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同济大学李维达团队通过体内重编程实现高效胰腺原位再生胰岛β细胞,并绘制再生图谱

2023-05-28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发现p53和高表达的Dnmt3a在体内转分化过程中扮演重编程壁垒的角色。

《柳叶刀》子刊的一项研究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医疗费用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将从1.58%增加到1.69%,糖尿病的经济负担增速将超过中国经济增速。糖尿病的巨额医疗支出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

胰岛β细胞的缺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补充胰岛β细胞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体内重编程技术实现转分化再生胰岛β细胞为糖尿病的细胞替代疗法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胰腺腺泡细胞是胰腺外分泌腺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利用重编程技术将胰腺腺泡细胞在体内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再生胰岛β细胞的方式。Nature上最早报道了小鼠体内的胰腺腺泡细胞在Ngn3、Pdx1和Mafa三个重编程因子(以下简称M3因子)作用下转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然而再生效率较低且在体内存在时间短(小于两个月)

李维达教授在哈佛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系博士后期间针对胰腺转分化再生胰岛β细胞效率偏低的技术瓶颈设计了新的串联表达系统,显著地提高了胰腺转分化再生胰岛β细胞的效率,在哺乳动物体内通过转分化原位高效再生了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并有效逆转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高血糖症状的胰岛β细胞,通过不同重编程因子的组合把胰腺腺泡细胞转分化为胰岛中的三种主要内分泌细胞类型(α细胞、β细胞及δ细胞),转分化再生的胰岛细胞具有和内源胰岛细胞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并可以调节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状(图1)。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 Nature Biotechnology 及 eLife 期刊。

图片

图1:体内原位转分化再生三种内分泌细胞并改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状

在此工作的基础上,2023年5月24日,同济大学李维达教授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邵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Charting a high-resolution roadmap for regeneration of pancreatic β cells by in vivo transdifferentiation from adult acinar cells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高效胰腺在体转分化的机制。

图片

在成年小鼠体内胰腺腺泡细胞中过表达M3因子,可以快速高效地再生出表达胰岛素(Insulin)的β细胞(图2A)。本研究以M3因子诱导成年小鼠体内胰腺腺泡细胞转分化为β细胞的再生过程为研究模型,应用单细胞转录组学,描绘了体内胰岛β细胞再生前10天转录组动态演变的高精度分子路径。通过聚类分析和细胞命运轨迹构建,发现细胞命运重塑轨迹在初始阶段是线性的。随后细胞命运轨迹分为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的端点为诱导的β细胞,另一个分支的端点为转分化失败的“死胡同”(Dead-end)状态(图2B)

图片

图2:通过体内重编程再生胰岛β细胞

基于构建的细胞命运演变轨迹,对不同阶段细胞的分子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初始阶段,M3因子诱导p53瞬时上调;同时发现p53纯合缺失小鼠体内由M3因子诱导再生而来的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随后,通过比较细胞命运分支终点细胞群(C6和C8)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DNA甲基化转移酶编码基因Dnmt3a在转分化失败的Dead-end中显著高表达。为了系统研究Dnmt3a的角色,通过shRNA敲降Dnmt3a的表达,发现第10天M3+shDnmt3a组的再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M3组。相反的实验证明,M3与Dnmt3a同时过表达后能够显著降低再生细胞比例。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p53和高表达的Dnmt3a在体内转分化过程中扮演重编程壁垒的角色(图3)。通过该体内转分化模型,研究者破译了哺乳动物体内胰岛β细胞再生的高分辨率转录组路径图,拓宽了胰岛β细胞转分化再生来源,实现新的基于细胞多来源转分化再生胰岛β细胞的途径,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并提供了促进哺乳动物再生的参考蓝图,具有重要的转化前景。

图片

图3:M3因子诱导体内胰岛β细胞再生分子路径示意图

补充缺损的胰岛β细胞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一环。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极为有限,而通过体内重编程技术实现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以下优势:

1、与诱导分化途径经过多能干细胞阶段的细胞替代疗法相比,基于转分化的细胞疗法规避了移植后形成畸胎瘤的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直接胰腺原位再生的胰岛β细胞可以借助体内的微环境更加成熟,并排除移植手术带来的风险;

3、体内转分化原位再生的胰岛β细胞属于自体细胞,因此可以规避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通过体内重编程技术实现转分化再生胰岛β细胞为糖尿病的细胞疗法提供了有效途径,该工作为临床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李维达教授团队与临床科室紧密合作,积极寻求优质科研成果到临床应用的高效转化。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g218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Rep:揭示胰岛素分泌受“双开关”控制

近期,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杨金奎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From Hyper-to Hypoinsulinemia and Diabetes:Effect of KCNH6 on Insulin Secretion"论文。该研究团队经过8年研究,揭示体内胰岛素分泌除了受胰岛β细胞去极化钾通道KATP的调节,也受胰岛β细胞复极化钾通道KCNH6的调节,提出胰

J diabetes:一种新兴的T1D治疗策略:靶向胰腺β细胞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以增强其存活和功能

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个很有潜力的T1D治疗靶点,因为它对细胞存活、增殖和代谢有明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是决定β细胞质量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我就看看我不吃?NO!Cell子刊:仅看一眼食物,就能引发脑内炎症因子分泌

Cell Metabolism:食物刺激引起大脑炎症因子短暂增加,进而激活支配胰腺的副交感神经,在食物还未引起血糖变化前,就促使胰岛β细胞提前释放胰岛素,对降低餐后血糖、维持血糖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Nat Metab :破解1型糖尿病治疗难题,哈佛科学家找到保护胰岛β细胞的新方法

近年来,通过干细胞培育大量能够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细胞替代疗法。对于1型糖尿病,人体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胰岛β细胞,在没有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复发性自身免疫也会迅速破坏移植的β细胞。

DIABETOLOGIA:Toll样受体9在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中负调节胰岛β细胞生长和功能

先天免疫效应因子与环境相互作用,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最近的研究表明先天免疫Toll样受体(TLRs)参与组织发育,但与自身免疫相比,TLR在组织发育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NOD小鼠研究TLR9在1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Tlr9 - / - NOD小鼠模型并研究它们的1型糖尿病发展和β细胞功能,包括

Stroke:胰岛β细胞功能难道与非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也有关系?

胰岛B细胞是胰岛细胞的一种,属内分泌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主要位于胰岛中央部,能分泌胰岛素,起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II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非糖尿病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并将结果发表在Strok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