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引发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也是引起肺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在过去20年中,全球烟草使用量大幅下降,但使用电子烟和水烟仍是一种新兴趋势,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自2005年推出电子烟(E-cigs)以来,全球电子烟流行趋势急剧上升,电子烟销售额在过去十年间几乎增长数十倍,呈现“大流行”趋势,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电子烟在年轻一代群体中尤为盛行。据市场情报公司Arizton分析称,2020年-2025年,全球电子烟市场收入将超600亿美元。
电子烟是称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的典型形式,为吸入目的汽化含有尼古丁的液体。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电子烟并不是烟草的无害替代品。包括去年爆发的美国“使用电子烟或电子雾化产品造成肺损伤”(EVALI)到增加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都提示电子烟可能产生重大健康风险。
EVALI患者的症状发作和入院情况,美国CDC
那么,鉴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吸烟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电子烟是否也会造成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升高呢?与普通香烟相比,电子烟对心血管的毒性哪个更为严重呢?为此,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结果以Letter形式发表在最新的《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
PATH(烟草与健康人群评估)研究是美国最具全国代表性的纵向队列。第一次调查于2013-2014年进行,包括收集血液和尿液样本。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的分析仅限于第一此调查中年龄≥18岁的成年人,包括该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和香烟/电子烟使用的相关数据。
根据参与者过去30天内的香烟/电子烟使用情况将其分为4组:(1)不使用香烟或电子烟;(2)只使用电子烟; (3)只使用香烟;(4)两者都使用。对炎症生物标志物(hs-CRP、IL-6、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氧化应激因子(尿8-异前列腺素)进行检测。
将可能对吸烟行为造成影响的协变量进行校正,包括种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心脏病、心衰、中风、使用其它烟草制品、使用药物等。使用校正的多因素线性分析模型评估香烟/电子烟使用与各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7130名参与者,其中58.6%不抽吸香烟/电子烟,1.9%与29.6%分别只使用电子烟获香烟,9.9%两者都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使用电子烟与非吸烟参与者之间炎症与氧化应激标志物无差异。但与不抽吸任何烟的人相比,两者都使用的人群炎症与氧化应激标志物都显著升高。
进一步分析显示,与只使用香烟的人相比,只使用电子烟的参与者除外hs-CRP较高外,其它因子都更低。研究人员指出,这两种产品的使用者和专属某种烟的使用者之间因子指标也没有差异。此外,其它烟草替代产品的分析的结果也与上述结果类似。
综上,在这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成人人群研究中,电子烟和非吸烟参与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没有差异。电子烟吸食者较之香烟吸食者的炎症与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较低。这些发现强调用电子烟完全取代香烟或完全戒烟的重要性。
在笔者看来,鉴于上述及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吸食任何烟草制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Stokes AC, et al. Association of Cigarett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Patterns With Levels of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Among US Adults: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Study. Circulation. 2021 Jan 4.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5155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血管毒性#
7
哈哈哈,电子烟和非吸烟参与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没有差异。但是吸电子烟的人群有着更高的肺损伤概率和感染肺炎等概率,这提示我们可能有另外的机制值得我们探究,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关注电子烟的成分配比,也许对于很难戒烟的人群来说,更好更健康的电子烟是一个好的选择。
41
#香烟#
8
学习了,涨知识了!
75
戒就完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