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都热成什么样子了?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

2022-08-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全球变暖,会出现哪些影响?

据央视网报道,全球气候变暖,致使南极和北极也深受影响。南北极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 今年7月,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摄氏度。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甚至穿着短袖短裤打起了冰上排球。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格陵兰岛融化的约5320亿吨冰,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达1.5毫米。若格陵兰岛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研究人员表示,从维京时代到现在1000多年里,影响遍及整个冰原的融化事件,只有一次,那是在1887年,而2000年之后却发生了四起类似事件。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思韦茨冰川是南极最大冰川,水温几乎比冰点高出4摄氏度,研究人员警告称,思韦茨冰川正加速融化,该冰架可能在3年内崩塌,一旦思韦茨冰川全部融化,释放的水量降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1米,若相邻冰川也因此划入大海,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3米。

那么,极端高温天气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

科学家表示,极端高温正将人体对温度的耐受推向极限,这将使部分地区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人体自身有这非常完善的散热机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身体可以依靠排汗将核心温度保持在安全水平。

但是,当反映水分蒸发能力的湿球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该机制就不再起作用了。一旦湿球温度超过阈值,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汗液也就不再蒸发了,那就意味着人体不能自我降温,这种情况持续几个小时就能危及生命。

炎热的天气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散热系统,同时也会对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危害。

呼吸系统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部分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干旱,而一些地区将会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这些极端气候无疑会给呼吸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当天气炎热又干旱时,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也明显上升。森林火灾造成有害烟雾大量排放。山火不仅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粉尘,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高浓度二氧化碳将导致树木、花草产生大量过敏性花粉,而这也会造成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增高。

即使生活在离火灾区域数百公里的人们,依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细小颗粒、有毒气体等。

心血管系统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发表的有关心血管预防的主题研究,分析了多种影响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气温是影响心脏疾病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项评估气温变化和心肌梗死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7310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病例的分析发现,天气炎热相关的心肌梗死相对风险从1987-2000年的0.93显著增加到了2001-2014年的1.14,其中复发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事件也呈现相同的趋势。

感染性疾病

极端的气候以及较差的空气质量也会导致一些昆虫的繁殖,如莱姆病南美锥虫病,疟疾等虫媒传播疾病明显增多。

心理疾病

2018PNAS报道了一项研究,即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将使心理健康问题增加。研究显示,每五年内平均气温升高超过1摄氏度,将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频率显著增加。

而这种影响对低收入人群,女性群体更加明显。科学家们猜测高温导致的睡眠不佳有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慢性病死亡率

高温天气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来说更是噩梦。在2019ADA中,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糖尿病患者更加不友好。

糖尿病病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明显低于常人,一方面他们由于血管神经损伤影响汗腺,导致身体降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因出汗导致水分丢失,血液浓缩,血糖升高,会进一步增加脱水症状。

而糖尿病病人的肥胖、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等并发症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因此在炎热季节里,糖尿病病人更难抵御热浪的侵袭,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人。

不仅是糖尿病病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也易在炎热的夏日出现血压波动幅度大,控压难度增加的情况。

夏季血管舒张,以及排汗造成的血容量减少都会使血压较天气凉爽时下降。如果在夏季放松了高血压的警惕性,减量或停用降压药,则有可能造成血压忽高忽低,从而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小心热射病!健康人群也需警惕!

近期,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吴建荣收治一名49岁患者,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该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

热射病是一种需要神经重症监护、危及生命的损伤,随着气候变化,热射病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目前热射病的年死亡人数约为2000人,预计到21世纪50年代,与热射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将达到目前的2.5倍。

因此,在炎热夏季,如果感觉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大意。

为何会出现极端天气?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另外,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的事实已经毋庸置疑,据光明日报报道,到21世纪中叶之前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仍将继续升高,控制全球温升水平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科学家们对气候系统危险阈值来临的担忧。气候临界点是指从一种气候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阈值,超过临界点后气候状态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不可逆的。在气候极端变化之中,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人类是共同体,未来进一步坚定了全球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增强气候适应能力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Nove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ir pollution, air temperature, pain, and sleep dur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1 May 2019.

2. Nick Obradovich el al., "Empirical evidence of mental health risks posed by climatechange," PNAS (2018).

3. Tim K Takaro; Kim Knowlton; John R Balmes.DISCLOSURES Expert Rev Resp Med. 2013;7(4):349-36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午睡最好不要超过这一时间! 小心引发身体疾病……

适时的午觉时长能给身体提供一个自我恢复的机会,缓解身体疲劳、补足精力。对于忙碌的打工人来说,一场舒适的午觉更是异常珍贵,是我们恢复精力和活力的最佳方式。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提高课间休息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集中在课间活动上,认为它有助于实现体育活动,而不是关注与高质量课间环境相关的社会心理效益。

新研究显示,美国人健康状况一代不如一代

年轻一代的健康行为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趋势。

你拿得起放不下的「甜」,都是糖的味道吗?

这个夏天,“0糖0热量”成为年轻人选购饮品的重要考量,市场也涌现了以0糖为卖点的各类零食产品。那么代糖到底是什么?品种繁多的代糖应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