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详解股骨解剖

2023-03-31 钟生亮在线 钟生亮在线 发表于上海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其长度与行走步态有关。而其强度与其承受的体重及肌力量有关。

01 概述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其长度与行走步态有关。而其强度与其承受的体重及肌力量有关。股骨体大部分呈圆柱形,略弓向前。股骨体近端向内侧的延伸,形成短的股骨颈,其内侧有近似圆形关节头。远侧末端更大、更结实,通过内、外侧髁与胫骨形成关节。站立位,以胫骨关节面为轴,股骨干向上、外倾斜,股骨头被骨盆宽度分开。由于胫、腓骨从膝关节垂直下降,在站立或行走时,踝关节也在重力线上。股骨倾斜度变化各异,通常情况下女性较大,与其相对大的骨盆宽度和较短的股骨相适应。股骨近端由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组成。

02 股骨头

股骨头朝向前上内,与髋臼形成关节。股骨头常被描述为“半球形”,但它不是真正的球,而是形状类似球状。其大部分表面光滑,在中央的后下方有一个粗糙的小窝。股骨头位于关节囊内,其远端至赤道被髋臼唇包绕。除关节面前方与股骨颈延续以外,其他位置关节面界线明显。圆韧带附着于股骨头凹。股骨头的前面通过腰大肌肌腱、髂耻囊和关节囊与股动脉的下内侧分开。

03 股骨颈

股骨颈长约5cm,其中部最窄,外侧最宽,以127°角连接股骨头和股骨体(倾斜角,颈干角)。这样有利于髋关节运动,使下肢相对骨盆运动自如。股骨颈附着于股骨近端,为运动髋关节的肌提供了杠杆。颈干角在出生时最大,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小,直至10岁,女性的颈干角较小(Birkenmaier等,2010)。股骨颈相对于股骨体外旋转10°~15°,但该角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股骨颈呈圆形,上表面近似水平并轻度内凹。下表面较直且倾斜,直向下外和后方到股骨体近小转子处(Eckhoff等,1994)。由于连接股骨头的关节面,股骨颈向各个方向扩展增粗。颈部前面扁平,与股骨干相交处有一粗糙的转子间线作为标志。后表面朝后上,有一个横向凸起,沿长轴上有凹陷,与股骨干相交处有一圆形的转子间嵴作为标志。股骨颈上有许多血管孔,尤其是在前部和后上部。

股骨颈前面位于关节囊内,关节囊附着于转子间线外侧。其关节面通常被关节软骨延伸覆盖,各种压迹常发生于此。这些特征有时可能与蹲坐位有关。关节囊后面没有到达转子间嵴,仅股骨颈内侧半多一点的部分位于关节囊内。前面与头部相邻处有软骨覆盖,并与髂股韧带相邻。由闭孔外肌腱与转子窝连接处深面有一条沟,这条沟在近端外侧螺旋形穿过股骨颈后面。

04 大转子、小转子

大转子

大转子较大,呈四边形,于颈干结合处向上凸起。后上区向上内侧凸起,悬于邻近颈部的后面,其内侧面有粗糙转子窝。转子间线的近侧缘位于髂结节下近“一手掌”宽度处,并与股骨头中央处于同一水平面。前部有一个粗糙的压迹。其外侧面远端与股骨干延续,前下方有一上部较宽的斜行的嵴横过。大转子表面可以触诊到,尤其肌松弛时。大转子窝偶尔有结节或外生骨疣。

小转子

小转子是股骨干后内侧的一个圆锥形突起,位于颈干结合部后下方。其最凸点和前面粗糙,但在转子间嵴远端的后面光滑。不易触及。

05 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

转子间线

转子间线是位于颈干结合处前表面一条突出的嵴,从大转子前面上部的结节内侧下降,到颈部下缘,小转子的前方的结节处。此线是髋关节囊前部外侧的界线。髂股韧带上、下带分别附着于它的近端、远端及相邻的结节上。在远侧和旋转线相连续。

