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典型征象一:靶征(肠套叠)

2022-09-28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像,为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的表现,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关系。

1、靶征(肠套叠)

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像,为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垂直时的表现,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关系。典型排列为自外向内分别代表鞘部外层肠壁、鞘部肠腔内造影剂、鞘部内层肠壁、偏心性套入部肠系膜、套入部肠壁、套入部肠腔内造影剂。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与其相连的肠系膜(套入部)被套如其相连的一段长管内(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阻碍。婴儿由于大肠与小肠管径之比例相差大。故小肠易陷入大肠而被套牢。少数肠套叠可能来自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美凯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小结、血管瘤、异物、复制肠管、淋巴增生、肿瘤、寄生虫等,其中以美凯尔憩室最多,过敏性紫斑也常会合并肠套叠,大于2岁的小孩发生肠套叠,一定要考虑到这些病变。大于5岁的病例中,则以淋巴瘤为最多;成人肠套叠小肠多见,常伴发良性病变;结肠型肠套叠则更多由恶性病变继发。良性病变有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腺瘤样息肉、美克尔憩室、术后粘连机场动力性病变等;恶性病变有转移瘤、腺癌、类癌、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由于肠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的角度不同,表现各异。如扫描层面和迂曲的肠道相平行时,表现为彗星尾征或肾形征:即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的征象。一般情况下,慧星尾征均与肾型肿块相伴出现。该肾形肿块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CT斜切面图像,其中游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形状若肾轮廓外形,而套入部近端肠管、肠系膜形状若肾蒂。此时,所谓慧星尾征的组成还应包括套入近端肠管。如果套叠的肠管与CT扫描垂直,则呈靶形征,即肿块影表现为圆形或类似环形。通常在肿块内可分辨出层样结构,推测可能是继发于套入部和鞘部间的液体或是肠壁水肿造成密度对比,类似同心圆形;当套入部肠壁显著水肿坏死或套入部肿瘤周围浸润累及肠系膜,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套叠时间较长,套入部系膜血管受挤压时,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套入部肠壁充血水肿、变硬,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套叠以上肠管蠕动增强,可引起代偿性肠管扩张肥厚,并可见肠系膜连同其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征”。?

成人肠套叠还有一些间接征象可帮助诊断,如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见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块影,伴周围系膜及筋膜浸润、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则提示病因是恶性肿瘤。肿瘤所致肠壁水肿、坏死与部分炎症引起的套叠无法明确区分,肠壁及肠系膜血管有增厚伴肠壁内气体影的征象可提示血运障碍。如CT显示肠套叠直接征象、并伴随近段肠梗阻征象,则表示套入时间较长。如果套入部肠壁及鞘部组织发生水肿、变硬,形成不完全性肠梗阻,套叠以上肠管蠕动增强,可引起代偿性肠管扩张肥厚。

2、靶征(肠壁):
主要见于腹部增强扫描,增后的肠壁表现为三层结构,内层和外层是高密度强化层,两者之间是低密度的中间层。
靶征出现于可导致肠粘膜水肿、炎症或两者同时存在的多种肠管病变。其内层代表粘膜层,外层代表固有层和浆膜层,由于对比剂的强化而成高密度,中层的低密度被认为是由于粘膜下层水肿所致。靶征的出现提示粘膜和固有层、浆膜层的充血并伴有粘膜下水肿和炎症。颈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各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在动脉早期和门晚期表现最为清楚,如果对比剂注入速度太慢、剂量太少以及延时超过2分钟,此征根本不出现。但是当粘膜下水肿非常严重时,CT平扫也可能出现。如果肠管内充满水而使肠管扩张时,靶征显示更为清楚。
CT扫描时,良性的肠管病变通常表现为肠壁的环形均匀性增厚,厚度从粘膜面到浆膜面一般不超过1公分,根据病因和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偶尔可能超过1公分,但一般在2公分以内。肠壁出现靶征的病变主要见于缺血性肠病、小肠壁内出血、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放射疾病和门脉高压所致肠粘膜水肿等。靶征并不是一个特异征象,但是在恶性病变中一般不出现此征,只是浸润性直肠癌是一个例外。
所以,一般情况下,靶征的出现,首先要考虑的是肠道的炎症性病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Infect Dis:2017美国感染性疾病周大会亮点

2017年第27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会议(European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CCMID)10月4日至8日在圣地亚哥举行。San Diego对这次会议的亮点做了报道并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

Intens Care Med:感染性疾病----我从来不相信的10个普遍真相

感染性疾病领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即使在现代医学时代,疾病生物学和管理的发展的观点仍不时地挑战我们(图1)。各个科学领域知识的整合,开辟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局面,动摇了我们在医学院或临床医学实践中习得的信念。表1列出了在某些医学进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10个选定主题。

Infection:对城市地区媒传疾病和其它感染性疾病进行现场验证和快速诊断试验

卫生人员在诊断城市地区的媒传疾病和其它贫困疾病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知道哪些快速诊断技术目前是可用的,哪些已经得到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

《指南》由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编订,是国家卫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系列指南之一,旨为临床实验室进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指南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技术方法、结果报告与解释、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等内容,主要适用于开展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实验室,同时供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临床医师参考。

5大炎症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对比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病原体种类繁多、感染途径多样、症状和体征存在个体差异,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有效治疗,可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或)鉴别诊断是临床亟待解决

Emerg Infect Dis:1983-2015韩国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趋势分析研究

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往往与社会的经济、卫生水平相关。过去的20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韩国的经济也呈快速发展趋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总体降低,但是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出现(例如2009年的H1N1流感、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老龄化的趋势,韩国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