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为Ⅲ期NSCLC带来治愈希望,也为SCLC带来治疗新选择

2019-07-20 佚名 肿瘤资讯

近年来,免疫治疗为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对于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PACIFIC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治愈的可能。而近期官方公布的CASPIAN研究也取得阳性结果,PD-L1抑制剂Durvalumab(简称“I”药)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治疗带来新选择。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沈毅弘教授,就免疫治疗在Ⅲ期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进行

近年来,免疫治疗为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对于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PACIFIC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患者治愈的可能。而近期官方公布的CASPIAN研究也取得阳性结果,PD-L1抑制剂Durvalumab(简称“I”药)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一线治疗带来新选择。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沈毅弘教授,就免疫治疗在Ⅲ期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进行专访。

沈毅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大学附属第?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部肿瘤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呼吸医师协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秘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通讯编委、《CHEST》中文版执行编委。

PACIFIC治疗模式有可能让不可切除Ⅲ期NSCLC得到治愈

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在NSCLC的IV期后线治疗中获得成功之后,逐步在往前线推进。PACIFIC研究是第一个在Ⅲ期NSCLC中取得阳性结果的免疫治疗研究。Ⅲ期和Ⅳ期NSCLC存在一定差别,单纯从理论上而言,Ⅳ期NSCLC可能失去了治愈的机会,但对于Ⅲ期NSCLC,患者仍然存在治愈的希望,既往的研究数据显示,Ⅲ期NSCLC的5年生存率大约为20%,但如此偏低的生存率对于有潜在治愈可能的癌种而言是不理想的。PACIFIC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新希望,在2017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报道了初步数据,在同步放化疗之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用Durvalumab进行巩固治疗,通过这样的治疗模式,患者的中位PFS达到了17.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整整延长了3倍。今年ASCO年会上,更新的3年随访数据显示,维持治疗组的3年总生存(OS)率达到了57%,这是有史以来看到的不可切除Ⅲ期NSCLC所获得的最长的OS数据。

在同步放化疗时代,不可切除Ⅲ期NSCLC 3年的OS率,最好的数据始终在30%~40%,而PACIFIC研究能达到57%,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另外免疫治疗具有拖尾效应,从先前CA209-003研究和KEYNOTE-001研究的数据来看,3年是很重要的时间拐点,我们发现3年与4年、5年的生存率差别不大,似乎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只要能够坚持3年,之后很有希望能够坚持到4年、5年。PACIFIC研究3年OS率达到57%,可以大胆假设,5年生存率也许会超过50%。当然最终数据能否达到如此高度,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从3年数据来看,PACIFIC治疗模式有可能让不可切除Ⅲ期NSCLC得到治愈。

根据患者自身特征个体化地进行治疗选择
临床实践中,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除了考虑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还要考虑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从PACIFIC研究数据来看,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略有增加,例如任何级别的肺炎发生率,包括免疫治疗相关的肺炎和放射性肺炎,治疗组发生率约为34%,对照组约为24%,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提示我们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筛选,就我个人理解,需要根据患者的特征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例如对肿瘤负荷比较小、PS状态较好或肺功能状态较好的患者,尽可能推荐PACIFIC治疗模式。而对于肺功能状态较差、伴有间质性肺炎,或伴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

PD-L1表达水平并不影响PACIFIC治疗模式的选择

在IV期NSCLC的治疗中,PD-L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治疗标志物。在IV期NSCLC一线治疗当中,KEYNOTE-024、042、189、407这些研究均告诉我们,必须基于PD-L1的表达水平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IV期NSCLC二线治疗中,从CheckMate-017、057、078等研究的数据来看,似乎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患者都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对于不可切除Ⅲ期NSCLC的免疫治疗,PACIFIC研究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对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加以干涉,无论患者 PD-L1表达水平如何,都可以入组参加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以PD-L1水平为25%进行分层分析,无论PD-L1表达水平≥25%,还是<25%,患者均能够从PACIFIC治疗模式中获益,这就提示我们,PACIFIC治疗模式对于患者PD-L1的筛选并不是特别重要。当然对于PD-L1表达水平<1%或者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获益会比PD-L1表达水平>1%或EGFR野生型患者相对要小一些。这也提示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回答到底需不需要进行PD-L1检测,但基于PACIFIC研究的结果,获益是普遍存在的。

CASPIAN研究取得阳性结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在过去20多年中,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仍然是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患者的生存期也只有10个月左右。IMpower-133研究是首个在EP方案基础上联合PD-L1单抗(Atezolizumab)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突破了1年,达到了12.3个月。结果虽然鼓舞人心,但是如果仔细的分析数据,对照组mOS为10.3个月,相比之下,试验组只延长了2个月。也就是说我们迈出去了第一步,但是还不够大。

近期披露的CASIPIAN研究初步信息显示,研究取得阳性结果,但最终的数据尚须等待。从官方的信息来看,Durvalumab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取得OS的临床获益。对于临床显着意义改善的含义,通常的观点是指生存数据的改善能够达到3~4个月以上,基于这样的考量,也许CASPIAN的OS改善可能会超过2个月,我们也期待数据的最终公布。总之,无论是IMpower-133研究,还是CASIPIAN研究,至少在免疫治疗时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了一个更好的治疗选择,有了获得更长生存的机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39696, encodeId=498e10396964a, content=NSCLC下一步突破在于新靶点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基本见顶了,再有新的就需要新机制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肿肿, createdTime=Sat Jul 20 18:06:00 CST 2019, time=2019-07-2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7-20 肿肿

    NSCLC下一步突破在于新靶点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基本见顶了,再有新的就需要新机制了

    0

相关资讯

免疫治疗时代,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中的地位如何?

肺癌的免疫治疗已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实践,那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地位是否下降?又该怎样选择治疗人群?让我们来看看来自法国里昂Léon Bérard肿瘤中心肿瘤内科的Maurice Pérol教授在2019年ASCO年会上所做的专题报告——“Chem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2019:Who needs it?”

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助建肿瘤精准治疗新框架

近年来,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相关技术和药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肿瘤治疗新兴有效方法。但免疫治疗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探索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影响免疫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肿瘤突变负荷(TMB)、T细胞炎症基因谱(GEP)等。其中,TMB与MSI-H为反应肿瘤抗原性的指

张华教授谈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治疗现状及前景

随着精准检测、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改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时代也成功开启。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获益至关重要。IMpower 150研究作为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出联合治疗对患者的显着临床获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华教授就联合治疗作用机制、IMpower 150研究结果解读以及安

KEYNOTE-062引发的关于免疫治疗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思考

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外学术领军人物济济一堂,就胃肠道肿瘤临床和转化研究的瓶颈、挑战及突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和展望。大会设有多个分会场,在食管癌/胃癌专场,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小田教授就“2019年ASCO胃癌研究进展”发表主题演讲,张教授的演讲中特别介绍了近来热议的KEYNOTE-062研究,这

卡瑞利珠单抗有望开启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新征程

随着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鳞癌中的多项研究公布,有望开启食管鳞癌免疫疗法新篇章!

沈琳教授解读:PD-1抑制剂临“胃”不惧,突破三线治疗困局

近日,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接受了肿瘤资讯的采访,解答了目前业界最为关心的胃癌免疫治疗相关问题,并对未来胃癌免疫治疗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启示。亮点一览中国胃癌发病率高,早诊率低,有效治疗手段匮乏,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手段。ATTRACTION-2研究开辟了胃癌免疫治疗之先河;单药之后,免疫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