查时肠子抽筋、操作医生的肠镜水平低和退镜子太快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没有看到肠息肉。

所以,肠息肉是有可能复发的,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定期复查。

由于大肠走行迂曲,再加上大肠粘膜皱襞的遮挡,所以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较高。

第二次发现的也可能是第一次漏诊的。

此外,要留意以下症状!!!!

怎么复查?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1.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 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

2.对于3~10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0 mm、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如果确定息肉完全切除且整块切除的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

3.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随访间隔应在1年以内,并考虑是否有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

4.对于接受分块切除无蒂型息肉的患者应该在随后的3~6个月进行随访,从而验证息肉是否被完全切除;

5.对于疑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加强随访,同时对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做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数癌变)。

6.单个良性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5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7.多发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8.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沉默的杀手——肠息肉,

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肠息肉、胃息肉、胆息肉、鼻息肉……切还是不切?

身体各部位大大小小的息肉,要不要治,会不会癌变?

息肉,切还是不切?

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从6毫米的小息肉,发展成肠癌,需要几年?

发现肠息肉,定期复查很重要。

为何肠道上会长息肉?原因有这8点!建议从饮食避免......

90后是如何虐胃的?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