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XBB.1.5之后CH.1.1和CA.3.1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2023-01-1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2023年1月17日,美国OSU刘善虑组在bioRxiv上传了一组针对XBB.1.5中和活性的重要数据,并评估了BA.2的子代亚型CH.1.1和CA.3.1的血清学特征。研究论文的题目是“

2023年1月17日,美国OSU刘善虑组在bioRxiv上传了一组针对XBB.1.5中和活性的重要数据,并评估了BA.2的子代亚型CH.1.1和CA.3.1的血清学特征。研究论文的题目是“Extraordinary Eva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by Omicron XBB.1.5, CH.1.1 and CA.3.1 Variants”。这基, 研究关注了3剂新冠疫苗接种者、二价疫苗接种者及Omicron BA.4/5感染者对于这四种新毒株的中和活性。研究由华人学者刘善虑团队完成。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关注XBB.1.5外,还关注了两种新的变种CH.1.1和CA.3.1,这两种都是从BA.2.75.2进化而来。结果也发现这两种亚变体的免疫逃逸能力比XBB.1.5还要强。

 

研究结果显示,二价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对BA.2中和活性(NT50)为2151,对BA.5为1099,对XBB.1.5为241,对CH.1.1为66,对CA.3.1仅为62。表明,二价mRNA疫苗接种对XBB.1.5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NT50高达241,但是对CH.1.1和CA.3.1仅在60左右,即刚刚超过最低的有效门槛。

不过,3剂原始型单价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475,对BA.5为197,对XBB.1.5为59,对CH.1.1为8,对CA.3.1为9。可以看出,接种3剂原始型的mRNA疫苗,对XBB.1.5效果已经不明显了,对CH.1.1和CA.3.1都已不再有效(低于最低有效阈值),甚至所有测试者的血清均达不到最低有效值。

当然,BA.4/5的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271,对BA.5为185,对XBB.1.5为72,对CH.1.1为61,对CA.3.1为45。表明,即使感染BA.4/5,对最新的CH.1.1和CA.3.1效果也欠佳了。

也就是说,新毒株几乎完全逃脱了三剂 mRNA 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同时,即使感染了BA.4/5,大部分人也会面临二次感染新的变种(XBB.1.5,CH.1.1,CA.3.1)的风险。

研究者进一步,也根据BA.4/5感染者是否接种过疫苗做了区分,结果显示:未接种疫苗的BA.5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241,对BA.5为169,对XBB.1.5为69,对CH.1.1为59,对CA.3.1为42。接种了3剂疫苗的BA.5感染康复者血清,对BA.2的NT50为531,对BA.5为306,对XBB.1.5为97,对CH.1.1为74,对CA.3.1为70。

上图显示,接种了三剂单价mRNA疫苗,再突破性感染BA.4/5后,比没有接种疫苗而突破性感染BA.4/5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对最新的几个毒株略微强一点,但整体而言都还是比较弱的,仅略高于WHO定义的最低有效线之上。

这项研究显示:二价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比BA.5感染要强;两种新亚型CH.1.1和CA.3.1的免疫逃逸更为明显;而只接种3剂原始毒株疫苗对新毒株的中和活性已经非常弱。

研究还发现XBB.1.5,CH.1.1和CA.3.1的细胞融合能力和Spike蛋白(刺突)剪切加工能力比BA.2强。

总的来说,目前仅二价mRNA疫苗,对新的变种还略微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这项研究没有比较这些新亚变体的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这与传播力有关。如果传播力不强的话,也很难流行开来。事实上,CH.1.1虽然免疫逃逸能力强于XBB.1.5,但是它的ACE2受体结合能力远远低于XBB.1.5,意味着它的传播速度是相对较慢的。

