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H: 炎症性肠病患者对COVID-19疫苗的反应降低,但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改善

2023-01-19 xuyihan MedSci原创

COVID-19疫苗指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用于预防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就是用来预防新冠肺炎的。

疫苗接种对COVID-19病毒感染非常有效,指南建议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都接种疫苗降低症状的严重性。但是据报道,来自西方国家的IBD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药物治疗后,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由于亚洲患者的基因谱与西方国家不同,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单倍型,这可能会对针对 SARS-CoV-2 的免疫反应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即使在接种第二剂疫苗之前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也可能会因额外的第三剂疫苗而得到改善;然而,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仍然很少。本项研究旨在前瞻性地分析亚洲IBD患者由两剂和额外剂量的mRNA COVID-19 疫苗诱导的抗体滴度的强度。

研究人员对接受疫苗接种的患者进行测量高亲和力抗体滴度后,使用以下协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体滴度相关的因素:性别、年龄(≥60或<60 岁)、疾病类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疫苗类型(BNT162b2或 mRNA-1273)、第二次/第三次疫苗接种的时间、分子靶向药物(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药物、优特克单抗、维多珠单抗、托法替尼或无分子靶向药物)、硫嘌呤、类固醇和 5-氨基水杨酸酸的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09名患者中,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316.7 U/mL;403例(98.5%)被判定为血清阳性(≥0.8U/mL),389 例(95.1%)具有中和抗体(≥15U/mL)。第三次疫苗接种后,抗体平均滴度升高至21123.8 U/mL;所有179人均为血清阳性,178人 (99.4%) 具有中和抗体。在248名具有遗传数据的患者中,在COVID-19感染期间与严重疾病相关的 HLA-A24 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之间两次/三次剂量后的平均滴度没有差异。使用协变量进行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疫苗类型 (BNT162b2)、距第二次/第三次给药的时间、抗 TNF 剂、托法替尼和硫嘌呤与较低的抗体滴度独立相关。

本项研究进一步支持对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建议,尤其是对接受抗 TNF 药物和/或硫嘌呤或托法替尼的患者额外接种第三剂疫苗。

原始出处:

Hisashi Shiga. et al. Response to COVID-19 vaccine is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ut improved with additional do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柳叶刀子刊:及时加强疫苗接种可减少omicron突破感染

研究人员报告3 × BNT和3 × CorV比2 × BNT和2 × CorV对SARS-CoV-2 BA.2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钟南山团队合作揭示接种不同新冠疫苗对Omicron变体突破感染的免疫反应

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从宿主免疫反应的角度来看,Delta变体没有与Omicron变体共同循环。

Nature子刊:与疫苗接种或新冠感染相关的心肌炎风险

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但随着接种人数的增加,许多副作用也开始出现,例如,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地报道了不少年轻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等问题,尤其是接种mRNA疫苗。

孩子「阳康」后多久能接种疫苗?医院风险大,接种时间能推迟吗?

但如果当孩子因为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时,可以不用间隔,及时接种。

接种疫苗并感染一次Omicron,能够长期预防重复感染

2023年1月5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了题为:Stability of hybrid versus vaccine immunity against BA.5 infe

Nature Communications:郑爱华团队开发蚊子携带疫苗,用于野生动物免疫

75%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来自于野生动物,但因为自然疫源地的存在而无法彻底清除。如果能将野生动物宿主免疫,可以从源头阻断病毒的传播。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挑战是疫苗的选择和递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