转子间嵴

转子间嵴是位于颈干结合处后表面的一条凸起而光滑的嵴,从大转子后上角向内侧下降到小转子。其中央稍上方处,有一个低的圆方形结节。结节上有臀大肌覆盖,并在此处内侧被股方肌和大收肌上缘分开。

臀肌粗隆

臀肌粗隆可能是一条延长的凹陷或嵴。可能部分突出形成第三转子。

06 股骨干

股骨干被肌包绕,不能触及。前面远侧,在髌关节面上5~6cm,骨骼和肌之间由髌上囊填充。外侧面远端由股中间肌覆盖,内侧面无附着物,由股内侧肌覆盖。股骨干中央窄,近侧端稍膨大,远侧端膨大较多。长轴与垂直面成近似成10°角,与胫骨长轴成5°~7°角。其中部1/3有3个面和3个缘。前面宽阔、光滑、略前凸,位于圆滑而模糊的内、外侧缘之间。后外侧面的后界为一宽阔粗线,是内、外侧边之间的嵴。由于应力通过股骨干的前弯集中于此处,其邻近密质骨也相应增加了应力承受能力。股骨粗线为长收肌、肌间隔、股二头肌短头及混合的不可分割的肌提供附着。穿动脉在大收肌和股二头肌腱弓下方外侧横过股骨粗线。滋养孔的近端直接出现在此粗线内,数量和位置存在变异。1个常位于近侧末端,第2个常位于远侧末端附近。

后内侧面与其他面一样,表面平滑,前界为不明显的内侧缘,后界为粗线。在股骨干近侧 1/3 有第4个面,即后面,其内侧为一条窄而粗糙的螺旋线,该线近侧与转子间线相延续,远端为股骨粗线的内侧缘;其外侧止于宽而粗糙的臀肌粗隆,在大转子的外侧稍微上升,在股骨粗线的外侧缘稍微下降。股骨干的后面,股骨远侧1/3处,内、外侧上髁之间有腘面。外侧线在其近侧2/3最明显,此处有股二头肌短头和外侧肌间隔附着。其远侧1/3有跖肌附着点的小块粗糙区,常延伸至腘窝表面。内侧线在其近侧2/3不明显,有股内侧肌附着点,其远侧股血管横过内斜线从收肌管进入腘窝。更远处,近收肌结节3~4cm处,内侧线锐利。

    腘面常呈三角形,位于内、外上髁之间。其远端内侧部较为粗糙并略高。腘面构成腘窝底的近侧部,被大量脂肪覆盖,把腘动脉与股骨分开。腘动脉的分支,膝上内侧动脉在内侧髁的上方弓向内侧。腓肠肌内侧头将其与深面的股骨分开。腓肠肌内侧头附着于内侧髁稍上方,其附着点更向远侧,在关节囊内还可能会出现一个平滑的关节面。更内侧,近关节面处有一压迹;屈曲位时,此压迹邻近半膜肌在胫骨内侧髁上的附着点(一个粗糙的结节)。膝上外侧动脉在外侧髁近端弓形向外上,通过附着于髁上线外侧远端的跖肌与骨面分开。

远侧末端

股骨末端膨大,宽度增加,作为承重面将重力传递至胫骨。有两个膨大的髁,是关节的一部分。髁部前面由股骨干远端延续而来:后面被较深髁间舞分开,两髁突出于腘面。关节面是一个增宽的区域,呈倒置的“U”型,与髌骨和胫骨形成关节。髌面在内、外侧髁上向前凸起,在外侧髁上较明显。髌面横向凹陷,垂直向前凸起,并形成一浅沟与髌骨后面关节。胫骨面被髁间窝分开,但其前面与髌面相延续。其内侧部是位于内侧髁下后面上凸起的宽带状结构。其外侧部位于外侧髁相似的位置,但是更宽,且直接朝向后方。胫骨面在各个方向均有凸起。胫骨面内侧、外侧面有不同的前后向弯曲。然而关于这些结构差异的描述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描述为:在股骨髁的两个胫骨部分弯曲的矢状位直径不断减少,即一个“封闭的螺旋,closing helix”模式。最近,还有学者将内侧关节面描述为两个圆弧。越向后直径越小。远端外侧可能只有一个固定曲率的圆弧,该弧的直径与股骨内侧关节面后弧直径近似。这些差异对膝关节运动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髌面