事实上,梅斯在1月9日呼吁要关注新的变种,虽然当下XBB.1.5是最热的变种。详细见:关注XBB.1.5,不要忽视CH.1.1.2等新亚变体的威胁。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新的变种在免疫逃逸,甚至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方面,都超过了XBB.1.5,如XBL,XBF,XBK,DS.1,以及最新的XBB.1.9.1在某些方面也强于XBB.1.5。这些新的变种,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按基因组上传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确实一些新的变体潜力比较大,如XBB.1.9.1,DU.1,DN.1.1,CH.1.1.2,CH.1.1.1等,都具有一定的潜力。目前XBB.1.5在美国处于相对压倒性趋势,有些地区最高占比能达到80%。但是,从全球来看,不可能是某一个变体能占主导地位,应该是大量变体共同流行的状况。与梅斯在2022年11月份预测的那样,奥密克戎变体整体呈现是百花齐放现象:BQ.1.*已占美国奥密克戎44%,变体呈现百花齐放,但住院和死亡的负担极低,多个变体共存的现象可能更为现实。

而且,随着亚变体的快速突变,几乎很难找到万能疫苗,疫苗的研发进度明显低于变体的变化。甚至某种程度上,疫苗也能给变体带来进化压力,促进变体更快速地进展。

不过,比较好的是,目前没有看到这些新变体带来更为严重的症状。事实上,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来看,除极少数高危老人外,已基本感觉不到奥密克戎的存在了。

奥密克戎在病毒学家的眼里,仍然是捉磨不定的,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接近消失。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二价mRNA疫苗接种推进一直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是免费接种。

当然,在我国可能要等到4月份以后,疫情才会真正消失。在消失之前,XBB.1.5或/和CH.1.1.*有可能会再次感染一波,通过这一波的感染,病毒才与国际真正“接轨”,进入常态化。这个时间点应该发生在今年4月之前。

因此,未来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会继续,会成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的最后一代病毒。事实上,新冠病毒依然存在,但是大流行会结束!

原始出处:

Extraordinary Evas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by Omicron XBB.1.5, CH.1.1 and CA.3.1 Variants.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3.01.16.524244

Download PDF

https://cov-spectrum.org/collections/24?highlightedOnly=true

https://public.tableau.com/app/profile/raj.rajnarayanan/viz/ImmuneEscapevsACE2BindingrelativetoBA2-USA15DayTrends/Dashboard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XBB毒株致病力如何?如何预防?张伯礼院士解读

这一新毒株的特点是什么?致病力如何?会否引起二次感染?是否主要攻击肠道?该如何预防?引发二次感染怎么办?

XBB.1.5在美国被高估,它不是“毒王”,而是“传王”!新增眼部症状

上周,美国CDC公布了美国新冠病毒不同亚型的数据,其中XBB.1.5高达40.5%,较上上周增长了近一倍,引发全球一片惊呼!很多媒体都将它称为“毒王”,甚至说还会引发腹泻等症状

曹云龙最新论文:XBB.1.5的传播性增强,是由于强ACE2结合和抗体逃逸能力

XBB.1和XBB.1.5表现出类似的对中和抗体的逃逸能力,但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传播能力,这表明XBB.1.5增强的与ACE2受体的结合亲和力确实会带来更强的发展优势。

WHO发布XBB.1.5风险评估,认为可能造成感染率增加,严重程度还需要评估

XBB.1.5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美东时间2022年12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估计当周美国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毒株引

香港与大陆互通后,接下来国内奥密克戎感染趋势研判

1月8日,大陆与香港正式通关,时隔很久的闭关终天开放了。很多人会担心,大陆这一波病毒会不会让香港也感染严重?或是香港本地病毒会不会流入大陆?现在香港主要流行的是什么毒株?下面小编就一一解读

XBB.1.5在美国达43%,深度剖析XBB.1.5流行后的潜在问题

上周,我们预测本周美国XBB.1.5将达到40%,果然,本周美国CDC公布的结果为43%。详细见:XBB.1.5在美国被高估,它不是“毒王”,而是“传王&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