股骨髌面外侧位置较高,因此其近侧缘倾斜,并向远端和内侧走行。髌面通过两髁间斜行走行的两条沟槽与胫骨面分隔。外侧沟较明显,从髁间窝的前面稍向前外走行,膨大形成一个三角形压迹,当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位时,紧贴外侧半月板前缘。内侧沟局限于内侧髁的内侧部,在膝关节伸直位时紧贴内侧半月板的前缘。髌面向后,在内侧髁外侧部,邻近髁间窝前方延续为一半月形的区域。在膝关节完全屈曲位时,该区域与髌骨内侧垂直面形成关节,但在大多数股骨上其外形并不明显。在下蹲时,关节软骨可延伸到股外侧肌下外侧髁的外侧面。

髁间窝

髁间窝分隔两髁远端后面。在前面受髌面远端面限制,后面受髁间线限制。将其与腘窝面相区分。髁间窝位于关节窝内,但大部分位于滑膜外。其外侧壁为外侧髁的内侧面,是一扁平向后上走行的压迹,延伸到髁间线之间脑窝底,有前交叉韧带的近端附着。内侧壁为内侧髁的外侧面,是一与外侧壁相似的压迹但更靠前,有后交叉韧带的近端附着。两压迹面光滑,大部分缺乏血管小孔的分布,而其他部位因有血管小孔分布而变得粗糙。韧带间的囊隐窝可上升至髁间窝。关节囊韧带和外侧的腘斜韧带附着于髁间线。髌下滑膜襞附着于髁间窝的前缘。

外侧髁

外侧髁的前后径比内侧髁大,其最突出的部分为外上髁,有腓侧副韧带附着。前部一条短面深的沟,将外上髁与下方的关节边缘分开。腘肌腱经过此沟行于腓侧副韧带深面,止于腓侧副韧带止点的前下方。邻近关节边缘有一个长条髁状突起,宽约1cm。它位于关节囊内,除腘肌附着点处外均有滑膜覆盖。其内侧面是髁间窝的外侧壁,外侧面突出于股骨干之外。部分腓肠肌外侧头附着于外上髁的后上压迹。

内侧髁

内侧髁内侧面有一圆形凸起,易于皮下触及。近端为收肌结节,呈小骨面形而非突起,有大收肌肌腱附着。内侧髁突起为内上髁,位于结节前下方。内侧髁的外侧面为髁间窝的内侧壁。尽管股骨干倾斜,但由于内侧髁向远端的突起,远端关节面近似水平。邻近关节缘内侧,有一条宽约1cm的髁状凸起,位于膝关节囊内被滑膜覆盖。在其近端。有胫侧副韧带附着于内侧上髁。

07 肌附着点

股骨大转子为臀小肌和臀中肌提供附着点。臀小肌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粗糙的前压迹,臀中肌附着于外侧斜带。在骨与臀中肌肌腱间有一滑液囊将其分开。大转子后部区域被臀大肌深部纤维和部分转子囊覆盖。梨状肌腱附着于大转子上缘,闭孔内肌总腱(三头)和上、下孖肌附着点其内侧面。闭孔外肌附着于股骨转子窝。腰大肌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前内侧面和最高点处。髂肌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基底内侧或前面,在螺旋线后下降一段距离后其肌腱与腰大肌相融合。大收肌(上半部分)穿过其后面,有时被插入的滑液囊分开。

股外侧肌近端的大部分肌纤维附着于转子间线近端,股内侧肌肌纤维附着于转子间线远端。股方肌附着于方形结节和骨的稍远端。股中间肌附着于股骨体近侧3/4 的前面和外侧面。膝关节肌纤维附着于其远端。

臀肌粗隆有臀大肌远侧半深部肌纤维附着,其内侧缘有大收肌最上部肌纤维附着。粗降远端,大收肌通过腱膜附着于股骨粗线和髁上嵴的近端。剩余部分大收肌纤维形成一个大的肌腱附着于收肌结节,同时部分腱膜延伸附着于髁上嵴的远端。

耻骨肌和短收肌附着于股骨后面臀肌粗隆和螺旋线之间。耻骨肌的附着处呈线状,有的表面稍粗糙,从小转子底至股骨粗线。短收肌附着于耻骨肌外侧,并越过它附着于股骨粗线近端,大收肌的内侧。长收肌、肌间隔和股二头肌短头共同附着于股骨粗线。股外侧肌的附着呈线状,自股骨大转子基底前面至臀肌粗降近端,并沿着股骨粗隆的外侧缘至粗线外侧缘的近端上半部分。股内侧肌沿着螺旋线,自转子间线的远端到粗线内侧缘,并延伸至内侧髁上线,同时有大收肌止点处的纤维汇入。

腓肠肌内侧头附着于股骨后面内侧髁稍上方。股二头肌短头附着于外侧髁上线近侧2/3。而跖肌附着于此线的远侧。股内侧肌附着于内侧髁上线近侧2/3.部分腓肠肌外侧头附着于外上髁的后上方。腘肌附着于股骨外上髁的外侧面沟的前方。其肌腱穿过腓侧副韧带深面(见图80.15)。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肌腱位于沟内,伸直位时,肌腱横过关节边缘,可能在其下方形成压迹。

08 血液供应、神经分布

血液供应

股骨头由纤维囊外侧围绕股骨颈的动脉环供血,该动脉环主要由旋股内侧和旋股外侧动脉构成,同时有部分臀上、下血管加入(见转子间吻合)。从动脉环分出颈支上行穿关节囊(位于轮匝带下)在反折的滑膜囊深层沿股骨颈上升。这些颈支血管滋养韧带并在滑膜囊下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当股骨颈发生移位骨折时易损伤这些血管,造成血供不足,导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囊内骨折不仅导致骨内的血供遭到破坏韧带内的血管也会遭到破坏。若骨折位于关节囊外,韧带内的

血管保存完整,那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就很小。上升的颈支进入股骨颈后发出骺动脉,而关节囊内环则发出干骺端上。下动脉分支。在儿童早期,闭孔动脉的髋白支和旋股内侧动脉发出一支重要的细小动脉,沿股骨头团带进入股骨头,分布于骺内侧,并与其他骺血管吻合。生长期,骺板分开干骺端血管。

头颈骨化融合后,这些血管自由吻合。在胚胎后期和出生后早期,对这些血供发育模式的观察发现:开始时旋股内、外侧动脉血供平衡,但最终仅由分布于股骨颈后方、内侧动脉的2条分支供血,而旋股外侧动脉分支逐渐变细消失,导致动脉环中渐。随着股骨领延长,青外动脉环越加远离股骨头的骺部,。

转子间区和转子下股骨干的血供来自转子间动脉和十字动脉吻合。在股骨干远侧,股骨粗线近侧上部分布着许多滋养孔,但数量和位置不同:有的分布于近侧末端附近,有的分布于远侧末端附近。主要的滋养动脉通常来自第2穿动脉(见股深动脉)。如果存在2条滋养动脉,其可能来自第1和第3穿动脉的分支。骨膜的血管来自穿动脉和股深动脉,其环绕骨干走行而非纵向走行。远侧干骺端有许多血管滋养孔,主要由膝关节网发出的血管营养。

一般来讲,股骨头和股骨颈的静脉回流模式与相应动脉一致,但在后下方通常存在一条大的颈部静脉。

 

神经分布

骨膜神经来自近侧支配髋关节的神经、远侧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及支配附着于股骨上所有肌的神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23050, encodeId=026a21230507c,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d114843943, createdName=1013100771, createdTime=Fri Mar 31 22:39:51 CST 2023, time=2023-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东省)]
    2023-03-31 1013100771 来自山东省

    学习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